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市發改委課題組
小微企業是杭州經濟發展的特色和活力所在,在繁榮經濟、增加就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必須清醒地看到,近年來,受宏觀環境的復雜性和微觀自身的脆弱性影響,小微企業“融資難、轉型難、稅負高”的困境日益凸顯。在新形勢下,有必要在對現有扶持政策評價的基礎上研究進一步舉措,力助杭州小微企業在新一輪發展中再創新優勢。作為民營經濟強市,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的培育與發展,近年來在鼓勵和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優化融資環境。加強金融服務創新,開發“平湖秋月”、“寶石流霞”等中小企業集合信托產品,增加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和規模,擴大推動村鎮銀行和農業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社試點。搭建銀企信息交流與對接平臺,采用“網上與網下結合、線上與線下互動”的方式創建杭州中小企業金融超市,搭建了銀企信息交流與對接平臺。加強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成立杭州市中小企業擔保有限公司,開展融資擔保;設立科技擔保公司、科技再擔保公司。
二是力助企業轉型。注重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先后啟動“瞪羚計劃”和“雛鷹計劃”,以專項資金等政策支持形式培育一批具有“專、精、特、新”優勢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加快推進傳統企業的改造升級,建立淘汰落后產能專項資金,支持小微企業加快淘汰落后技術和裝備。推進塊狀經濟集聚發展,制定《關于加快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推動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低端環節的勞動密集型、貼牌生產型小微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換代。
三是加大服務力度。做好政策咨詢,對通過中小企業百事通114、96345服務熱線、服務平臺和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難以解決的難題,組織市中小企業創業輔導中心、各中介服務機構等單位開展上門服務。強化科技服務,整合各類資源,幫助小微企業對口攻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派駐科技人員到小微企業從事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
總體看,杭州現有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監測顯示,84.7%的企業認為對企業發展有積極影響。但從調研情況看,杭州小微企業發展政策環境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政策知曉率偏低。監測顯示,僅24%的企業表示比較了解2011年以來國家、省和市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34%的企業反映知道政策,但不知道向哪個部門申請,這反映政企之間的交流溝通渠道不暢通現象較為普遍。
政策惠及面有待拓展。監測顯示,73.6%的企業表示最近三年沒有享受過政策優惠,33.5%的企業表示申請門檻高而且繁瑣,45.4%的企業認為對政策不了解是近三年未享受優惠政策的原因。
政策缺乏系統性。現有扶持政策更多的是以補充規定或通知的形式,缺乏進一步的操作細則和配套措施,部分政策存在交叉、重復現象,總體尚未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政策體系,削弱政策執行的整體效果。
下階段,要堅持以自主創新為先導、以高端轉型為方向、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著力推動小微企業提升發展、創新發展和集約發展,促進杭州小微企業再創新優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一是重視宣傳落實,提高政策知曉率和惠及面。加強對現有政策的宣傳,分類、分條梳理歸類,匯編成冊,通過舉辦培訓班、郵寄、派發和網上下載的方式,提高政策法規的知曉率,探索建立小企業扶持政策的評價體系,對相關職能部門適時開展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
二是加大財稅支持,減輕小微企業負擔。嚴格落實國家和省出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在職權范圍內,適時減緩征小微企業社會養老保險金。進一步完善政府面向小微企業的采購機制。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收費專項治理行動,清理糾正金融服務不合理收費。
三是加強金融創新,著力緩解融資困境。充分發揮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激勵小微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融資。大力推廣“年審制”、“無還本續貸”、供應鏈金融等信貸模式創新。加快推進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組織的增量擴面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
四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發揮城鎮的資源、市場等綜合優勢,引導小微企業向中心鎮的產業功能區集聚,發展低耗、環保的都市型工業。制定實施第二個五年“瞪羚計劃”和“雛鷹計劃”,支持高成長性小微企業做強做大。建立推動產業聯盟,促進小微企業和大企業聯合,提高企業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
五是強化服務意識,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探索構建多部門聯動的為小微企業服務長效機制。打造為小微企業提供創業輔導、信息咨詢等各類綜合性服務的平臺網絡。建立和完善小微企業監測運行平臺,加強對微型企業的統計、監測和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