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 亮 周慶忠 蘭聲霞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不斷應用,作戰空間的廣闊化、戰場的透明化、打擊的精確化、力量的精干化、節奏的快速化、手段的多樣化和指揮的數字化等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要特點。后方油庫油料保障力量傳統的建設模式和保障方式已難以滿足基于信息系統體系作戰的油料保障需求,必須著眼體系作戰要求,積極探索后方油庫油料保障力量轉型發展的新路子、新途徑、新理論。
著眼體系作戰油料保障特點規律,油庫實施油料保障除因地制宜使用逐級、定點、伴隨等傳統保障方式外,還應按照適時、精確、高效、一體的要求,靈活運用建制及加強配屬保障力量,拓寬綜合保障渠道,創新油料保障方式,豐富油料保障理論,為提高油料保障能力的持續性、綜合性和快速性提供理論基礎。①加強多維立體保障研究。依托信息系統,實時掌握油料保障需求,統一調度油庫各類保障力量,綜合運用各種運輸力量,實施快速可靠的點到點式多維立體保障。②加強聚焦直達保障研究。依托信息系統,準確把握戰場態勢,突出關注作戰重心,綜合運用信息化保障手段,跨越中間環節,實施全過程、全時空的聚焦直達保障。③加強自主協調保障研究。利用信息系統密切跟蹤油料保障需求的變化,實時聯通前方作戰部隊與各種保障力量、保障單元、保障要素之間的信息,根據需求變化改變體系結構,重組構成要素,形成適應需求的力量組合,實施按戰場需求的自主協調保障。④加強軍地一體保障研究。依托信息技術資源,完善軍民兼容的信息技術體系,建立軍地一體、平戰結合、縱橫交錯的信息資源數據庫,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資源優勢,將作戰所需的油料及時高效地調度到位,實施就地籌措的軍地一體保障。
著眼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要求,快速推進油料指揮決策智能化,可以提高油料指揮效能和反應能力,使油庫能夠依據一定任務目標,對各種復雜情況進行周密深刻分析后能實時自動地形成和提供最優的方案(油料調運方案、油料保障力量編配、油料保障力量部署等)、指令、指示等等,從而以實時的快速反應、精確的投向投量和靈敏高效的指揮調度,使有限的資源形成局部油料保障優勢,實現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適時、適地、適量的油料保障。①抓住信息流程關鍵環節,確保決策指揮精確高效。正確的決策來源于正確的分析判斷,正確的分析判斷來源于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撐。因此,實現指揮決策智能化首先必須把握好信息流程,特別是要在信息獲取、處理和反饋三個環節上下功夫。②充分利用信息平臺,大力發展油料智能信息系統。以信息平臺為主體,以數據庫、專家系統和數學模型為基礎,研制和開發能夠模擬油料保障環境和人的思維完成仿真、推理和決策的智能信息系統,實現油料保障的智能分析、輔助決策。可使油庫按照作戰行動設想、首長決心意圖提出油料保障需求,可根據部隊方位、保障規模、油庫分布、油料儲存等情況利用綜合集成信息軟件系統自動生成最佳油料保障方案,實現人機決策互補,輔助油料指揮員制定油料保障方案,進行效能評估、預案優選、定下決心,可對油料保障領域中的復雜問題進行推理決策,實現油料指揮決策的科學化和自動化,為戰時油料保障贏得時間,提高油料保障指揮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準確度。
著眼體系作戰油料保障精確化要求,構建油庫油料儲備布局與戰役方向相協調,儲備規模與戰備要求相適應,儲備結構與作戰需求相配套的油料儲備體系。①精確儲存布局。根據任務部署、儲存環境、地方物流體系配置等諸多實際因素,建立以戰略油庫為主體,后方油庫保障群和地方油庫(加油站)為依托,戰場預置保障點為支撐,上下結合、軍民一體、前后銜接、左右連貫、布局合理的儲備體系。②精確儲備規模。著眼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任務需求,合理區分一、二線油庫儲備比例,重點加強主要作戰方向、熱點方向油料儲備數量,及時準確掌握油料籌措和消耗信息,合理安排庫存儲備基數,通過計算機精確計算合理確定油料儲存限期和規模,力求做到油料品種逐級更換,按時間梯次儲備。③精確技術管理。實施動態儲備,積極采用罐裝化、組合化等精確儲備模式,按照單元化配備配套,實現應急儲備油料運裝卸快速一體化。加強技術儲備,主動適應體系作戰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拓展軍民融合,實現由物資儲備向技術儲備轉變。
推進油庫戰備管理全面化發展,就要著眼信息化作戰需要,把握油料保障的特點規律,正視油庫戰備水平與實戰保障的差距,找準提升油料保障能力的關鍵點,依托計算機、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使油庫戰備建設適應作戰需求、跟上現代戰爭的發展。①針對體系作戰保障任務重、強度高的特點,嚴格落實油料戰備建設規定的要求,切實加強油庫保障設備設施建設,結合擔負的保障任務優化油料儲備,抓好戰備物資落實,切實按照戰備物資管理規定,落實“三分四定、兩配套、一標記”,保證遇有情況,就能迅速作出反應;②針對體系作戰保障信息獲取難、指揮控制難的特點,加大油庫保障指揮能力建設力度,突出指揮人員和野戰、應急機動通信建設的重點,解決遂行應急任務、保障要素、保障對象動中通、擾中通能力弱,以及指揮員對現代戰爭特點規律、聯勤保障需求掌握不夠等問題,確保油料保障指揮快速高效、反應靈敏;③針對體系作戰節奏快、變化多的特點,加緊快速反應、應急機動能力建設,完善配套新型裝備器材,跟上作戰裝備發展步伐,確保油料應急保障力量能夠全員全裝、遠距離、快速度實施機動保障;④針對體系作戰突然性大的特點,加強油料保障應急預案建設,經常組織演練,不斷總結修改預案使之逐步完善,并根據作戰預案對可能發生戰爭的地區地理環境、物產資源、設施建設、經濟基礎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作出判斷,提出決策,將調查結果整理儲存在電腦中,減少戰時現地勘查時間,避免戰時情報收集不全不準而帶來的決策失誤;⑤針對體系作戰體系對抗、打其軟肋的特點,加強油庫安全防護能力建設,結合戰備訓練實踐,積極探索多方式隱蔽偽裝、多方案編組力量、多途徑聯合防衛的對策,有效解決警戒力量弱、防護手段少、戰時生存難等問題,確保油料保障的穩定可靠。
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對人的綜合素質能力特別是制造信息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把“四類人才”——聯合保障指揮人才、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和新裝備操作維護人才作為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重中之重,放在優先培養、優先發展的位置,加強統籌規劃,努力構建一支數量充足、素質過硬、結構優化、門類齊全、精干高效的人才隊伍體系,以帶動油庫保障人才隊伍整體建設的不斷躍升。①準確定位培養基點,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以運用信息系統為基礎支撐,以融合集成為方法途徑,以形成體系作戰能力為目標要求,決定了人才素質標準必須向信息化聚焦,培養方式趨于軍民融合拓展,隊伍結構注重向體系作戰需要優化,樹立與任務需求相適應的全新人才培養觀。②積極拓寬培養途徑,切實提高培養質量。隨著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要求的不斷提高,要確保高素質油料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必須整合人才資源、拓寬培養渠道,努力形成教育與繼續教育銜接、院校培養與部隊培養互補、國內培養和國外培養相結合的新格局。③著眼長遠建設目標,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油料保障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著眼制度理念人本化、結構體系化、機制科學化,通過建立科學完善的制度機制,對考評任用、選拔培訓、使用交流等政策制度進行全面系統地調整完善,切實做到制度創新與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有機統一,確保人才隊伍建設的全面協調推進和可持續發展。
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要求,油庫保障力量必須具有較強的機動性和快速保障能力,這就要求必須有配套完善的油料裝備體系為依托。①配套適應多樣化野戰環境的油料裝備。要采取“營區與野外、靜態與動態、單元裝備與要素集成”相結合的辦法,突出在荒漠、密林、酷暑、嚴寒等惡劣環境下人員生存和裝備技戰術性能的測試,探索研發嚴寒條件下油料和裝備的儲存保質辦法、裝備器材的革新措施、裝備運輸途中的安全防護手段,在實踐中提升裝備器材適應野外環境能力。②配套功能集成融合的油料裝備。按照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綜合化、系列化的研發理念,通過自主研發、改裝改造、直接引進等方式,補齊配足一批機動性強、可靠性高、適用性強、通用性好的新型油料裝備,努力提高油料裝備的快速機動、野外作業、戰時生存能力。③配套信息化油料裝備。以“保障可視化”為目標,加大油料儲存、識別、投送等信息化油料裝備的科研革新力度,對各類信息系統進行標準化、通用化整合、改造,建立一體化網絡操作平臺,實現通過信息流有效控制裝備流、物資流、人員流。④配套應急維修手段。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環境透明可視,油料裝備隱蔽性差,戰時極易受到遠程精確打擊而損壞的缺陷,應加強裝備野外搶修研究,積極開展技術革新,力爭野外維修裝備實現標準化、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著力提高油庫野外快速搶修能力,確保油料裝備戰斗力得以持續。
訓練是生成油料保障能力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與途徑。大力推進后方油庫油料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轉變,必須著眼體系作戰油料保障指揮難、協調難、控制難等特點,按照新的訓練與考核大綱,通過深化訓練來推進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建設的深入發展。①突出基礎性訓練。生成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不僅要求保障人員具備扎實的體能、技能和戰術素質,而且要具備很強的信息知識、信息技術素養,以及熟練操作信息系統、信息化裝備的能力。可以采取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等形式,突出抓好指揮信息訓練、信息化保障平臺訓練、信息化油料裝備訓練等基礎訓練,努力達到熟練操作技能、熟練故障排除、熟練信息系統和平臺運用等目標;②突出信息融合訓練。利用信息系統,把指揮平臺、武器裝備平臺、后勤保障平臺,按照作戰和保障任務需要,進行模塊組合、聯合編組,采取綜合集成的方法,運用信息技術的聯通性和融合性,確保指揮控制、通信聯絡、油料保障等領域的信息采集、融合、處理、傳輸實現網絡化、自動化和實時化,達到“三個平臺一線牽、縱向到底橫到邊、互聯互通互享用”的目的。③突出體系聯合訓練。以作戰保障任務為牽引,以網絡系統為支撐,對諸軍兵種油料保障采用同一課題、同一背景、同一條件、同一要求,進行全系統、全要素、全過程、全時域的針對性和實戰化訓練,從而對訓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對訓練對象進行整體組合,對訓練內容進行綜合設置,對訓練手段進行系統改造,對訓練保障進行實時跟進,實現縱向上從戰役級訓練到單兵訓練的有機鏈接,橫向上從諸軍兵種訓練到不同建制部隊油料保障訓練的有機融合。
[1]周慶忠.《后方油庫油料勤務理論研究》[M] .國防工業出版社.2009.08
[2]董春.《以“六化”推進野戰醫療隊保障力生成模式轉變》[J].后勤學術.2013.03.
[3]歐陽兆彪,宋文.《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后勤保障能力之淺見》[J] .后勤學術.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