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軍 劉菊芳
知識產權服務業,主要是指提供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等各類知識產權“獲權—用權—維權”的相關服務及衍生服務,促進智力成果權利化、商用化、產業化的新型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是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知識產權服務包括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知識產權商用化服務、知識產權代理與法律服務、知識產權培訓服務、知識產權咨詢服務等類型。下面闡述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在知識產權服務領域的應用。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傳感器之間按約定的協議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為人類社會增加了新的溝通維度,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連接擴展到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①劉云浩:《物聯網導論》,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物聯網技術應用在產品知識產權標識自動識別、知識產權文獻自動識別以及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門禁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例如,將產品的專利標識制作成二維碼,人們用專業二維碼識別器或智能手機一掃,就知道產品的專利號、專利授權時間等信息。隨著專利申請量逐年增加,專利文獻堆積如山,利用條形碼、二維碼或RFID技術,一旦有專利文獻查詢需求,專利文獻管理員就能夠快速地調出專利文獻。利用帶電子標簽的門卡,門禁系統就能夠自動識別人員的身份并放行。給電腦、辦公桌椅等固定資產貼上條形碼或二維碼,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掃描之后就能夠知道該資產的購買時間、使用者、價格等信息。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地、按需地通過網絡訪問可配置計算資源的共享池的模式,這個池可以通過最低成本的管理或與服務提供商交互來快速配置和釋放資源。按部署方式,云計算分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類。按服務內容,云計算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數據即服務(DaaS)等類型②劉鵬:《云計算(第2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年版。。
云計算技術將對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商業模式產生重大影響。對于知識產權主管部門,云計算技術可以促進信息系統的集約化建設,如建設統一的大機房,將各部門的業務應用系統統一部署在云計算平臺,實現硬件設備和軟件的集中采購、信息系統的統一運行維護。再如,把專利文獻庫部署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云計算平臺,就可以實現47個地方專利信息網點數據的同步更新。對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建設知識產權云服務平臺,可以在線提供知識產權云服務。例如,專利軟件開發公司可以改變過去賣一個個專利軟件的模式,而是收取用戶的在線使用費。
移動互聯網就是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結合。近年來,隨著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第三代移動通信(3G)業務的開展,全國各地無線城市建設的興起,蘋果公司iPhone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中國移動互聯網將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1次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4.2億,在整體網民中占比為74.5%,比臺式電腦網民數高,是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
對于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移動辦公、移動執法,把公共服務打包成手機應用(App),供企業和社會公眾下載、使用。移動辦公和移動執法可以提高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的行政效率,為領導和公務員帶來方便。例如,領導出差也不會耽誤審批工作,執法人員可以拍照留證、調閱有關文件資料、開罰單。企業和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手機查詢專利文獻,通過手機獲取政府信息、辦理有關事務。目前,南方航空、京東商城、攜程等許多企業都開發了App。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開發App,可以方便客戶隨時了解自己,通過手機受理客戶的服務需求,與客戶隨時溝通。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數據量呈爆炸性增長態勢。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大數據具有數據差異化(Variety)程度大、數據容量(Volume)極大、要求處理速度(Velocity)快、時效性(Vitality)要求高、可視化(Visualization)、復雜度(Complexity)高等特點。
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積累了海量的專利文獻數據,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育和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的關鍵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向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免費開放這些專利文獻數據。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下屬的行政管理預算局在1985年頒布了A-130通報,規定任何聯邦政府部門收集的數據,必須無償與其他部門共享;如無法律明確禁止,必須向全社會發布;收費只能收取信息發布環節的成本,不能包括數據采集和處理等環節的費用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www.cnnic.net.cn,最后訪問日期:2013年3月19日。。
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建立一個專利數據網站,向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免費開放這些專利文獻數據之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可以根據自身專業特長,對專利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可視化,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的發展。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免費向社會開放氣象數據,僅2008年就為發電廠節省1.66億美元。由于采取氣象數據免費開放政策,2000年美國天氣風險管理行業的產值是歐洲的60倍,亞洲的146倍④徐子沛:《大數據》,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版。。
如果政府免費開放專利數據,我國專利大數據產業將會蓬勃發展,涌現出一批從事專利數據加工、銷售、檢索服務的專利數據公司,從事專利數據分析、挖掘、可視化,專利咨詢服務的專利數據分析公司,從事專利數據加工軟件、專利數據分析軟件、專利軟件在線服務的相關軟件公司。
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知識產權服務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梢灶A見,新一代信息技術不但對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模式以及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模式創新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商業模式變革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