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醫院ICU,廣東佛山528313)
高血鈉癥是臨床常見的患者機體出現紊亂的病癥,指血液中鈉濃度過高(通常濃度≥145 mmol/L),最重要癥狀源于腦部官能障礙,嚴重時導致肌肉痙攣、昏迷,甚則死亡。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ICU作為危重患者主要監控場所,雖有比較完善的監控治療工作,但仍有出現相應并發癥的可能,因此應積極預防治療并發癥,提高患者安全感[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命價值觀的不斷提高,對于ICU危重患者并發高血鈉癥有了更進一步認識,有效預防、治療并發高血鈉癥的ICU危重患者,已經成為現今重要研究課題。筆者選取2010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ICU危重患者150例進行分析,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ICU危重患者150例,男77例,女73例,年齡45~80歲,平均(69.4±5.6)歲。觀察組80例為發生腦損傷的患者,男36例,女34例,年齡48~80歲,平均(69.8±5.1)歲;對照組70例為無發生腦損傷的患者男36例,女34例,年齡45~78歲,平均(69.2±5.8)歲,男36例,女34例。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入ICU后測定血清鈉,同時進行各項常規檢查。每日檢測電解質,根據檢測情況,對有高血鈉并發者進行1~3次/d監測。同時觀察24 h出入液體量、利尿脫水劑用量、是否發熱及血糖是否正常。
1.3 診斷標準:正常血清鈉濃度為135~145 mmol/L,血清鈉濃度≥145 mmol/L,即為高血鈉癥,患者連續兩次測定血清鈉濃度均超過此值則診斷為高血鈉癥。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ICU危重患者出現高血鈉癥人數。②觀察ICU危重患者發生高血鈉癥時間。
1.5 統計學處理: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處理,治療前后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ICU危重患者出現高血鈉癥人數的比較:觀察組患者80例,發生高血鈉癥25例,未發生高血鈉癥55例,ICU危重患者并發高血鈉癥發生率為31.25%;對照組患者70例,發生高血鈉癥5例,未發生高血鈉癥65例,ICU危重患者并發高血鈉癥發生率為7.14%。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χ2=13.56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 觀察30例ICU危重并發高血鈉癥患者發生高血鈉癥時間比較:30例并發高血鈉癥ICU危重患者中,患者入院后24 h內出現高血鈉5例(16.67%),24 h~1周出現高血鈉12例(40.00%),1周后出現高血鈉13例(43.33%)。患者24 h以內出現高鈉血癥幾率與24 h~1周及1周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ICU危重患者出現高血鈉癥人數的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我國ICU重癥監護室中高血鈉癥發病率不斷上升,患者病死率不斷升高,臨床上對于預防和治療高鈉血癥尤其重視,而對此病進行進一步探討并積極治療已成為目前研究主要課題之一。ICU危重患者一旦并發高血鈉癥,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導致患者出現腎功能不全、低血容量、腦出血等現象,加速患者死亡[2]。臨床上導致高血鈉癥發生原因較多,主要由于水攝入不足,腎排出量增多引起。患者中以腦損傷并發高血鈉癥幾率較高,此類患者治療過程中大量使用利尿劑以降低顱內壓,因避免腦水腫而控制輸液劑量,加之患者飲水受限[3],致使患者腦細胞因滲透壓過高而發生萎縮,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4]。高鈉血癥是病情危重信號之一,應以預防為主,患者一旦出現發熱、煩渴、狂躁等癥狀進一步加重時,應及時診斷是否并發高鈉血癥,一旦并發,應及時進行治療。病癥于72 h內多易診治,對預后影響亦較小。本研究表明,通過對150例ICU危重患者觀察監測,80例腦損傷患者高血鈉癥并發率為31.25%,70例非腦損傷患者高血鈉癥并發率為7.14%,比較兩組患者并發高血鈉癥幾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0例ICU危重并發高血鈉癥患者24 h以內出現高鈉血癥幾率與24 h~1周及1周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腦損傷患者并發高血鈉癥幾率較非腦損傷患者高,通過分析ICU危重患者并發高血鈉癥的臨床特點,有效預防、治療并發癥,以延長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質量為目標,值得臨床推廣。
[1] 武欣,谷涌泉,王春梅,等.丙泊芬和咪達唑侖在ICU機械通氣鎮靜治療中的作用比較[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8,29(5):691.
[2] 胡艷東,王曉陽.ICU危重患者并發高血鈉癥50例臨床分析[J].臨床急診雜志,2006,7(5):241.
[3] 金龍.高鈉血癥對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臨床醫學,2009,2(1):39.
[4] 劉忠祥,江孝建.腦出血急性期患者并高鈉血癥24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