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陽 陳 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海洋物流在國際貿易和運輸系統中的戰略地位正在加強。以鹿特丹港、安特衛普港、香港港、新加坡港等世界第三代港口的興起為標志,港口服務功能的多樣化已經成為海洋物流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模式。現代大型綜合性港口作為海洋物流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和信息中心,囊括了海洋物流的各個環節,可以實現對海洋物流活動的集中控制、即時信息傳輸和高效的運輸調度。
此外,現代大型綜合性港口處于水陸兩大運輸系統的結合部,可以充分發揮其對各種物流活動進行組織、協調和銜接的功能,拓展倉儲、保稅、通關和簡單加工等物流服務功能,根據港口區域貨流、商流和信息流集中的特點,開辟各類物流園區,聚集各類企業,依托海洋物流港口節點及水陸運輸條件,開展各項物流服務。
近些年,我國海洋物流已經初步形成碼頭種類齊全、布局日趨合理的總體格局,涵蓋了煤炭、糧食、國際集裝箱和旅客滾裝四大領域。我國已經形成了三個主要港口群,即以深圳港和廣州港為代表的華南珠三角港口群,以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為代表的華東長三角港口群和以天津港和大連港為代表的華北環渤海港口群,這些港口群涵蓋了我國主要的沿海和內河港口,有效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港口之間的分工合作。目前,國內海洋物流發展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10萬噸級以上的船舶已經成為外貿進口原油和鐵礦石運輸的主要方式,海洋物流運力提升,港口裝卸效率和服務明顯水平提高。二是港口功能日趨完善。港口除具備傳統的裝卸功能外,正逐步成為倉儲、貨物運抵最終消費市場的物流園區,不僅是海洋物流的重要節點,還是國際貨物的服務基地和貨物物流、分撥和配送中心。三是港口配套設施不斷加強。在海洋物流的信息化建設、港口信息化建設、港口建設融資渠道、港口立法以及港口管理體制方面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為進一步深化和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國內海洋物流發展還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一是沿海港口分布不均勻;二是港口建設與世界發達港口相比差距較大;三是海洋物流發展軟環境還需要加快改善和營造;四是海洋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五是海洋物流通關程序復雜;六是海洋物流與港口企業改革之后,港口融資體制需進一步健全,物流人才匱乏;七是海洋物流面臨來自信息安全與海上安全等多方面、非傳統的安全威脅。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國內海洋物流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物流戰略管理思想,制定合理的戰略發展目標,才能提高企業乃至整個海洋物流體系的整體競爭力,才能更好地推進海洋物流向更深層次和廣度發展,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并拉動國內經濟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企業所處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原來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了供應鏈和物流體系之間的競爭,海洋物流企業也是如此。因此,海洋物流的發展必須在國內外整體競爭戰略框架下,結合競爭來源進行深入分析,選擇最適合本體系的物流戰略類型。本文借鑒SWOT戰略分析思想,結合國家海洋物流發展現狀,通過構建SWOT矩陣如表1所示,對影響國內海洋物流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分析,進而制定出適合我國實際的國家海洋物流發展戰略具體對策。
表1 海洋物流發展SWOT分析矩陣
構建SWOT分析矩陣,首先要確定影響海洋物流發展的各種因素的效用值。效用值U表示決策者對各戰略要素的期望值,對S、O、W和T的評分越高,表示該影響因素對實現海洋物流發展的效用、機會、影響和威脅越大。效用值的評分采用DELPHI法,以10分制進行評分,分別請從事物流研究5年以上的科研人員以及熟悉海洋物流的企業管理人員等進行打分,得出最終的效用值向量為:
US=(7、6、5、4、8)
UO=(8、9、8、5、5、4)
UW=(8、9、4、7、5)
UT=(4、5、7、9、8)
SWOT定量分析中要素矩陣I值為各影響因素兩兩之間相關系數的倒數,相關系數的確定仍然采用與前邊相同的專家咨詢法,取值范圍為(0,1)的任意數,其中0代表完全不相關,1代表完全相關。為了得到總效用最大化的影響因素組合,分別構建S-O、S-T、S-W子矩陣,如表2、3、4所示。
對S-O、S-T、O-W矩陣進行優化求解,可轉化為運籌學中運輸問題的數學模型來求解。
運輸問題的一般模型為:
表2 S-O矩陣
表3 S-T矩陣
表4 O-W矩陣
它包含m xn個變量,(m+n)個約束方程,若
則該SWOT定量模型可轉化為運輸問題中的產銷平衡問題,采用表上作業法求解,得出S-O、S-T、O-W矩陣的最優解,其優化結果如表5、6、7所示。
表5 S-O 優化矩
表6 S-T優化矩陣
表7 O-W優化矩陣
根據表5 S-O矩陣的優化結果,最優、次優和較優因素組合為:
(1)S5海洋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加強,O3物流組織體系調整的嘗試逐步推進。
(2)S1較為完善的各類海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O 2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
(3)S2先進物流裝備的不斷應用,O 1經濟全球化對海洋物流發展的推動。
首先,在分析我國進行海洋物流發展具備的優勢和機會,進行相關方面戰略決策時應首先考慮S5O 3戰略因素組合,在物流組織體系調整的嘗試逐步推進的前提下,應該進一步加強海洋物流企業有關信息系統的建設,充分發揮信息系統的效能,以信息化推動國家海洋物流組織體系優化,促進國家海洋物流有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和協同,精簡海洋物流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其次,S1O 2戰略因素的組合也很重要,在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海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經歷了從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從注重局部到注重系統的發展轉變,進一步對海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利于國家海洋物流發展的合理有序運行。再次,S2O1也比較重要,經濟全球化對海洋物流發展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類先進物流裝備的不斷應用,充分發揮這些裝備的效能,有助于提升國家海洋物流中各節點的效率,進而達到優化海洋物流整體流程,提高海洋物流整體水平的目的。
根據表6S-T矩陣的優化結果,最優、次優和較優因素組合為:
(1)S1較為完善的各類海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T4物流產業調整與改革的阻力。
(2)S2先進物流裝備的不斷應用,T3海洋物流體系頂層設計有待加強。
表8 海洋物流發展策略表
(3)S5海洋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加強,T5信息安全、海上安全等對海洋物流的制約。
首先,在分析我國進行海洋物流發展具備的優勢和威脅,進行相關方面戰略決策時應首先考慮S1T4戰略因素組合,較為完善的各類海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表示我國擁有相對豐富的物流資源,但受制于現有產業結構的弊端,這些資源管理運用由不相隸屬的多個部門負責,造成物流資源一定程度上的浪費,因此,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物流產業調整與改革方案,調整物流資源配置,綜合發揮物流資源效能。同時也要考慮S2T3戰略因素組合,隨著先進物流裝備的不斷應用,海洋物流運作層面的效能提升具有了有力的設備技術支持,但只有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加強海洋物流體系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才能真正發揮物流設備效能;其次,也要考慮S5T5戰略因素,國家海洋物流的運作是為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服務的,在建設海洋物流信息系統的同時,信息安全、海上安全等因素也要充分考慮,沒有信息安全和海上安全,包括信息系統建設在內的海洋物流的發展也沒有相關安全保障。
根據表7O-W矩陣的優化結果,最優、次優和較優因素組合為:
(1)O 3物流組織體系調整的嘗試逐步推進,W 2海洋物流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
(2)O 2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W 4海洋物流企業信息集成度較低。
(3)O1經濟全球化對海洋物流發展的推動,W 1 海洋物流管理理念落后,物流資源利用率低。
在分析影響海洋物流發展的機會與劣勢后,進行相關方面戰略決策時應首先考慮O 3W 2戰略因素組合,在物流組織體系調整的嘗試逐步推進下,海洋物流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是影響國家海洋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索合理可行的改進方案,如實現物流企業組織結構由職能型逐漸向流程型轉變,并進行科學實施,有助于海洋物流的運作效率。其次,O 2W 4也很重要,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國家海洋物流有關管理部門以及物流企業間信息集成度較低已經成為制約國家海洋物流發展的瓶頸,亟需加快建設綜合集成的國家海洋物流信息網絡體系。此外,O 1W 1也很重要,經濟全球化對海洋物流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雖已開展多年,但與現代物流理論的其他方面相比,對國家海洋物流管理的觀念依然滯后,物流資源散落在不同部門,整合率低,國家海洋物流無法為國內走向全球提供綜合一體化的海洋物流服務,因此,創新國家海洋物流管理觀念,加強海洋物流資源整合已刻不容緩。
國家海洋物流發展策略是在國家海洋物流現狀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海洋物流發展SWOT分析,立足我國實際而制定的海洋物流發展戰略方法,根據各主要的影響因素匹配提出的相應戰略,具體戰略要素組合如表8所示。
通過以上海洋物流發展影響因素組合分析,得出海洋物流發展戰略目標與任務:
一、總目標
以經濟全球化需求為牽引,提升國家海洋物流體系整體效能。
二、主要任務
1.創新國家海洋物流觀念,整合海洋物流資源。
2.調整優化國家海洋物流組織體系結構。
3.完善國家海洋物流信息網絡體系建設。
其中,創新國家海洋物流觀念,整合海洋物流資源是實現總目標的基本保證,調整優化國家海洋物流組織體系結構是實現總目標的組織保證,完善國家海洋物流信息網絡體系建設是實現總目標的軟件保證。這三項主要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地發展,如圖1所示。
圖1 國家海洋物流發展戰略實施示意圖
發展戰略是一個管理框架,所解決的是企業乃至產業生產和發展過程中的方向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問題,以保證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國家海洋物流發展戰略應從企業本身出發,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的傳統發展模式,轉變到從海洋物流體系出發,追求物流產業利潤最大化、產業模式科學化、產業規模全球化、產業依托信息化的新型發展模式上來。惟有如此,才能夠充分凸顯國家海洋物流的體系優勢,構建國際化物流中心,更好以港口經濟帶動地域經濟乃至國民經濟朝向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1]汪長江.港口物流[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11
[2]劉寅斌,劉曉霞,熊勵.物流戰略規劃與實施[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