王紅芳
(山東省壽光市婦幼保健院,262700)
剖宮產手術是一種解決陰道分娩困難或胎兒緊急情況下快速分娩的手術,是在麻醉情況下切開產婦的腹壁及子宮壁,從子宮中取出胎兒及胎兒附屬物,然后將子宮壁及腹壁各層組織縫合的一種手術。手術傷口大、創面廣,很容易引起并發癥和后遺癥。常見的并發癥有血腫、子宮內膜異位癥、肺栓塞、羊水栓塞等,因而加強術后護理和自我保健對于產婦順利康復是非常重要的。
①胎兒過大,無法自然分娩者。②母親骨盆狹窄或畸形者。③分娩過程中胎兒出現缺氧,短時間內無法通過陰道順利分娩者。④母親患有嚴重的妊娠并發癥,無法承受自然分娩者。⑤高齡初產婦。⑥有多次流產史或不良產史者。
1.病人回室后立即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注意保暖。腹部切口壓沙袋,6h后取下。尿管妥善固定于床旁,觀察尿液性狀、顏色及尿量。觀察輸液是否通暢,有無脫落、扭曲。嚴密觀察產婦神志、面色、尿量及子宮收縮情況,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由于少數患者可出現低血壓反應,因此應觀察產婦有無低血壓,及時調整輸液速度,并注意呼吸頻率、幅度。由于手術創傷的反應,術后3d內產婦的體溫可略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屬正常范圍,不需特殊處理。
2.宜采取半臥位。剖宮產術后的產婦身體恢復與陰道自然分娩者相比要慢很多,在產后24h后才可起床活動。因此,剖宮產者易發生惡露不易排出的情況,采取半臥位,配合多翻身,促使惡露排出,避免惡露瘀積在子宮腔內引起感染而影響子宮復位,也利于子宮切口的愈合。鼓勵產婦在床上多做翻身活動,以改善腸道通氣功能,松弛腹肌,減輕切口疼痛,預防褥瘡的發生,又利于靜脈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3.由于剖宮產手術受麻醉藥的影響,產婦在術后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腹脹,護理人員應鼓勵產婦術后早下床活動,根據產婦的病情和耐受性,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活動范圍,早下床活動可促進子宮復原,利于傷口愈合,也可以促進腸蠕動,防止腹脹、腸粘連。如果產婦想咳嗽,要及時用雙手壓住傷口,同時采取平臥位,以免突然增大的壓力沖擊將傷口的縫線崩開。
4.導尿管一般在術后24h拔出,護理人員要鼓勵產婦自行排尿,因為生產后泌尿系統發生變化的關系,尿量會有明顯的增多,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容易引起尿潴留。
5.堅持補液,防止血液濃縮、血栓形成。孕婦在試產期內消耗多、進食少、血液濃縮,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狀,故易形成血栓,誘發肺栓塞,導致猝死。故術后3d內應常輸液,補足水分,糾正脫水狀態。
保持傷口清潔,預防傷口感染。要特別注意腹部傷口愈合及護理,產后第二天傷口換敷料時檢查有無滲血及紅腫,一般情況下術后傷口要換藥2次,第七天拆線。如為肥胖病人或患有糖尿病、貧血及其他影響傷口愈合的疾病要延遲拆線。術后若產婦體溫高,而且傷口痛,要及時檢查傷口,發現紅腫可用95%的酒精紗布濕敷,每天2次。若敷后無好轉,傷口紅腫處有波動感,確認有感染后要及時拆線引流,防止腹部傷口裂開。咳嗽、惡心嘔吐時應壓住傷口兩側,防止縫線斷裂。
術后6h產婦可進食米湯、蛋花湯等流質食物;術后第二天吃清淡的半流質食物,切忌進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品;待排氣后,則可進食稀粥、湯面、餛飩等,以后再恢復普通飲食。一般在術后第三天就可以給予普通飲食。因為產婦同時還肩負著哺乳的重任,因此飲食應營養豐富。術中有失血者,需要適當補充一些鐵劑,幫助生成血紅蛋白,防止貧血的發生。
產婦術前由于對手術不了解、怕麻醉、怕疼痛、怕自己及胎兒術中出現意外,因而充滿緊張、焦慮和恐懼的心理,醫院要給產婦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使產婦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態。護理人員可在產婦分娩后及時告訴胎兒性別及身體發育情況,使產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病人手術后大多身體比較虛弱,尤其是術后的疼痛更使她們緊張,特別看到自己嗷嗷待哺的嬰兒,想照顧卻又不能動,心情更加煩躁不安。作為護理人員,應想方設法為她們解決痛苦,幫助產婦盡早母乳喂養,并協助產婦盡早讓嬰兒早吮吸、早接觸,以促使早哺乳。
1.囑產婦采取避孕措施,房事一般于產后42天、惡露完全干凈后開始,初期宜用避孕套,產后3個月應去醫院放環,因為如果一旦受孕做人工流產會特別危險。剖宮產術后形成子宮疤痕,術后再次懷孕易引起子宮破裂,再孕時間一般為術后2年,術后6周應復查。
2.注意經期傷口疼痛:傷口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時有發生,表現為經期傷口處持續脹痛,且日益嚴重,后期可出現硬塊,一旦出現此類癥狀,應及早去醫院就診。
3.多吃湯類食物,如魚湯、骨頭湯,適當補充維生素,要堅持母乳喂養,以促進惡露盡快排出,有利于子宮復舊,使產婦加快康復。
4.當心晚期產后出血:回家后如惡露明顯增多,如月經樣,應及時就醫,特別是家住農村交通不便者更宜早,最好直接去原分娩醫院診治。
5.搞好個人衛生很重要:“月子”里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并保持會陰部清潔和干燥。一般產后1周可以洗澡、洗頭,但必須堅持淋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臟水進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