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曉棟 張利仁
服務業已成為浙江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力量,盡管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服務業平穩發展依然可期
2012年,面對異常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在工業經濟持續低位運行之際,服務業的較快增長成為浙江經濟逐季回升的重要力量。
——“穩增長”的重要引擎。全省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5624.44億元,增長9.3%,對GDP貢獻率為51.1%,拉動經濟增長4.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45.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擴投資”的重要途徑。完成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10865.6億元,增長24.1%,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63.6%,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值得關注的是,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的項目投資增長31.7%,高于服務業投資增速7.6個百分點。
——“增稅收”的重要手段。實現服務業稅收4089億元,增長24.1%,增幅較上年提高9.5個百分點,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為53.4%,較上年提高5.3個百分點,服務業稅收收入對全部稅收收入的增長貢獻率達到98.4%。
——“擴就業”的重要途徑。2012年服務業從業人員1290萬人,占就業人數的35%,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宏觀復雜、微觀困難”交織的外部環境尚未根本改變。當前需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問題:微觀基礎仍需夯實。一是市場需求不足。監測顯示,34.5%的企業反映制約企業的主要問題是市場需求不足,44%的企業認為經濟整體放緩導致市場需求不足。二是要素制約矛盾依然突出。38.4%的企業反映行業相關人才短缺是企業發展主要障礙;62%的企業反映融資比較緊張或有一定壓力。三是企業對未來預期依然較為謹慎。54.9%的企業認為今年國際經濟將持續低迷或更加惡化,50%的企業認為今年我國經濟將波動調整或再次下行。
服務業內部行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2012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浙江三大傳統服務業行業增加值占服務業總量的比重為36.5%,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金融業作為新興服務業行業的代表,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9%,比上年降低0.3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發展態勢與服務業結構優化進程明顯不相吻合。
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面臨多重挑戰。一是房價上漲預期增強。監測顯示,70.5%的企業認為今年房地產產市場將延續回暖態勢,46.5%的企業認為今年房價將出現上漲。二是投資后勁堪憂。在“現金為王”的理念下,開發商采取加快銷售回款、放慢投資和建設步伐的措施,監測顯示,63.6%的企業沒有拿地計劃,今年房地產投資增長面臨較大壓力。三是輿論壓力較大。當前圍繞房地產市場調整變化,特別是宏觀政策的變化、房價的變動,部分消費者、網絡新聞媒體爭議較大,甚至出現一定的片面解讀、夸大宣傳,容易引發誤解和混亂,不利于市場穩定。
2013年是“十二五”時期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同時也是新一屆省委省政府的開局之年,“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深入實施為浙江服務業發展提供了重大平臺;產業融合作用的加強,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但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中央倡導“厲行節約”及社會公眾對“光盤”行動認可度的不斷提高,餐飲業將會面臨結構調整。總體看,今年浙江服務業平穩發展依然可期,當前需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重點平臺。切實落實扶持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發展的各項政策舉措,促進集聚區提升發展。二是推進重大項目。進一步建立完善動態調整的“十二五”服務業項目儲備庫,充分發揮省服務業重大項目計劃引領作用。三是培育重點企業。完善對大中小服務業企業的獎勵培育制度,將服務業財政引導資金支持的方向從項目拓展到企業。繼續引導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推動服務業企業做大做強。四是深化改革創新。以“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為抓手,加快服務業管理體制改革,規范市場準入,加強行業監管,優化市場環境。積極穩妥推進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