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枝 廖小蘭
心臟介入手術的護理探討
胡 枝 廖小蘭
心臟介入手術;護理;臨床;健康
近年來由于冠心病、慢性心動過緩、風濕性心臟病等疾病的逐漸增多,心臟介入已經廣泛被采用,為廣大患者的健康恢復提供了很大的保障。手術的成功與否與患者是否能健康的恢復有著重大的關系,然而在手術前后和手術中的護理也是保障患者能健康恢復的重要因素[1],所以心臟介入手術的護理與手術的成功率是息息相關的。為了保證手術的成功率,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能確保患者能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治療,手術的成功率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就心臟介入手術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心理護理心臟手術風險很高,其成功與否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健康情況,所以在手術前,很多患者面對此風險極高的手術有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手術的進行。所以在手術前,應及時與患者積極溝通,使其放松心態,并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讓患者心理壓力得到平緩。
1.2 導管室的護理在常規的試驗中,手術室是處于無菌的狀態下進行手術的,做心臟介入手術時,更是要求其導管室處于完全無菌狀態,手術器材完全滅菌,護士對手術器材要非常熟悉,以便能在主治醫生需要相應的器材時能迅速遞給醫生,以免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2.1 術中的常規準備工作雖然術前護士已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溝通,平緩了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但進入手術室,躺在手術臺上時還是會出現緊張的情緒,不利于手術的正常進行,這時就需要護士與患者很好的溝通,轉移其注意力,穩定情緒,在患者的情緒穩定后,平臥于床上并連接監護導聯與多導生理記錄儀,防止電極或導線出現在造影視野,建立通暢的靜脈通路,并根據醫囑及時用藥。
2.2 術中對患者生命特征仔細觀察心臟是否還有活動,體現著患者是否還有生命的特征,在做心臟介入手術時,要對患者進行密切的觀察和詢問,并觀察其神智是否清楚,有無間歇性呼吸的情況出現。除了對患者的神智以及呼吸的觀察外還觀察患者的心電圖是否處于正常的頻率,行冠狀動脈造影或PTCA時會對患者的心臟產生刺激,從而有可能導致心率緩慢,心臟間歇性停止跳動等情況的出現,所以要仔細觀察以便隨時做出相應的措施。當患者的心率低于60次/min時要叮囑患者做咳嗽動作以加快其心率,從而使造影從冠狀動脈排除以減小造影對心臟的刺激。
2.3 密切觀察其造影的反應以及肝素的應用情況造影對患者產生的影響有皮膚潮紅、蒼白、蕁麻疹、頭痛、頭暈、咳嗽、哮喘等情況,出現這些情況時要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在使用肝素時,要注意肝素的用量,必須按照嚴格的操作方法計時計量的使用并記錄,還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的傾向。
2.4 術中應做好的工作該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在手術進行中要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在醫生進行手術時如果需要相應的手術器材,護士應準確無誤迅速的傳遞到醫生的手里,還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其他手術危險的出現,以便能及時的處理。
3.1 手術監測做完手術后把患者安排在監護室并且要對患者進行密切的監測,因為術后患者的病情還不穩定,如果不做好監測會引發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所以需要用連續心電血壓儀時刻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出現心率過快或過慢,血壓不正常等情況及時采取救護措施。
3.2 術后一般護理手術后患者的傷口容易出現崩裂導致感染,所以要時常對患者進行護理,對其臥床的時間以及姿勢,進水以及禁食等時刻觀察和指導。由于心臟介入手術一般是經下肢動脈經路,所以需時常觀察患者的足動脈的活動情況,以防止血栓或血腫的形成。
3.3 手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心臟介入手術完成后容易產生急性的并發癥,如心率減慢或心血管擴張而引起的血壓下降等并發癥,所以在手術后要做好預防并發癥出現的措施。并發癥的出現原因及預防方法:一是有患者術后的情緒緊張心理恐懼從而導致迷走神經的反射,應積極與患者溝通,舒緩患者的緊張情緒;二是血容量不足而引發的低血壓,術后要對患者補充血容量,時刻觀察患者的神智是否清醒,有無心力不濟,胸悶氣喘的現象發生,如果發現血壓下降應及時補充血容量并且注射阿托品,使患者能恢復平穩狀態[2]。
心臟介入手術時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其成功與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密不可分,所以在進行心臟介入手術時要做好充分的護理準備,在手術前積極與患者溝通,放松其心理緊張的情緒,為手術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術中熟悉手術器材并與主治醫生默契的配合,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以及做好并發癥發生時的搶救準備工作。
[1] 楊自容,聶志芬.心臟介入手術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 2000,15(3):200-201.
[2] 王信娟,邵愛君.冠狀動脈介入診療患者臥床時間再探討[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2,17(04):283-284.
R473.6
A
1673-5846(2013)01-0372-02
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四川綿陽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