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骨科,湖北 十堰 442000)
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
李 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骨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觀察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效果,并分析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方法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118例,根據自身和骨折情況進行不同的治療,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分析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結果12例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106例采用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好轉,手術患者住院時間為(18.6±7.2)d,術后均無嚴重并發癥;非手術患者治療時間為3個月,其中肺部感染2例。輕度骨質疏松18例,中度骨質疏松58例,重度骨質疏松42例。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性別、骨折原因、基礎疾病、患者的骨密度疏松情況、治療方法均為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結論治療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不但需要根據患者的自身因素,也應顧及骨質疏松情況,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配合合理的康復鍛煉,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又稱脆性骨折)指患骨質疏松后,因為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導致骨強度減低,即使受到輕微不可控因素甚至在日常活動中即可發生骨折,屬病理性骨折,可以說是骨質疏松最嚴重的后果〔1〕。20%骨質疏松患者會發生骨折〔2〕。研究發現〔3〕50歲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和1/5的男性可能出現骨質疏松性骨折,且發生繼發性骨折的危險顯著增高。髖部是下肢和軀干的連接部位,老年髖部骨折是常見的骨質疏松性骨折之一,患者會出現髖部疼痛、活動受限,患肢呈外旋翻畸形〔4〕,嚴重者造成殘疾,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118例,其中女性74例,男性44例,年齡65~83歲,平均(67.4±5.1)歲。股骨轉子間骨折36例,股骨頸部骨折82例(GardenⅠ型29例、GardenⅡ型38例,GardenⅢ型10例、GardenⅣ型5例)。骨折原因:車禍32例,跌倒80例,其他6例。伴心腦血管疾病34例,糖尿病29例,其他器質性病變12例。
1.2 診斷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CT或X線確診為骨折,并采用雙能X線吸收法(DXA)檢查骨密度。參照WHO推薦的診斷標準,DXA測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別、同種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個標準差屬正常(T值≥-1.0 SD);降低1~2.5個標準差之間為骨量低下(骨量減少,-2.5 D)。
1.3 治療方法
1.3.1 非手術治療 臨床癥狀較輕的患者采用藥物治療,需要調整血鈣水平和肌酐值至正常水平方可使用,一般使用2 mg伊班磷酸鈉加入250 m 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2 h以上,每3個月使用1次,輸液第2天開始口服鈣劑,共3個月。同時配合臥床、牽引(骨牽引或皮牽引)、支具固定、預防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措施。
1.3.2 手術治療 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股骨頸骨折GardenⅠ、Ⅱ型骨折多采用經皮多枚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GardenⅢ、Ⅳ型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或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可切開復位內固定。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術者經驗選擇髓內或髓外固定。髓內固定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髓外固定系統采用動力髖螺釘。所有患者術后視情況早期功能鍛煉,以不使骨折再移位為原則,主要采用關節屈伸肌肉的伸縮運動,主動、被動功能鍛煉相結合循序漸進。
1.4 骨密度情況評估 按骨密度結合X線片分為輕、中、重度骨質疏松。輕度為骨密度輕度減低,縱向小梁醒目;中度為骨密度進一步減低,橫向小梁減少,縱向小梁粗糙;重度為骨密度明顯減低,橫向小梁幾乎消失,縱向小梁不清楚,影像模糊。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 治療情況 12例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106例采用手術治療(其中42例經皮多枚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11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4例患者采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21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固定;15例采用動力髖螺釘髓外固定。所有患者均好轉,手術患者住院時間為(18.6±7.2)d,術后均無嚴重并發癥;非手術患者治療時間為3個月,其中肺部感染2例。輕度骨質疏松18例,中度骨質疏松58例,重度骨質疏松42例。
2.2 影響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療效的因素分析 將年齡、性別、骨折原因、基礎疾病、患者的骨密度疏松情況、治療方法作為自變量進行賦值,以療效作為因變量,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性別、骨折原因、基礎疾病、患者的骨密度疏松情況、治療方法均為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見表1。

表1 影響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療效的因素分析
原發性骨質疏松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5〕。其機制公認的因素為鈣的缺乏〔6〕,其次為降鈣素以及維生素D的不足〔3~5〕。隨著人們對骨質疏松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2~5〕證實酸性體質是鈣質流失、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因酸性體質把血鈣中和或沉淀了,使血鈣降低,骨骼里的鈣游離進入血液補充血鈣,之后又被酸性物質中和,形成了惡性循環,導致骨質疏松。骨質疏松使骨的脆性增加,易導致骨折,且以女性多見,60歲以上人群多發,即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而髖部骨折是常見的老年骨質疏松骨折之一,它的特點是骨折不愈合率高、康復緩慢、致畸致殘率高、股骨頭壞死率高、病死率高〔7〕,因此臨床上需要尋找適宜的治療方法。
本文發現根據患者自身和骨折情況選用適宜的治療方法均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非手術患者治療時間長于手術患者,且增加了發生并發癥的危險。本文觀察對象主要以手術為主,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煉和抗骨質疏松。治療中,應該在盡可能不增加局部血運障礙的前提下把骨折復位,且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前提下盡量不妨礙肢體活動,在早期進行功能鍛煉,讓功能恢復和骨折愈合均達到好的結果,與此同時合理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避免發生再骨折或骨質疏松加重。針對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特點,充分考慮其骨質量差、愈合緩慢,所以整復和固定要以方法簡便、安全有效為原則〔8〕,以早日恢復傷前生活為目的,選擇影響比較小的方法,不要強求骨折的解剖復位,重視功能恢復和組織修復。
通過分析發現年齡、性別、骨折原因、基礎疾病、患者的骨密度疏松情況、治療方法均為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根據文獻報道〔6,7〕,這有可能是因為患者髖部骨量低,骨質量差,并且臥床后骨丟失加快導致骨質疏松嚴重,由于其骨密度降低使內固定穩定性差〔8〕,內固定物及植入物易脫出,松動、植骨易吸收〔9〕,而且因為年齡過高導致骨折愈合過程十分緩慢,恢復時間比較長,容易發生骨折延遲愈合甚至不愈合。可是老年人由于身體原因多伴發其他器官或系統的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易發生并發癥,增加復雜性與風險性,致殘率和致死率被加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被嚴重損害。所以,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不但要重視骨折本身的治療,而且也要積極治療骨質疏松。
1 劉守友,董浩軍,潘 靜,等.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并發癥臨床分析〔J〕. 創傷外科雜志,2011;13(1):66.
2 孫海峰,朱春亮,聶英坤,等.118例老年人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J〕.中國傷殘醫學,2008;16(3):16-8.
3 李士春,石英杰,楊維國,等.老年骨質疏松致髖部骨折的綜合治療〔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9):633-4.
4 賀金亮,夏 群,劉 愷,等.老年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9):126-8.
5 王麗姣,宋彩萍,肖 莉,等.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4):2250-2.
6 陳 陽,馬劍雄.老年性骨質疏松骨折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9):835-9.
7 郭文瀚,陳宏亮,宋通渠,等.187例老年人髖部骨質疏松性骨折臨床診治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8):159-60.
8 班 杰.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53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1;39(19):106-7.
9 劉憲法.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手術治療〔J〕.工企醫刊,2010;23(2):63-4.
R68
A
1005-9202(2013)12-277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3.12.021
湖北醫藥學院研究生啟動金(自然科學研究)項目(2011QDZR-13)
李 亢(1975-),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手顯微外科、骨創傷與矯形方面的研究。
〔2012-12-13收稿 2013-01-14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