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力平
(供稿:浙江省社科院產業經濟所)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生態環境承載力是衡量生態環境狀況的重要尺度,提升生態環境承載力則是促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從小的承載力而言,橋梁超負荷會垮、道路超負荷添堵、車船超載易出事。從大的承載力而言,海洋捕撈力超過可持續漁獲量,就會對海洋漁業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區域生產要素的過度集中,也會帶來用地不足、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交通嚴重堵塞和物流成本增大等,以及環境污染造成的諸多危害,歸根到底將制約區域競爭力的提高。
鑒于生態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性,筆者所主持的省社科院海洋課題組對舟山群島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進行了初步研究。課題所設舟山群島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指標體系,主要涉及自然環境承載力、經濟環境承載力、社會環境承載力三大項共24個分項指標,對舟山群島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進行綜合評判,其結果值得關注。
一是涉海地區現有生態環境承載力已非一張白紙,超載已指日可待。以課題組對2006年以來舟山群島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值結果為例,按綜合值(S)所在區間0≤S≤50%為弱載、50%≤S≤80%為輕度超載、80%≤S≤100%為重度超載的指標,舟山群島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從2006年16.29%、2007年35.59%的弱載,發展到2008年51.54%、2009年65.92%、2010年76.61%的輕度超載,并呈現出向重度超載發展的趨勢。所示趨勢需引起重視,況且這種趨勢可能在其他海洋經濟區域復制。
二是生態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值中三分項指標影響率不同,應采取的對策也不同。分項指標中,自然環境承載力、基礎設施承載力以及旅游基礎設施承載力三項指標對舟山群島新區生態環境輕度超載的影響率最大,均在20%以上,因此應重點從這幾個方面來著手提升舟山群島新區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
目前,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正在全面展開,更需關注生態環境承載力以實現適度集聚。一是從多方位提升舟山群島新區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要認真貫徹省委、省府《關于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加強土地、海域和水資源要素保障,特別要通過增加土地供給等在改善制約因素上有所突破,如在合理圍墾、農改非等方面爭取政策支持;在用地用海用島政策上先行先試,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空間資源利用率等為導向,有效提升自然資源承載能力;要切實推進現代海洋產業發展,有效實現節能減排,使新增產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加大綜合交通規劃力度,圍繞陸海聯運及島際交通的改善,采用先進技術提高涉海地區綜合交通運輸水平;提升島內通訊設施承載水準,最大化基礎設施承載能力。
二是采用行之有效的“騰籠換鳥”方略。結合海洋經濟特點,重點把握“三要”:一要切實管好深水岸線的節約集約利用。以節約集約利用深水岸線資源的常態化為主線,改變借發展之名行新圈地之實的現象,強調統一規劃、資源共享,鼓勵更多開辟公共岸線和建設公共碼頭,適度限制企業的專用碼頭,對不合理占用岸線的臨港產業要予以調整,促使深水岸線資源發揮最大效用。二要制定“騰籠換鳥”相應政策和加大實施力度。在打造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過程中,應借鑒浙江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并加大實施力度,為扶持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海洋服務業、擇優發展臨港先進制造業騰出發展空間。三要強化產業導向要求。通過出臺海洋產業準入目錄等舉措,明晰導向標準、產業定位和培育重點,促使各涉海地區不僅注重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而且重視優化區域環境和產業前瞻性導向發展;對現代海洋產業和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戰略性產業,要在扶持上加大力度;對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則要禁入或限止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