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金玉
融資難、融資貴歷來是中小微企業的“老大難”。近年來,各級政府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出臺了大量的幫扶政策,如政銀聯手,為企業渡難關、求發展做出不懈努力,緩解企業融資難的作用已初步顯現。
但是,融資問題依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中最為脆弱的一環。由于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周期短,到期后需先還后貸,企業融資難剛有所緩解,隨即又陷入了還貸困境。政府設立的企業轉貸應急基金“僧多粥少”,眾多小微企業難以從中分到一杯羹。企業自身現金流不足,只能壓縮產能,或采取民間借貸等周轉,從而催生了民間高利貸的瘋狂,成本高且易衍生風險。有調查顯示,七成以上中小微企業因還貸周轉而卷入高利貸漩渦,高昂的利率(月息6分以上),使得原本就“缺血”的中小微企業還了款,卻受了傷,終究不堪重負,瀕臨倒閉邊緣。企業高息借錢是“慢性自殺”,不借錢則是“急性自殺”,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
面對企業還貸周轉難題,整合財政金融資源,創新現有還款方式,打造良好的金融環境,破解中小微企業還貸資金瓶頸,切實減輕中小微企業融資負擔,已勢在必行。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設立“小企業轉貸專項基金”幫助企業渡難關。建議政府設立小企業應急轉貸“過橋資金”,即“小企業轉貸基金”,用于中小微企業“還舊貸新”的臨時性資金周轉,減輕小企業籌資壓力,化解中小微企業資金斷裂危機。轉貸基金的使用對象應是基本面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經營穩定、信譽良好而資金周轉暫時出現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前提是銀行必須承諾足額續貸。通過小企業轉貸專項基金的過橋鏈接,從真正意義上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轉貸難”,切實幫助小微企業解還貸周轉燃眉之急。
推廣“年審制”還款新模式破解“融資難”。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融資手段,推出企業年審制還貸方式,即銀行通過加強貸款精細化管理,根據企業需求,在貸款到期前開展授信審查、審批,在判斷小微企業是否具備還貸和續借資質的基礎上,對通過年審且有續貸需求的優質小微企業,進行虛擬還款或直接延長貸款期限,企業無須清償原有貸款和重新簽訂借款、擔保合同及辦理相關手續即可完成“續貸”,從而實現信貸供給與中小微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給企業一個展期還款的機會,就等于給了企業第二次生命,既有利于緩解“還舊借新”對小企業造成的資金壓力,避免因還貸而錯過最佳生產經營時機,又有利于抑制民間高利貸市場,促進良性經濟金融環境的形成。
探索房產順位抵押登記模式解決抵押“還貸難”。建議試行房產順位抵押登記模式,即當企業在銀行以房產抵押的貸款到期又無還貸資金時,由小貸公司通過辦理房產順位抵押登記,給企業貸款資金用于還貸;若銀行不續貸,則小貸公司自動成為第一順位抵押權人;如果銀行續貸,續貸資金直接還給小貸公司,銀行仍為第一順位抵押權人。房產順位抵押登記使貸款有保障,企業還貸困難得以解決;同時又能改善擔保條件,降低貸款風險,促進小貸公司可持續發展,不失為解決企業還貸難題的一條新路子。
打造良好經濟金融環境助推中小微企業走出融資困境。建議繼續出臺財政和監管的優惠政策。對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的銀行,進一步加大支持優惠政策及獎勵力度,適度調整小微企業貸款占比的監管要求,差異化考核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提高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獎勵基金,積極引導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推進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創新。同時,加大金融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高利貸行為,努力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金融環境,多渠道破解中小微企業的還貸困局,助推中小微企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