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供銷合作組織承載和擔綱供銷合作社事業振興發展的期冀。改革開放以來,江西省基層組織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和“產權、職工身份置換改制”的雙重影響,全系統不少地方通過賣空、賣光基層資產改制并安置職工,實行所謂的凈資產改制,拋掉包袱,基層組織處于“線斷、網破、人散、停擺”的局面。針對上述情況,江西省采取“三創建、四改造”等一系列工作舉措,以基層供銷合作社、專業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社和涉農協會“三社一會”為核心,創新探索基層組織體系建設新模式,鄉鎮基層網絡得到有序恢復,基層組織逐漸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頂層設計,高位推進。江西省始終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目標,多措并舉,著力推進基層組織體系建設。
1.制定總體規劃。2012年,江西省在制定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十二五”規劃的同時,專門制定了基層社和專業合作社發展規劃,出臺了加強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的規劃意見和實施方案兩個指導性文件,在文件中將建設任務細化分解到各個年度、各個階段,提出用三年時間全力打造以“三社一會”為核心內容的新型基層組織體系,到2015年末,全系統基本建成“組織架構完善、網絡布局合理、流通渠道順暢、服務功能齊備”的基層供銷合作組織。各級供銷合作社按照省社統一規劃部署,結合實際分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規劃和方案,有些地方還以政府名義下文規劃基層組織建設,使得工作更具抓力和影響力。
2.健全組織領導。從組織上建章立制,保障基層工作有序推進,省、市、縣三級供銷合作社都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其他領導和職能處室工作人員為成員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把基層組織工作納入到各級供銷合作社中心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
3.創新工作措施。一是建立工作制度。2006年起,江西省就制定了機關干部定點聯系制度,幫扶基層供銷合作社發展。2009年提出基層社建設“十有”建設標準,根據農村農業需求,完善擴大經營服務功能,在基層網點上開展助農取款服務工作創新。二是培育先進典型。近幾年,江西省針對縣級社發展不同情況,先后在彭澤、鄱陽、南豐、興國、遂川等地召開網絡體系和基層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加快基層組織建設和改革發展步伐。三是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從2012年起,江西省將基層組織建設納入中心工作,全面啟動以“三社一會”為核心的基層建設年活動。
(二)示范創建,引領發展。江西省注重發揮“四兩撥千斤”示范先行功效,積極開展“三創建”活動,引領和規范基層組織體系建設。
1.創建“十有”標準基層社。一是立足網絡重構。2009年起,江西省在全系統提出新型基層供銷合作社建設要做到“十有”,包括有健全的領導班子,有經濟效益,有自營農資、日用品、煙花爆竹、再生資源回收門店,領辦專業合作社,設立村級綜合服務站,建有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統一供銷合作社標識等,從建設內容與目標規劃上著眼于重構為農服務網絡體系。二是立足服務創新。江西省積極探索“多主體參與、多元化投入、多層次合作”新路子,多樣式、多元化打造新型基層社,2012年在全系統選取了100個資產優良、經營完善的基層供銷合作社開展“十有”標準創建,努力提升基層供銷合作社建設質量與水平。
2.創建“四化”示范專業合作社。2011年起,江西省在全系統開展“管理規范化、生產標準化、建設品牌化、對接市場化”省級示范專業合作評選活動,通過示范創建,有效提升了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了合作社內在動力的匯合,吸納了一大批建設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經營狀況好、管理規范、有市場競爭力的專業合作社加入到供銷合作社來。目前,江西省供銷合作社領辦專業合作社的數量約占據全省總數的11%。
3.創建“3+2+X”規范綜合服務社。2013年,江西省針對農村綜合服務社現實情況,按照總社《農村綜合服務社規范》要求,提出創建打造“3+2+X”功能建設模式,“3”即有農資、日用消費品店和再生資源回收點“兩店一點”,“2”即承接2項以上公益性服務項目,“X”即創新增加創利性經營業務。通過加大與組織、衛生、文化等部門的合作,引入了黨建、醫療、幼教、文體等公益性服務項目,創建和打造集經營型與公益性于一體、適應農村社區需求的綜合型服務中心。
(三)因地制宜,多元發展。江西省著力推進基層供銷合作組織的改造、重組、新建和聯合,尤其加大了基層社經營服務型、能人帶動型、股份改造型、聯合創建型“四改造”,搭建為農服務的基層經營主體。
1.“經營服務型”。對凈資產較多、經營服務績效較好的基層社,江西省以創新經營體制為突破口,優化社有資產配置,升格建設“功能服務型”基層社。一是采取縣社直接籌措資金或者吸收社會力量聯合開發等形式,對地處黃金地段的基層社資產進行升級改造,建設集超市、農資店、集貿市場、倉儲設施等為一體的商貿綜合體。目前,江西省正著手啟動瑞昌、都昌和豐城3個流通服務綜合體項目,預算總投資近15億元。二是通過實施“小超市、大連鎖”,發展聯合經營和連鎖經營及配送服務等現代營銷模式,使基層社在農資、日用消費品、農產品、再生資源、煙花爆竹等傳統經營業務上實現業態更新。永豐供銷合作社在全縣6個主要鄉鎮供銷合作社新建超市,年銷售收入創1200萬元,并為下崗職工和社會提供就業崗位24個。三是通過資產置換、重新組合等形式,走調整建制建中心社的路子,以此優化基層社布局結構,擴大中心社經營領域。貴溪供銷合作社按經濟區域劃分原則合并為4個中心社,采取聘用和目標管理,實行責、權、利相掛鉤,整合盤活基層社閑置資產10000余平方米,資產總額達5460萬元。
三創建
1.創建“十有”標準基層社。2012年選取了100個資產優良、經營完善的基層供銷合作社開展“十有”標準創建,努力提升基層供銷合作社建設質量與水平。
2.創建“四化”示范專業合作社。2011年起,江西省在全系統開展“管理規范化、生產標準化、建設品牌化、對接市場化”省級示范專業合作評選活動。
3.創建“3+2+X”規范綜合服務社。“3”即有農資、日用消費品店和再生資源回收點“兩店一點”,“2”即承接2項以上公益性服務項目,“X”即創新增加創利性經營業務。
四改造
1.“經營服務型”。對凈資產較多、經營服務績效較好的基層社,以創新經營體制為突破口,優化社有資產配置,升格建設“功能服務型”基層社。
2.“能人帶動型”。對尚處維持生計、自我解困的基層社,通過資產重組、增資擴股和產權轉讓等多種形式,吸引供銷合作社原有職工、社會能人與資金參與創建產權多元化的新型供銷合作社。
3.“股份合作型”。對嚴重資不抵債、經營困難的基層社,重新吸納供銷合作社原有人才和多方位引進社會資金和人才,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組織形式重組基層社(中心社)。
4.“聯合創建型”。對陣地完全缺失、基層社空白的區域,打破供銷合作社傳統經營模式,擴展新的經營服務領域,聯合組建新型服務組織。
2.“能人帶動型”。對尚處維持生計、自我解困的基層社,江西省通過資產重組、增資擴股和產權轉讓等多種形式,吸引供銷合作社原有職工、社會能人與資金參與創建產權多元化的新型供銷合作社,并注重鼓勵社有企業參與基層社建設,延展社有企業前沿網絡據點,實現基層社產權體制和經營機制的多元化重組改造。永修縣灘溪供銷合作社原來一窮二白,改制后引進社會能人擔任基層社主任,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已擁有2家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員工200余人,自營2個日用品超市,領辦的旺鑫棉花專業合作社直接帶動1500余戶社員,棉花收購經營業務遠及新疆、甘肅等地,僅2012年就為每戶社員分紅1萬元。
3.“股份合作型”。對嚴重資不抵債、經營困難的基層社,江西省有效激活了基層社原有資產、資金和人才等生產經營要素,為基層社的后續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目前,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通過機制創新,重新吸納供銷合作社原有人才和多方位引進社會資金和人才,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組織形式重組基層社(中心社)達54家。新余市水馬供銷合作社就是由社有企業牽頭出資,聯合果業種植大戶、農資經營戶、技術能手注冊成立企業與基層社功能合一的水馬供銷合作社(新洪供銷有限責任公司),“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在無辦公場所、無倉儲設施、無貸款資格和人員老化“三無一老”的基礎上,水馬供銷合作社通過艱苦創業,目前僅農資年銷售額就達3260萬元,創利潤130余萬元。
4.“聯合創建型”。對陣地完全缺失、基層社空白的區域,江西省打破供銷合作社傳統經營模式,擴展新的經營服務領域,聯合組建新型服務組織。一是圍繞當地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采取引導農民自辦、與農民聯辦、支持能人領辦、依托基層社組辦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并通過基層社的網絡終端,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品送進城市超市,提升基層社凝聚農民的能力。二是通過吸納社會資金,引入市場機制,采取能人領辦、職工參辦、部門聯辦等多種方式建設農村綜合服務社(中心),并將供銷合作社各類連鎖配送終端建在農村綜合服務社(中心),聚合黨建宣傳、文體娛樂、養老幼教、勞動就業等公共性服務職能,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全方位、零距離、安全和實惠的便利服務。三是抓住省政府提出加快發展農產品流通行業協會的有利時機,推動基層社結合當地特色產業組建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水產畜牧等農產品專業流通服務組織和協會。上栗縣桐木供銷合作社實行聯優創特,按照“基層社+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目前,桐木供銷合作社領辦專業合作社發展到8家,輻射帶動農戶1萬余戶。
一是基層組織面貌有了變化。基層供銷合作組織是供銷合作社最終端、最直接聯系服務農民群眾的主陣地。通過標準化創建基層供銷合作社、打造標桿式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規范推進農村綜合服務社建設等一系列工作舉措,舉全系統之力,凝聚了基層建設力量,基層組織得到恢復與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二是為農服務平臺有了抓手。至2012年底,江西省基層社已達744個,從業人員16080人,基層經營網點16791個;供銷合作社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1274個,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社(站)4682個,涉農協會385個。南昌縣蓮塘供銷合作社、新余渝水區良山供銷合作社和永修縣灘溪供銷合作社分別被評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2010年“銷售百強基層社”和“利潤百強基層社”。
三是供銷合作社形象有了新提升。各級供銷合作社以基層組織建設為切入點,積極參與融入到和諧秀美鄉村與城鄉一體化建設中,通過網絡延伸、服務拓展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基層供銷合作組織功能優勢逐漸顯現,供銷合作社也越來越被黨委政府和農民群眾認同和接受。
基層組織振興圓夢之路任重道遠,面臨的困難重重。一是思想不夠解放,尤其對股份制改造基層社認識不深,發展不均衡問題仍然突出;二是人員老化,基層社大部分為留用看攤子人員,經營管理人才缺乏,難以開展經營活動、提升服務功能;三是經濟基礎薄弱,尤其是一些賣空賣光的基層組織,沒有恢復建設的資金投入,缺乏再生造血功能。
下一步,江西省將積極貫徹總社基層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大贛府發[2013]2號文件的貫徹落實,緊跟江西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推進百強中心鎮建設步伐,搶抓發展機遇期,積極謀劃和推動工作上臺階、出成效。
一是開好全省“三社一會”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現場會,掀起新一輪基層建設熱潮。二是充分利用省財政新增1000萬引導資金,重點打造基層社農資網絡構建,恢復并占領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主陣地。三是積極發揮全國供銷總社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撬動效應,引導專業合作社向基層社靠攏和聯結,擴大其社會影響力。四是期望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多方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撐,為推動全系統基層組織體系建設構筑良好的外部環境,尤其要解決資金制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