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潤勤
中職中藥制劑技術課程教學探索
郭潤勤
中職;中藥制劑技術;教學探索
中藥制劑技術是中職學校中藥制劑專業和中藥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課程,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藥劑的配制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與合理應用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技術應用科學。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國家將重點支持中醫藥發展,增加對中藥產業的投入,這為中藥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條件,中藥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這些促使社會對中藥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而中職學校中藥制劑技術的課程教學也應使傳統的學科導向型教學模式向實踐導向型教學模式轉化,旨在為社會培養大量技術型人才,以適應中藥產業的不斷發展。作者認為,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應側重于以下幾方面。
職業教育的宗旨提出職業教育應“以發展技能為核心”,強調理論知識“夠用”,強化技能訓練,突出技能的“適用”,同時中藥產業的發展也需要大量經過專業學習、實踐能力強的技術人才。而一門課程教學的實施也應處處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中藥制劑技術作為中藥制劑專業的主要課程[1],應富有極強的實踐性,通過基本技能的教學訓練和考核強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從而具備相應的職業技能和素質[2]。
2.1教材內容 教材應以培養中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突出職業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應充分考慮中職學生的文化層次、接受知識的能力,擺脫學科教育體制下重視理論的模式,減少不適用的復雜的抽象知識,以掌握慨念、強化應用為出發;教材的編寫,還應由淺入深,逐漸培養學生的制劑能力和GMP意識,滿足國家對中藥制劑技能考核的要求,滿足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總之,要注重教材的實用性、職業性和科學性,緊密結合中藥制劑生產崗位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出合格的中藥制劑技術人才。
2.2教學內容 教學應以固體制劑生產技術、液體制劑生產技術、新型制劑作為重點內容;以藥品生產的實際過程為主線,以劑型的制備工藝和設備的操作、產品的質量、GMP知識為構架。應側重介紹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注射液、口服液、軟膏劑等常用劑型的慨念、特點、制備方法、生產工藝、質量控制、質量影響因素、制劑中附加劑的種類與選用、生產中常用設備的使用方法。對于一些不常用的傳統劑型,如硬膏劑、丹劑等可做簡單介紹,教師講解這部分內容時,要使學生在體會到祖國傳統中藥精華的同時,認識到其療效小、毒性大、污染大等缺點,可以將傳統中藥和現代中藥劑型加以比較,使學生認識更深刻。
3.1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實驗教學是學生按照既定的實驗步驟來完成整個實驗,學生普遍反映操作簡單,缺乏創造性的培養,故實驗的設計應能體現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創造能力。例如:在學習散劑的制備時,可讓學生根據處方成分的多少以及顏色的區別,自行設計采取什么方法混合,而這種混合方法一直可以滲透到之后的各個劑型中去;軟膏劑的制備,也可讓同學根據研合法與熔合法的不同,自行設計制備方法。另外職業院校開設的實驗課時普遍不到總課時的20%,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突出技能”的要求,本課程應增加制劑操作實驗課時,使理論和實訓學時達1 ∶ 1,使學生增加學習興趣,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由于部分學校實驗器具少,大部分學生以觀摩為主,缺少動手操作,導致操作技能的不熟練;實驗課室較為緊張,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時間銜接不是每次都能對應好,應該增加實驗器材,使每位學生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合理安排實驗時間,使實驗與理論做到合理銜接。
3.2實訓教學 實訓教學也是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為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注意實訓基地現場教學,實訓基地要有和生產情景相似的配料、粉碎、過篩、混合場地及相應的設備,通過講授、啟發、演示、提問、練習、指導等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規范的動作要領和操作流程,通過實訓,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從而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
4.1教學模式 應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項目教學、實訓基地現場教學等多種模式[3],以實踐為主,理論夠用為度,精講多練。通過各種教學模式,全方位地提高教學質量。
4.2教師因素 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類比教學法、流程教學法等,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如在講述到注射劑章節的時候,例舉新聞報道的雙黃連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事件,對事件發生的原因用專業知識解讀,從而提高學生對注射劑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在講解固體制劑時,從散劑、膠囊劑、顆粒劑、到片劑的制備,層層深入,又互相聯系,可用類比法比較這幾種劑型的聯系和區別,從而掌握基本該類型的制備。同時教師應以學生為本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為飛速發展的中醫藥事業培養人才。
4.3豐富教學手段 每講一種劑型之前,先準備幾個制劑樣品,請同學思考,結合生活經驗講出其優缺點,從而引入新課,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根據教學特點和要求,利用多媒體,將枯燥的書本知識轉變為生動形象直觀的圖片。本課程實踐性很強,應利用發達的網絡,下載各種劑型的生產視頻,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形象。
4.4改變評價方式 改變單純的以卷面考分為主的評價方式,以平時成績、實踐成績和考試成績等三方面作為總評成績對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平時成績又包括作業成績、考勤和課堂表現,這樣就從多方面對成績進行評價,從而避免了只以考試成績評價的片面性。
總之,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中等教育形勢,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1] 王曉穎.《中藥藥劑學》教學中探討教改關鍵之教師因素.海峽藥學,2011,23(3):192.
[2] 陳昕,李婷婷.《中藥制劑技術》課程改革探索.海峽藥學,2008,17(18):13.
[3] 胡文主.職業院校中藥藥劑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 9(7):55.
510663 廣州,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