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琦華(江西省萬安縣中醫院,江西 萬安 343800)
宮頸癌前病變通常是指癌癥出現前該部位產生病變而由此引發癌癥的病變。宮頸癌前病變即宮頸不典型增生。宮頸癌的出現和發展需經歷一個演變的過程,這個階段可分為浸潤癌、增生、早期浸潤以及不典型增生[1]。由于患者不能正確的理解宮頸癌,可能會出現恐懼、焦慮或者抑郁等心理。為了提升患者對宮頸癌前病的認知,醫院應當開展健康教育來幫助患者。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年齡36~64歲,平均(52.4±6.1)歲,病程(2.5~5.5)年,平均(3.9±1.2)年。觀察組開展系統的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的形式對患者進行教育,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對患者進行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
1.2 方法:首先要使患者了解子宮癌早期的表現以及相關的檢查方式。①注意年輕婦女宮頸癌的早期表現,宮頸癌早期時無明顯的癥狀,但是身體會出現一些異常:當出現血性白帶時,通常是宮頸癌的危險信號;陰道異常出血、不規則出血以及接觸性出血等,均為宮頸癌常見癥狀。②加強衛生宣傳教育。要告知患者宮頸癌的危險因素。目前,高危男子(例如前妻有宮頸癌、男性患有陰莖癌以及前列腺癌等)、吸煙以及長期口服避孕藥與宮頸癌也有一定的關系。以此,醫護人員要長期對患者進行衛生教育,要患者積極的治療慢性宮頸炎、陰道炎以及宮頸糜爛等[2]。③對宮頸癌患者進行心里指導。臨床調查發現,不健康的情緒可能會促進正常細胞的癌變,對于已經患了癌癥的患者來說,負面情緒會對癌癥的發展狀況產生影響。宮頸癌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了憂郁、焦慮、自卑以及抑郁等。護理人員應當不斷的鼓勵患者,仔細的指導患者,傾聽患者的煩惱,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激發患者戰勝病魔的決心,提升治療效果。
1.3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于宮頸癌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較好,且沒有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對醫院實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較高。而對照組患者對于知識的掌握一般,患者出現了焦慮以及抑郁等情況,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例)
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特點:①多數患者做婦科檢查醫生建議宮頸細胞學篩查時,患者不能理解,拒絕檢查,認為無需做細胞學篩查。②對于宮頸疾病的認識度不夠,宮頸癌病變前患者不會有明顯的感覺,多數患者是經過醫生建議做了宮頸篩查后發現宮頸病變。③由于患者對于宮頸癌的基礎知識、治療過程以及治愈后的認知度不夠。
針對患者出現的這些心理,相關的護理人員應當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護士要對患者有耐心,有同情心,多與患者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想法,使患者將內心的不快全部傾訴,及時糾正負面情緒。同時要告知患者,充滿希望以及信心等積極向上的情緒能夠改善患者機體的免疫機制,提升患者的抗病能力,以此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此外,良好的治療效果也能夠增加患者抗病的信心,如此便可形成良性循環,達到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3]。因此醫護人員應當為患者提供宮頸疾病知識的講解,使患者充分的了解國內外治療宮頸疾病的情況。醫院可使患同類疾病的患者現身說法,打消患者的消極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還可鼓勵患者積極的參與到康復護理的過程中,鼓勵患者參與治療以及護理計劃,使患者對的宮頸癌前病變有新的認識。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能夠充分的改善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負面情緒,促使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李彥知,楊建宇.論心理護理對不同患者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10(13):15.
[2] 王存花,戴永蘭,陳建民,等.對育齡婦女實施宮頸癌相關知識健康教育[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1,8(1):1.
[3] 朱惠敏,桑愛靜,盛志群,等.宮頸癌群體的健康教育[J].實用醫技雜志,20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