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云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1月,在吉林市區,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0~3歲兒童1431例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童872(60.9%),女童 559(39.1%)。
1.2 調查方法 ①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詢問兒童家長,調查內容包括:兒童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喂養方式及患病情況等);維生素D和鈣劑添加及戶外活動情況。②實驗室檢查(血堿性磷酸酶的測定)。③佝僂病相關癥狀和體征記錄。
1.3 佝僂病診斷 與1986年衛生部頒發的“嬰幼兒佝僂病預防方案”及2002年第五屆全國佝僂病科研協作會議上俞淑敏《診斷分期參考數據》為依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PSS11.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 佝僂病患病率 根據佝僂病診斷標準確診患兒265例,患病率為18.5%,其中男童患病率18.4%,女童患病率18.6%,男女間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5,P=0.768)。
2.2 佝僂病相關因數分析
2.2.1 喂養方式與佝僂病的發生 母乳喂養組、混合喂養組、人工喂養組佝僂病的患病率分別為14.23%、18.94%、19.93%,三者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717,P=0.157)。
2.2.2 維生素D添加與佝僂病的發生 維生素D添加組與未添加組佝僂病患病率分別為15.7%,26.9%前者明顯低于后者(χ2=24.893,P=0.001)
2.2.3 鈣劑添加與佝僂病的發生 鈣劑添加組與未添加組佝僂病患病率分別為16.4%、22.5%,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91,P=0.001)。
2.2.4 戶外活動時間與佝僂病的發生 每日戶外活動少于2 h的兒童佝僂病的患病率為25.67%,戶外活動>2 h的兒童佝僂病患病率為16.07%,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343,P=0.001)
2.2.5 富鈣食品攝入與佝僂病的發生 經常攝入富鈣食品(如牛奶、蝦皮、海魚、豆制品、海帶等)的兒童,佝僂病患病率(7.38%)遠遠低于偶爾或不攝入富鈣食品的兒童佝僂病患病率(11.5%)(χ2=14.157、P=0.001)。
2.2.6 孕周與佝僂病的發生 早產組、正常產組和過期產組,佝僂病患病率分別為26.02%、19.21%、9.02%,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161,P=0.121)。
2.2.7 住房朝向與佝僂病的關系 住房朝向陽光充足組、陽光一般組及陽光不足組佝僂病的患病率分別為18.78%、25.6%和28.4%,3者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801,P=0.003)。
本次調查吉林市區0~3歲兒童佝僂病的患病率為18.5%,較以前有所下降,但因吉林處于我國北方,冬季較長,因此患病率同國內其他地區調查結果相比,患病率處于中等水平。
兒童喂養方式與佝僂病的發生有關,母乳為嬰兒的最佳食品,其鈣磷比例適宜,易于吸收。但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少,因此每天需補充適量維生素D。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母乳喂養、混合喂養、人工喂養的兒童佝僂病的患病率分別為14.23%、18.94%、19.23%。因此,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偏食、挑食,達到均衡營養,減少佝僂病的發生。
出生時體內鈣和維生素D儲蓄不足,生長速度快,也易引起佝僂病的發生。且添加組低于未添加組佝僂病的發生,故應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是降低兒童佝僂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本次調查還發現兒童佝僂病的發生與富鈣食品的攝入次數呈明顯的相向關系,經常攝入如牛奶、蝦皮、海魚、豆制品、海帶等富鈣食品可使兒童佝僂病患病率明顯降低。
戶外活動時間與佝僂病的發生呈遞減關系,因此要盡量每天戶外活動2 h左右。
房屋朝向與兒童佝僂病的發生關系密切,應選擇陽光充足的房間。
向父母及看護人宣傳佝僂病的預防知識,指導家長帶嬰兒盡早戶外活動,逐漸達到1~2 h/d,盡量嬰兒頭面部、手足等;及時補充維生素D,做好嬰幼兒保健,合理喂養,平衡膳食,減少兒童佝僂病的發生。
[1]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5(2):73-81.
[2]杜衛,解凌,宋華.青島市四方區嬰兒佝僂病及其危險因素調查.齊魯醫學雜志,1999,14(3):111.
[3]李蓮英,張志敏,尤愛萍.維生素D攝入不足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中華兒童保健雜志,1997,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