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張 潔 鄧 磊 (昆明市延安醫院血液腫瘤科,云南 昆明 650051)
老年惡性實體腫瘤患者癌性貧血的相關因素
周 敏 張 潔 鄧 磊 (昆明市延安醫院血液腫瘤科,云南 昆明 650051)
目的探討引起老年惡性實體腫瘤患者癌性貧血的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434例老年惡性實體腫瘤患者,對可能引起癌性貧血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可能引起癌性貧血的患消化道腫瘤、TNM分期Ⅲ+Ⅳ期、卡式評分<60分、行放化療、低蛋白血癥五項經χ2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示在所以癌性貧血中以中度貧血發生率最高,其次是輕度貧血,重度、極重度貧血發生率較低。對患消化道腫瘤、TNM分期Ⅲ+Ⅳ期、卡式評分<60分、行放化療、低蛋白血癥五項相關因素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結果示五項相關因素均與癌性貧血有正相關關系,低蛋白血癥是引起貧血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卡式評分<60分,其他因素依其重要性排列為行放化療、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腫瘤。結論低蛋白血癥是引起貧血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卡式評分<60分,其他因素依其重要性排列為行放化療、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腫瘤。
惡性實體腫瘤;癌性貧血
惡性實體腫瘤患者發生的貧血為癌性貧血,據Weiss等〔1〕統計當疾病處于進展期或進行放化療后,貧血的發生率可高達90%。癌性貧血在老年惡性實體腫瘤患者中有其自身的特點。本文將就老年患者的癌性貧血進行討論。
1.1 病例選擇 入選病例均為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期間住院的惡性實體腫瘤患者,年齡均>60歲,共485人,其中51人因無明確病理診斷或TNM分期不明未計入統計。余434人中男性242人,女性192人。分別為肺癌114人,食道癌9人,胃癌48人,結直腸癌81人,胰腺癌17人,膽囊癌19人,肝癌14人,惡性胃腸間質瘤5人,乳腺癌13人,婦科惡性腫瘤35人,泌尿系惡性腫瘤43人,皮膚基底細胞癌12人,甲狀腺癌5人,頭頸部惡性腫瘤12人,其他惡性腫瘤7人。
1.2 方法
1.2.1 貧血標準 以入院第一次血常規為依據,按美國國立癌癥研究院(NCI)制定的癌性貧血診斷標準,血紅蛋白100.0~109.0 g/L輕度貧血,80.0~99.0 g/L中度貧血,65.0~79.0 g/L重度貧血,<65.0 g/L極重度貧血,>110.0 g/L正常〔2〕。
1.2.2 分組標準 將所有患者按消化道腫瘤(消化道腫瘤,非消化道腫瘤)、TNM分期(Ⅰ+Ⅱ期,Ⅲ+Ⅳ期)、卡式評分(≥60分,<60分)、行放化療(行放化療,未放化療)、低蛋白血癥(血清白蛋白<35 g/L,血清白蛋白>35 g/L)、感染(有感染,無感染)六項分為貧血組及無貧血組進行對比。其中消化道腫瘤包括食道癌、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膽囊癌、肝癌、惡性胃腸間質瘤,其余為非消化道腫瘤。行放化療的患者是指在入院前三月內曾行放和(或)化療治療;感染指入院時有發熱,體溫>38.5℃,有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皮膚感染的影象學及實驗室依據。所有資料按計數資料統計。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對其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 老年惡性實體腫瘤癌性貧血的單因素分析 表1可見,在消化道腫瘤、TNM分期、卡式評分(KPS)、是否行放化療、有無低蛋白血癥、是否感染六項中,除是否感染一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余五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消化道腫瘤、KPS、低蛋白血癥三項中,所有貧血均以中度貧血發生率為最高,其次為輕度貧血,以后依次排列為重度貧血及極重度貧血;在消化道腫瘤項中,患消化道腫瘤患者無論輕度、中度、重度及極重度貧血的發生率均高于非消化道腫瘤;在KPS項中KPS<60分者任何程度貧血的發生率均高于KPS>60分者;在低蛋白血癥項中有低蛋白血癥者任何程度貧血的發生率均高于無低蛋白血癥者;在TNM分期項中Ⅰ+Ⅱ期患者中輕度貧血發生率最高,中度及重度貧血發生率相同,極重度貧血發生率最低;Ⅲ+Ⅳ期患者中度貧血發生率最高,其次是輕度貧血,以后依次排列為重度貧血及極重度貧血;在行放化療項目中行放化療者中度貧血發生率最高,輕度貧血與重度貧血發生率相同,極重度貧血發生率最低,未行放化療者中度貧血發生率為最高,其次是輕度貧血,重度及極重度貧血發生率最低。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對χ2檢驗中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設貧血為應變量,消化道腫瘤、TNM分期、KPS、否行放化療、低蛋白血癥為自變量,其賦值分別為消化道腫瘤項:非消化道腫瘤=0,消化道腫瘤=1;TNM分期項:Ⅰ +Ⅱ期 =0,Ⅲ +Ⅳ期 =1;卡式評分項:KPS≥60分=0,KPS<60分 =1;放化療項:未行放化療 =0,行放化療=1;低蛋白血癥項:無低蛋白血癥=0,有低蛋白血癥=1。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進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的五項相關因素均與貧血有正相關關系,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蛋白血癥是引起貧血最主要的因素,其次為KPS<60分,其他因素依其重要性為行放化療、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及患消化道腫瘤。

表1 434例老年實體腫瘤患者貧血χ2檢驗〔n(%)〕

表2 434例老年實體腫瘤患者貧血危險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
歐洲癌癥貧血調查組(ECAS)調查顯示,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更易發生癌性貧血〔3〕。找出引起癌性貧血的相關因素,使臨床醫生有針對性的及時處理,增加老年患者對放化療敏感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下面對本研究中的癌性貧血相關因素進行討論。
3.1 低蛋白血癥的影響 從本研究可以看出,在引起老年惡性實體腫瘤患者貧血的五個相關因素中低蛋白血癥是引起貧血最主要的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將低蛋白血癥列為相關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見。低蛋白血癥也是惡性實體腫瘤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特別是在老年患者中發生率更高。它導致全身各組織充血水腫,水鈉潴留。消化道充血水腫可致患者出現惡心、納差、食欲下降,加重放化療后的胃腸道反應,影響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也可致胸腹腔積液,影響心、肺及消化道功能導致貧血;發生在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水鈉潴留還可使患者出現急性或慢性心衰,威脅患者生命。嚴重的低蛋白血癥還可導致患者體內各種免疫球蛋白合成減少,使患者抵抗力下降,易發生感染及感染后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在有低蛋白血癥的老年腫瘤患者中,貧血以中度及輕度貧血為主,糾正低蛋白血癥可改善患者的一般狀況,減輕各組織器官水腫,改善各系統功能,特別是消化系統功能,有助于貧血逐步得到糾正。
3.2 KPS<60分的影響 KPS<60分在本研究中是引起貧血的另一個主要原因。KPS<60分的患者體質較差,生活不能自理,往往不宜進行放化療。老年患者因年齡較大,部分患者隨年齡增加,自主生活能力降低,患病后生活自理能力進一步下降,飲食、生活均不規律,多種原因綜合作用,導致貧血。在本研究中KPS<60分的老年腫瘤患者所發生的貧血以中度及輕度貧血為主,貧血并不十分嚴重,給予輸紅細胞或促紅細胞生成素等糾正貧血的治療后,貧血癥狀可較快得到糾正,患者的體質狀況得到改善,卡式評分可以得到提高,部分患者可重新獲得放化療機會。
3.3 放化療的影響 在Harrison等〔4〕研究中顯示行放化療也是引起癌性貧血的相關因素之一,這與我們研究結果一致。化療導致骨髓抑制是貧血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化療藥物無論藥物作用機制如何,都有骨髓抑制的副作用。Robertson等〔5〕的研究顯示隨著化療周期的增加,骨髓抑制的加重,貧血也會逐漸加重。惡性腫瘤發生骨髓轉移,影響紅細胞的生長,是引起貧血的又一個原因。在本研究中行放化療者的貧血以中度貧血發生率最高,這與其他項目中相同,但重度貧血的發生率高于其他項目,說明化療對血色素下降程度的影響更大。糾正患者的貧血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腫瘤細胞對放化療的敏感性,提高化療療效。
3.4 TNM分期的影響 在本研究中顯示,腫瘤TNM分期對貧血也是有影響的,TNM分期中的Ⅲ+Ⅳ期是引起癌性貧血的又一個相關因素。姬穎華等〔6〕研究顯示在Ⅲ+Ⅳ期的老年患者伴隨著腫瘤局部或全身轉移,腫瘤細胞生長加速并釋放出各種細胞因子,直接抑制紅細胞的生長,抑制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產生,導致患者貧血。部分患者腫瘤轉移至腹腔內臟器官、胸膜、腹膜及淋巴結,導致大量胸腹水,患者不能進食,加重貧血。在Ⅲ+Ⅳ期患者的貧血中以中度及輕度貧血為主,但隨著病情的進一步加重,貧血程度有可能加深,故給予輸血及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這點對老年患者尤為重要。臨床分期對貧血的影響在高艷等〔7〕研究中也得到證實,并與我們的研究結果一致。
3.5 消化道腫瘤的影響 Ludwig等〔8〕研究顯示,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其貧血發生率是不同的。在我們的研究中,患消化道腫瘤也是引起老年實體腫瘤患者貧血的相關因素。與非消化道腫瘤比較,原發于消化道的腫瘤在疾病早期就可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甚至不能進食等,影響鐵、葉酸、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患者出現貧血。部分消化道腫瘤在疾病早期就出現消化道出血,常以貧血為其首發癥狀,在初診時就已有貧血出現。另一部分消化道腫瘤患者在早期手術治療后因消化道結構改變影響營養物質正常吸收,這也是貧血發生率高于非消化道腫瘤的原因之一。消化道腫瘤的貧血中以中度、輕度為主,重度、極重度貧血發生率較低,這類患者因往往合并消化道癥狀,靠患者通過飲食自行恢復可能性小,需要通過輸血及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糾正貧血。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消化道腫瘤患者貧血發生率高于非消化道腫瘤,這個結論葉蘭等〔9〕的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在我們的研究中老年患者所發生的癌性貧血中以中度貧血發生率最高,其次是輕度貧血,重度、極重度貧血發生率最低。低蛋白血癥、KPS<60、行放化療、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腫瘤均為貧血相關因素,與貧血為正相關,其中低蛋白血癥對貧血影響最大,其次是KPS<60,依其重要性排列為行放化療、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腫瘤。臨床醫生對引起癌性貧血相關因素有所了解后可有針對性的進行處理,有利于提高化療療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1 Weiss G,Goodnough LT.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J〕.New Engl J Med,2005;352(10):1011-23.
2 Groopman JE,Itri LM.Chemotherapy induced anemia in adults:incidence and treatment〔J〕.JNatl Cancer Inst,1999;91(19):1616-34.
3 Lugwid H,van Bwlle S,Barrett Lee P,et al.The European cancer anemia survey(ECAS):a large,multinational respective survey defining the prevalence,incidence,and treatment of anaemia in cancer patients〔J〕.Eur J Cancer,2004;40(15):2293-306.
4 Harrison LB,Shasha D,White C,et al.Radotherapy associated anemia:the scope of the problem〔J〕.Oncologist,2000;5(SuppⅠ2):1-7.
5 Robertson C,Boyle P,Kerr DJ.Determinants of anemia in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L〕.JClin Oncol JAm Soc Clin Oncol,2004;22(7):9719.
6 姬穎華,程 遠,楊 萌,等.500例癌性貧血發生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6;5(6):75-7.
7 高 艷,許崇安,劉 殊.癌性貧血對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期的影響〔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9;16(24):1957-60.
8 Ludwig H,Fritz E.Anemia of cancer patients:patientselection and patient stratification for epoetin treatment〔J〕.Semin Oncol,1998;25(7):35238.
9 葉 蘭,潘祥林,于冠英.癌性貧血的臨床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07;47(25):111-3.
R730.6
A
1005-9202(2013)12-279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3.12.027
周 敏(1962-),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血液病、腫瘤內科治療。
〔2011-09-06收稿 2012-06-19修回〕
(編輯 安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