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斜陽不暮
剛看了電視劇中一個情節——那是一個從山東闖關東的女孩子,在當地一個捐了官當的原土匪的淫威之下,險些成了他的小妾,但女子準備以死相拼的故事……
主持人提到這個,是因為一個咨詢電話引起的——對方坦誠地講,自己是當地“有地位”人的“小老婆”!這樣直白的坦誠令老夫不知所措……她把“故事”用郵件發給了我。主持人基本上算是原文照發。
主持人好!
我今年三十二歲,大學畢業九年,在一座二線城市的大型民營物流企業做高管,我熟悉貴刊。今天,我不想多說我的身份和我的具體狀況,只是想向您傾訴我的“心結”……請您在可能的情況下幫我。
您不要以為我是位弱女子。這從我的經歷上您就會看出來。
我出生在四川綦江一個鎮子里的小知識分子家庭。盡管從六歲起我就同外婆生活在成都,但卻像后來被世人稱道的綦江農民版畫一樣,生性中具有著大膽、浪漫、雅拙、率真的特色。天資聰穎的我,并不像醉心于農民版畫的父親那樣迷戀家鄉的巴山蜀水,而是對外面的世界有著天然的好奇和執著。父親的早逝,追逐虛榮的母親改嫁后客死他鄉,使我過早地失去了家庭暖巢的呵護;外婆的無限溺愛,舅舅、舅媽對我的冷眼,漸漸地使我從中學時代起,就在被冷落被寵愛和寄人籬下的多重心態中,萌生了走出西南成就大業的野心。省城住校的日子里,攀高的愿望和本原的欲求,使我稀里糊涂地就把童貞交給了一位干部的兒子。接下來的高考中,他因墜入情網而名落孫山,而我則榮登學校榜首,考取了北京的中央財經大學。當“走出西南”的愿望從遙遠的地平線上露出“魚肚白”的時候,忘掉他,就成了我不可逆的選擇。
在“愛得昏天黑地”的大學四年中,盡管我交往廣泛且都是文化人,但我感覺到他們很難視我為“未來妻子”之后,便像賭徒般選擇了一位有美籍華人父親、讀師范大學的小伙子,并在畢業后隨他來到這座城市,在我“婆婆”欣喜的目光中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然而不久,當我知道那個“美籍華人公公”是個沒有身份的“黑人兒”,并且已經同他媽媽離婚,同他家失去聯系的時候,賭輸了的我則把離婚當作了不容置疑的選擇!
主持人,不是我貪婪,是我實在過怕了當年那種經濟上捉襟見肘,精神上寄人籬下的生活。雖然他愛我(我并不愛他),但我受不了他家那種生活品味!我要找愛,找認同的幸福。
離婚后,我馳騁在自我陶醉的空間里。除了潛心物流企業的財會工作,我把自己幾年的存款大部分放在炒股上。2006到2007年期間,我同一部分股民一樣,得到了一定的回報。
正所謂“飽暖……”經濟上有了部分積蓄的我一直憧憬的著愛情的萌生。可周圍除了已婚的就是對我來說無法入眼的男人……獨身寡居,正值當年的女人的正當需求自然難以釋放,但我極力收斂著自己……三年前,這個城市銀行界一知名“成功人士”帶著一行人到我公司考察。坦率地講,從他同我握手的那一剎那開始,我就認定這是我“眾里尋他千百度”的那個人!他那冷靜而嚴謹的氣質,幾乎使我產生了投懷送抱的沖動。我知道這是我心中蟄伏著的原生態狀的希冀……那天,在招待他一行人的酒會上,老總要我這位靚妹代表公司向他敬酒,在酒過幾巡的那一刻,我從他眼里看到了愛慕的回饋。
當晚,我從百度上搜索他的時候,我知道了他不光是位銀行家,而且在油畫方面有著不同凡響的造詣……這更強化了我對他的狂熱。
由于我的姿色出眾且善于交流,公司領導安排我作為同他們聯系的“聯絡員”,這無形中為我和他的接觸提供了便捷的“橋梁”。雖然絕大多數工作內容不用找他,但聰穎的我不斷設置“機會”同他見面。在他的面前,我談工作,也談繪畫,漸漸地,從他的眼神里我感覺到了熾熱的光芒……
正如我渴望的一樣,他對我的工作認可,更對我這個人和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一個細雨霏霏的傍晚,我同當年四十五歲的他相約在一家高檔西餐廳角落里共進晚餐。他說他欣賞我的麗質,更欣賞我的才華。那天,我們在馬斯特斯《秋思》樂曲中度過了一個神秘、銷魂的夜晚。
星期六,是個雨后斜陽的傍晚。他開車來到了我的“小巢”,給我帶來了一幅沒有完成的油畫。他說那是早年臨摹的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娜斯》。當我打開畫布,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維納斯”是個“東方女人”,那面孔簡直就是我!他有些羞澀地說,這是他年輕時一幅沒能完成的習作,希望我做一次模特。
經過這次繪畫的合作后,我們的關系愈發親密。公司的貸款在正常的手續完備的情況下,經常得到他的關照。不久,我升任公司的財會主管。實話說,誰都不知道我們的關系,他從來沒向公司任何領導提起過我!我對得起我的職位。
以后,我漸漸了解了他的家庭。他有個一位賢惠的做婦產科醫生的妻子,一位剛到英國讀書的女兒。他祖父民國時期開著錢莊,娶過三位妻子,但自己卻逃到了臺灣。他三歲那年,在銀行工作的父親和在學校工作的母親,因祖父的原因被遣送到山西老家后雙雙死在那里。他是跟“窮苦人”出身的“三”奶奶長大的!他說我很像他三奶奶的侄孫女,那是他后來去了新西蘭的初戀女友,也就是畫布上的女孩。
隆冬,在我們相識近一年的一個霧蒙蒙日子,他說:“我是有家室的人。給不了你身份的愛是自私的愛。我們該結束了!”我看著他只有在同我一起才有的憂郁眼神,深情地說出了我后來自己也感到震驚的話:“我不在乎身份。愿意做你的情人”。他近乎悲戚地說:“不。我不做我祖父做過的事。那是對女人不公。”“只要是愛,沒有公平不公平!”我堅定地說。他沉默了……不久,我們在異地照了婚紗照。那晚,他為我戴上了價值不菲的結婚鉆戒。
老師,沒錯,我是“作繭自縛”。我心中的郁結的原因,是紙里包不住火呀!他這是重婚罪呀,一旦……眼下,我住在自己買的市中心好地段的大房子里給您寫信,請您幫我出出主意。他沒有變心,我也不會變心!可,我們怎么辦?
尊敬的女士:
來信收悉!感謝您的坦誠和率真。其實,我給您的回答您早就應想到了——分手!結束這個沒有法律意義和法律保障的“婚姻”!
我并沒有把您當做什么人的“情婦”,相信您也絕不是為“撈錢”,而是出于真誠的愛!但您應該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則有尺度的。不僅是愛的本身,而且包括愛的延伸!
從來信的語言結構和理性邏輯上講,看得出您是位懂社會、明事理的才女。但拋開法律層面不講,即使是真愛,只要“愛的延伸”影響到了他(或她)人,這個愛就是不道德的。您是否想過,當您同您的他情意綿綿地纏綿的時候,他的妻子在做什么?嚴格講,無論您的“男友”聲稱什么,他也同樣是不道德的!那身婚紗不過是假和尚的袈裟,那枚鉆戒不過是自我欣賞的飾物!正如你們所謂的“婚姻”一樣,難以示人的東西就意味著無人認可!我不否認您和他是真愛!真愛但卻無緣成為夫妻的真實“故事”很多。我想以您的文化,應該明白這種事理!
清醒吧女士!作為長者,我要求你以人性的大愛來捫心自問:即使你什么都不介意,但你和他畢竟是社會的人,社會是要有大家公認的普世價值作為行為規范的!
真誠地祝福你早日解脫,擁有自己未必盡美,但坦蕩公平的愛。
讀者朋友,主持人之所以將這封信呈現給讀者,基于以下想法和認識:
千百年來,中國社會中三妻四妾的陋習一直以合法的方式存在著。如果按薩特“存在即合理”的說法,本文的篇幅不想考究這種現象存在的“理由”。但遺憾的是,當我們的社會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那些本該被詬病的封建意識,依舊在我們中間漫游著。尤其是男人的心態!無論是“破處”還是“擁有”,仿佛成為某些成功或者尚未成功者的標志!在這里,奉勸我們的女同胞,不要為當代某些“男人”的“魅力”所傾倒。很難說他沒有覬覦著“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