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青原 郭 濤 葉 青 劉中梅 劉 蓉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云南 昆明 650032)
冠心病患者糖代謝異常的篩查方法
戴青原 郭 濤 葉 青 劉中梅 劉 蓉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應用eZscan系統(糖尿病及并發癥風險早期檢測系統)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糖代謝異常篩查,評價其靈敏度和特異度。方法選取經冠脈造影確診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使用eZscan系統進行糖尿病風險檢測,并將檢測結果與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用eZscan系統篩查冠心病患者糖代謝異常的靈敏度為88.89%,特異度為64.95%。結論應用eZscan系統進行糖代謝異常的早期篩查簡單省時、無創安全、不受空腹限制,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中等特異度。
eZscan系統;糖代謝異常;冠心病;篩查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間的密切關系已經毋庸置疑,但是對于糖代謝的關注不應僅局限于糖尿病患者,應延伸到糖尿病前期,即糖調節受損,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受損(IGT)。中國冠心病住院患者絕大多數合并糖代謝異常,若能早期準確、及時發現、早期治療,對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糖尿病檢測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糖尿病及并發癥風險早期檢測系統(eZscan系統)通過反向離子分析法測量汗液中的離子濃度變化,能夠評估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風險。本研究應用eZscan系統和實驗室方法對冠心病患者進行糖代謝異常的篩查,探討eZscan系統的臨床應用價值和前景。
1.1 研究對象 選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經冠脈造影確診的16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6例,女54例,平均年齡(64.5±4.5)歲。排除標準:已確診糖代謝異常、正在服用可能影響血糖的藥物和水楊酸類藥物、有電子器械植入(如起搏器、除顫器)、截肢術后、對鎳電極或其他電極過敏者〔1〕。
1.2 方法
1.2.1 實驗室檢查 所有受試者均在禁食隔夜8~10 h后,口服75 g葡萄糖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測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采集空腹靜脈血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肌酐(Cr)、尿酸(UA)、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
1.2.2 eZscan系統檢查 檢查前詢問患者病史及用藥情況,記錄患者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腰圍、血壓等基線資料,計算患者體重指數(BMI)。受試者坐姿休息5 min后,進行2次血壓測量,取其平均值用于分析。應用eZscan系統(法國Impeto醫療器械公司生產)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颊唠p腳站在足電極板上,雙手放在手電極板上,與電極板相貼,前額戴頭電極,靜息站立2~3 min,注意交代患者避免擦護手霜并摘去腕部手表等飾物。eZscan體檢模式可以得出4種結果并用不同顏色加以區分:(1)綠色:健康狀態,無糖耐量受損風險;(2)黃色:糖尿病低風險,輕度 IGT;(3)橙色:糖尿病高風險;(4)紅色:糖尿病及并發癥。eZscan糖尿病風險評分:綠色0~25分,黃色25~50分,橙色+紅色50~100分。
1.3 診斷標準〔2〕正常糖耐量:FPG<7.0 mmol/L,且OGTT 2 h-PG<11.1 mmol/L;IGT:OGTT 2 h-PG 7.8~11.1 mmol/L;糖尿病:FPG≥7.0 mmol/L和(或)OGTT 2 h-PG≥11.1 mmol/L。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AS8.1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均數比較;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M(QR)〕表示,采用秩和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用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用于表示eZscan系統篩查糖代謝異常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2.1 研究人群基線資料及實驗室檢查各項指標平均值 與正常組相比,糖代謝異?;颊叩哪挲g、BMI、SBP、TC、TG、LDL-C、FPG、OGTT 2 h-PG、FINS、穩態胰島素評價指數(HOMA-IR)和HbA1c均明顯增高(P<0.05);而以50分為診斷切點劃分的糖尿病低風險和高風險組比較,年齡、BMI、FPG、OGTT 2 h-PG、FINS、HOMA-IR和HbA1c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eZscan系統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準確性 160例患者中,eZscan系統檢查判斷32例為糖尿病及糖尿病高風險,58例為IGT,糖代謝異常90例,70例正常;OGTT診斷24例為糖尿病,39例為IGT,糖代謝異常63例,97例正常;eZscan及OGTT都判斷為糖尿病21例,IGT 35例,糖代謝異常56例。eZscan系統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敏感度為88.89%,特異度為64.95%。用ROC曲線表示eZscan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準確性(圖1),曲線下面積為0.769,有統計學意義(P=0.000),eZscan診斷IGT和糖尿病的敏感度分別為89.74%和87.5%;以 FPG≥7.0 mmol/L為標準,FPG及OGTT都診斷為糖尿病有11例,敏感度為45.83%;以HbA1c≥6.5%為標準,HbA1c及OGTT都診斷為糖尿病有13例,敏感度為54.17%。
表1 研究人群基線資料和實驗室檢查情況(±s)

表1 研究人群基線資料和實驗室檢查情況(±s)
1):糖代謝異常組(黃色,橙色+紅色)與正常組(綠色)比較,2)糖尿病高風險及糖尿病組(橙色+紅色)與糖尿病低風險組(黃色)比較
觀察指標 綠色(0~25分)(n=70)黃色(>25~50分)(n=58)橙色+紅色(>50~100分)(n=32) t/Z/χ21) P 值1) t/Z/χ22) P 值2)5 0.046男性〔n(%)〕 30(42.85) 25(43.10) 14(43.75) 0.004 0.952 0.004 0.953腰圍(cm) 79.8±8.6 80.6±9.0 80.2±9.3 0.463 0.645 0.200 0.842 BMI(kg/m2) 22.1±2.0 24.4±3.2 26.5±4.5 6.668 0.000 2.570 0.012 SBP(mmHg) 132.3±14.0 140.8±18.9 145.5±20.7 3.873 0.000 1.092 0.278 DBP(mmHg) 81.8±9.5 82.5±9.3 83.1±9.7 0.605 0.546 0.288 0.774 TG(mmol/L)〔M(QR)〕 1.26(1.16) 1.41(1.45) 1.42(1.61) 10.050 0.000 0.320 0.749 TC(mmol/L) 4.88±0.88 5.37±0.97 5.35±0.95 3.253 0.001 0.094 0.925 HDL-C(mmol/L) 1.32±0.30 1.32±0.32 1.31±0.35 0.000 1.000 0.137 0.891 LDL-C(mmol/L) 2.90±0.80 3.25±0.85 3.16±0.89 2.390 0.018 0.473 0.637 UA(μmol/L) 298.94±80.25 313.52±83.06 321.16±94.71 1.282 0.202 0.397 0.692 Cr(μmol/L) 61.87±18.24 60.92±17.57 61.35±19.16 0.275 0.783 0.108 0.915 ALT(IU/L) 24.82±10.68 25.24±11.81 24.97±11.44 0.181 0.857 0.105 0.917 AST(IU/L) 25.42±7.84 26.16±8.01 26.3±7.51 0.641 0.522 0.081 0.936 FPG(mmol/L)〔M(QR)〕 4.91(1.29) 5.23(1.62) 5.76(2.25) 15.231 0.000 4.528 0.000 OGTT 2 h-PG(mmol/L) 3.98±10.74 3.96±14.9 4.64±15.3 21.236 0.000 8.259 0.000 FINS(mU/L)〔M(QR)〕 6.48(5.27) 7.14(6.41) 8.30(7.25) 18.658 0.000 9.036 0.000 HOMA-IR〔M(QR)〕 1.39(1.24) 1.72(1.49) 1.93(1.86) 12.036 0.000 3.161 0.002 HbA1c(%) 5.40±0.64 6.12±0.76 7.28±1.15 9.527 0.000 5.年齡(歲) 53.2±7.8 58.4±8.9 62.6±10.3 4.906 0.000 2.02 122 0.000

圖1 eZscan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準確性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不斷增加的流行趨勢是現代社會飲食過度、體力活動減少、人類身心應激反應的必然后果。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關系密切,二者互為危險因素,均來自一個聚集了多重危險因素的臨床前期狀態。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對冠心病患者中的糖代謝異常情況進行了篩查,均發現大量以前未發現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其發病率高達70%以上。因此,在冠心病患者中,如何規范篩查和預防糖代謝異常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對糖尿病高危人群或者糖耐量異?;颊哌M行生活方式干預,可有效地避免2型糖尿病的發生。美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發現,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僅剩15%,倒退計算在診斷前患者至少經歷了10年的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而且診斷時已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出現晚期并發癥。如果能早期發現糖代謝異常并進行干預,可降低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控制研究機構(DECODE)的研究表明:在1 517例糖尿病病人檢測試驗中,同時符合FPG和2 h-PG升高的糖尿病病人僅為28%,單純空腹血糖異常僅能檢測40%的糖尿病病人。單純2 h-PG異常僅能檢測31%的糖尿病病人。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建議:應該在普通人群中進行大規模篩查,以早期發現并治療糖尿病,而不是出現并發癥后才進行治療。傳統的測量費用高,靈敏度低,且沒有標準化的分析方法。因此,需要尋找一種簡單、無創、準確的方式以便早期發現糖代謝異常。
eZscan-糖尿病及并發癥風險早期檢測系統通過反向離子分析法測量汗液中的離子濃度變化評估汗腺功能。反向離子分析法是從汗液中提取由交感神經控制外分泌腺分泌的離子,在輸入一個小流量直流電(4 V)的情況下,皮膚角質層構成了一個電化學屏障,以防止汗液通過其他方式流失。六個電極放在汗腺豐富的皮膚區域內,分別是前額(左右)、手掌(左右)及腳掌(左右),每個電極被交替用作陽極和陰極。將逐漸增加到4 V或不到4 V的直流電通到陽極,從而在陰極產生一個電壓,并在陽極和陰極間產生電流。產生的電流和氯化物呈正比,用計時電流法加以測量。用電流除以施加于6個電極和全身的恒定電壓,就得到額部(左、右)、手掌(左、右)和腳掌(左、右)的電化學電導(單位為微西)和全身電化學電導(所有測量值的平均值)。人體不同部位的電化學電導與該部位的交感神經節的分布及神經纖維的長度有關。在神經小纖維無病理改變的情況下,在人體特定部位產生的電化學反應測得的數值應該是一樣的。eZscan驅動軟件進行數字化存儲及分析,結果以風險綜合百分比(即風險評分)圖形顯示,評分越高,糖代謝異常風險越大〔3,4〕。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eZscan可以通過檢測汗液中離子濃度評估汗腺功能、自主神經功能,篩查糖尿病及其發病風險,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中等特異性,且簡單省時、無創安全、不受空腹限制,彌補了在血糖升高前無檢測方法的缺憾。它和血糖檢測方法互相結合,互為補充,適合在人群中進行糖代謝異常的早期篩查。對于冠心病患者的常規糖代謝異常篩查,eZscan糖尿病低風險(評分25~50)的患者處于糖尿病干預的最佳時期,建議患者積極改善生活方式進行調整,并3~6個月復查eZscan;而eZscan糖尿病高風險及糖尿病(評分>50)患者,應完善OGTT、HbA1c、FINS、HOMA-IR等相關檢測,盡快明確患者目前有無糖尿病,并加強對患者糖代謝的關注,1~3個月定期復查eZscan。
1 戴 蒙,李 勉,畢宇芳,等.上海城鎮人群EZSCAN-糖尿病風險評分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6):471-3.
2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J〕.JAMA,2001;285(19):2486-97.
3 Ramachandran A,Moses A,Shetty S,etal.A new non-invasive technology to screen for dysglycaemia including diabete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8(3):302-6.
4 蔡曉琳,楊志紅,張朝云,等.eZscan——一種無創檢測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并發癥的新技術〔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1;27(8):631-4.
R541.4
A
1005-9202(2013)12-275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3.12.009
郭 濤(1957-),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戴青原(1974-),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2012-10-22收稿 2013-01-19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