峴港這座越南第三大城市,40多年前是美軍登陸越南的第一個港口。女兒年前提出在峴港過春節,我仿佛有點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這曾經的戰場,現在成了杭州人過年度假的重要選擇。
飛機到達峴港只用了三個小時。機場航站樓剛建成不久,寬敞明亮,內部裝修令人感覺不到這是一個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的國家。越南是少數幾個對中國人入境采取落地簽證的國家之一,越南邊檢警察收下我們遞上的護照和在機上填寫的入境單后,稍一審視,即示意我們出關,毫無去其他國家入境檢查時的凝重氣氛。只是等待行李時間長達近20分鐘,我們回國在蕭山機場等行李,只用了兩三分鐘,這或許也象征著中越兩國的發展差距吧。
峴港位于南中國海西側,距三亞200多公里,擁有一個半封閉的優良港灣。從峴港出來南行,有長達38公里的海岸線。這片海岸屬濱海沖積平原,后方陸域寬闊,砂質細純,淡水資源充足。海岸線快盡頭處是古城會安,199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里比三亞更靠近赤道,三亞北緯18度,峴港北緯16度。那些天杭州大雪厚15厘米,而我在峴港著T恤、短褲和涼鞋,一身輕松。
旅游業已成為峴港最有生氣的產業。從峴港市區至會安古城,一路上幾乎沒有見到過一座工廠。路上一家家酒店撲面而來,其中最大的一家,是香港人投資的皇冠酒店,一樓是賭場。這里已有一半的海岸線已建和正在建設酒店或度假村。導游說,酒店都是五星級的,剩下的海岸線都已名花有主。機場一片忙碌,聽說中國大概有七八個城市,與峴港有直飛的航班。
我們入住的酒店差不多就在這條海岸線的盡頭,占有五六百米長的海灘。入住當天是個晴朗的夜晚,抬頭看到的星星又多又亮。女兒說,如果我們在杭州能看到兩顆星星,在這兒就能看到四五顆。第三天晚上,我和女兒一起坐在海灘上看星星。北斗七星低低地掛在南中國海上,我因視力不濟,只看到其中的五顆,女兒都看到了。順著北斗七星的斗柄往下,很容易就看到了北極星正在指引著方向,而在杭州,通常不太能看得到。天狼星異常明亮地高懸在頭頂右側,獵戶座的參宿三星,正整齊地接受我們的檢閱。大概是因為天空中有淡淡云層的原因,看不到銀河,我前年在從喀什到和田的晚上看到過銀河。女兒使勁看著天空,她說,她能感覺到銀河的存在。
海灘上最激動人心的當然是大海。我們入住的房間不是海景房,不過透過草坪和樹叢,可以看到數十米外的大海。第二天一早,我就去海灘上看海。這就是南中國海,海面平靜,一望無際。近處稍有混濁,每隔數秒鐘會有小小的浪頭沖向海灘。這片海灘并不允許游泳,后來的兩天,盡管風不大,浪卻很高。大海的內涵就在于表面平靜下的巨大張力,可是如果真的顯威,令人難以消受。有一次我正在給女兒拍照,一個浪頭居然打在我們身上,打濕了衣服,打濕了相機,女兒開心大笑。
吃海鮮是此行的一項重要內容。導游把我們帶到一個定點餐廳,有免費的回程車,但大家覺得還是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于是去找了家馬路邊上的大排檔。大龍蝦500元人民幣1公斤,一種大螃蟹170元人民幣1公斤,海蛤30元人民幣1公斤,可以用人民幣付款,也可以用美元。大排檔屋后就是山坡,連自來水龍頭也沒有,更沒有像樣的廚房。一排煤氣灶,支上鐵鍋,放入清水,加點簡單調料,吃了頓清煮海鮮。味道還算不錯,只是火候稍過,龍蝦肉老了一點。
從戰爭走向和平的峴港,正在成為中國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然而峴港還沒有做好迎接大批中國人到來的準備。導游告訴我,這條線前年才開辟,以前這里主要是接待歐美和日本游客。在機場、巴士、酒店和景點,毫無中文標識,這與泰國普吉島的滿眼中文標識形成巨大差別。倒是路邊大排檔,醒目地掛著中文價格表,民間總是比政府、比大型機構更敏感、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