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芹 劉金秀 唐 偉 郝俊秀 崔冬梅 呂 薇
1.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人民醫院外科,河北 遷西 060300;2.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泌尿外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新的護理理念要求在照顧患者時不僅包括身體方面的護理,也包括心理與社會需求的護理,不應只重視院內護理,出院后的護理指導也同樣重要,并且要從對個人的照顧擴展到家庭和社區[1]。出院指導是優質化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出院后繼續接受治療和護理的前提及保證。膀胱腫瘤是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占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首位,治療浸潤性膀胱癌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腸新膀胱術,該術式的特點是不改變患者原來的排尿方式,且控制反流效果好[2-3]。此術式新膀胱功能訓練,是一項有計劃持續3~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訓練,本研究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全面正確的出院指導,取得了滿意效果。
選擇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腸新膀胱手術的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齡56~74歲,平均65.2歲;23例患者均有間歇性、無痛性肉眼血尿史,術前經病理診斷為浸潤性膀胱癌,未發現遠處轉移。
采用整體化護理方法,對患者的心理、身體及生活進行正確的評估,采取完善的護理措施給予科學的康復指導。
1.2.1 心理指導
向患者講解膀胱腫瘤的發病誘因、治療、護理等有關事項,使其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愉快,合理安排生活,勞逸結合。耐心向患者講解手術恢復的基本過程、注意事項、訓練排尿的重要性及訓練過程中需要配合解決的問題,發揮患者排尿訓練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1.2.2 治療指導
1.2.2.1 定期復查 向患者說明膀胱癌治療的復發傾向,但不必過于擔心復發,因為即使復發,仍可進行再次手術。告知患者平時嚴密觀察排尿情況,特別是有無排尿困難、無痛性血尿、尿頻、尿急、尿痛、下肢水腫、腰腹痛等癥狀出現,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定期復查腎功能、電解質、B超、胸片、上尿路形態造影、CT、尿動力等排尿情況。
1.2.2.2 合理用藥 為了預防腫瘤的復發囑患者按醫囑正確服用抗癌藥物。
1.2.3 生活指導
1.2.3.1 避免誘發膀胱腫瘤誘因 按整體護理方法評估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習慣,給予針對性的健康生活指導,對吸煙者告知必須戒煙。除染料工業外,皮革金屬加工與有機化學有關的工作都有增加膀胱腫瘤的危險性[1],因此,對于被動吸煙導致膀胱腫瘤的患者告知遠離吸煙人群,對于工作環境誘發的膀胱腫瘤患者告知改變工作環境,對于長期服用鎮痛藥非那酊、使用環磷酰胺導致膀胱腫瘤者,停止使用該類藥物,在醫生指導下改用另類藥物作為替代治療。
1.2.3.2 合理飲食 飲食有規律,注意飲食衛生,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機體抵抗力,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平時多飲水,保持2000 mL/d以上。給患者講解飲水的重要性,因腸代膀胱有腸黏液脫落,飲水是為了起到生理沖洗腸代膀胱的作用,防止腸黏液阻塞尿道及膀胱結石的形成,讓患者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從而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
1.2.3.3 正常排尿 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勿憋尿。鑒于腸代膀胱的主動排尿功能差,患者出院時應該繼續囑其排尿時注意收縮腹肌,憋尿用力(VaLsalva動作),靠腹壓排尿,可采取蹲位或坐位,排尿時隨新膀胱的下降,用右手掌心向下進行環形按摩,每次按摩5 min左右,當膀胱頂部下降至恥骨聯合水平時,可用四指向下輕壓膀胱,以刺激和壓迫膀胱排尿,為防止疝氣的發生,應采取左手交替保護雙側腹股溝區。排尿時收縮腹肌增加腹壓,使膀胱內壓高于尿道壓,從而使尿液排出。對于男性患者,應養成蹲位排尿的習慣,以增加腹壓[4-5]。
根據每例患者的特點,指導患者填寫排尿日記,以便隨訪及復診時采取針對性的、個體化的、人性化的訓練指導。
1.2.3.4 勞逸結合 告知患者術后半年內不宜過度疲勞,適當活動,充分休息,不參加重體力勞動。
1.3.1 腎積水
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腸新膀胱術后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腎積水,可通過B超了解膀胱容量和剩余尿量,日常飲食要注意,盡量少吃或不吃含鹽量過高和高蛋白的食物,增加能量的攝入,儲尿量不宜過多,避免致腎積水。
1.3.2 感染
術后因尿液反流可能會繼發感染,感染可降低治療效果,帶來嚴重的并發癥。感染重在預防,一旦發生重建膀胱感染時,可用無菌生理鹽水或1∶5000呋喃西林液進行間歇性沖洗,定期復查血、尿常規,必要時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
1.3.3 尿頻
部分患者因尿道狹窄,出現尿潴留,導致貯尿囊擴張,加重排尿困難。應及時行尿道擴張(1次/周,連續進行4~6次),直至恢復正常。
術后3、6、12個月定期隨訪,以后每年隨訪1次。隨訪內容:① 排尿情況;②性生活情況;③B型超聲檢查;④電解質、尿常規、尿素氮(BUN)、肌酐(Cr)等 ;⑤尿動力學檢查,出院后6個月進行檢查,以后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要;⑥膀胱造影,僅對B超發現有腎積水病例和尿道狹窄病例進行。
2.1.1 心理情況
受指導前23例患者心理均存不同程度對手術恢復顧慮情緒,其中,15例擔心用力排尿腸代膀胱破裂,8例認為自己做了大手術,從此失去了勞動能力,有悲觀情緒;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后,給予了針對性出院指導,23例患者均消除了思想顧慮,積極配合長期出院指導措施。
2.1.2 護理措施掌握情況
23例患者均對出院后定期復查知識缺乏,針對此種情況制定護理措施,采用分時段授課與問卷相結合方式進行宣教,5~7 d均能掌握。
2.1.3 生活情況
評估患者的生活習慣及工作環境,查明膀胱腫瘤的誘因,有16例患者可能與吸煙及被動吸煙有關;有3例因工作環境誘發,其中2例為印染廠工人,1例從事皮革加工業;1例男性有30年染發史;4例無明顯誘因。針對16例吸煙及被動吸煙者勸其戒煙及遠離吸煙人群;對3例工作環境誘發者調離原工作崗位;對染發者勸其停止染發。
2.1.4 排尿情況
出院指導前,評估每例患者對正確排尿知識掌握程度,其中,15例患者掌握不佳,對個體采取針對性健康指導,經過4~6 d的指導,15例患者均能達到熟練掌握。
全部患者均獲得5~60個月隨訪,平均38個月,術后最早1個月后膀胱即有充盈感,可用腹壓或蹲位排尿。6個月后,23例患者白天、夜間均可控制排尿。術后殘余尿平均7 mL,1例發生吻合口狹窄,殘余尿量達105 mL,經過對癥治療后好轉。B超發現有1例單側腎積水,行膀胱造影檢查,未發現輸尿管反流。行保存性功能根治性膀胱全切除術者(年齡<60歲),術前性功能正常13例,術后5例性功能恢復不滿意。2009年3月對術后2年以上的15例患者行尿動力學檢查,膀胱容量為235~350 mL,平均310 mL;最大內壓為 450 cm H2O(1 cm H2O=0.098 Pa);尿流曲線呈持續性14例,間歇性1例;最大尿流率分別為 (15.2±2.17)mL/s和9.6 mL/s,與術后6個月最大尿流率相比增加了3~4 mL/s。
近十幾年來,原位新膀胱手術得到迅速發展,曾被全球很多中心作為金標準的回腸膀胱,已被原位排尿的尿流改道所代替,理想的尿流改道應能達到防止術后并發癥、保存腎臟功能、使患者過上接近正常的生活的標準[6-7]。膀胱全切除回腸新膀胱手術時間長、創傷大、手術并發癥多、術后恢復時間長,因此,要達到理想的自動排尿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術后循序漸進、規則有效的排尿系統訓練是關鍵[8-9]。自動排尿是患者自主完成的過程,醫務人員在其中的作用僅為指導性的。原位T型回腸新膀胱由于原位自主排尿,尿控能力好,不需腹壁造口,與生理性膀胱功能相似,抗反流作用好,并發癥少,較少發生電解質紊亂,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儲尿、控尿、排尿能力,在大型醫療中心已成為最主要的尿流改道方式。但標準的膀胱癌根治術加上原位新膀胱術仍是一個復雜的手術,新膀胱收縮性比原膀胱差,膀胱排空相對困難。因此,要想達到理想的手術效果,恢復自主排尿,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至關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手術的遠期效果及并發癥的發生。其中,新膀胱排尿方式的訓練指導是關鍵,如定時排尿,每3~4小時1次,采取漸進式、系統化訓練,儲尿量與自控排尿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改善;指導患者24 h均衡飲水,多飲水(達到2000 mL/d以上),以起到生理沖洗作用,防止腸粘連、阻塞尿道、形成結石,逐漸增加膀胱容量;每次盡可能排空新膀胱,使排尿量逐漸接近生理排尿量,如殘余尿量>80 mL,蹲位排尿可起到減少殘余尿的效果;夜間應采用定時排尿的辦法,因為睡眠時新膀胱缺乏膨脹尿意感,患者不能被及時喚醒。經過一段時間有目的的訓練,以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應給患者建立出院后個人病例檔案及隨訪記錄,并定期復查,復查項目包括排尿情況、尿動力學、腎功能、常規生化離子檢測以及上尿路形態的檢查[10-12]。
本研究結果提示,做好出院指導,保證整體護理的連續性、系統性及完整性,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護理的重要性,能夠幫助患者掌握疾病護理的要點,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做好自我調護,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復發和并發癥的發生,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吳階平,馬永江.實用泌尿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239-251.
[2]Hemal AK,AronM.Orthotopic neobladder in management of tubercular thimble bladders:initial experience and long-term results[J].Urology,1999,3:298.
[3]王秀華.膀胱癌患者回腸新膀胱術后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2,17(1):31-32.
[4]楊靜,方琨,李金鵬.正位可控N型回腸膀胱術后排尿功能訓練31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4):18.
[5]蘇曉萍,林偉斌.原位回腸新膀胱術后排尿功能訓練[J].當代醫學,2010,16(7):88-90.
[6]吳劍輝,黃慧嫦,郭秀泉,等.膀胱全切腸道原位膀胱術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2,16(1):27-28.
[7]Pearlstein KA,Chen RC.Comparing dosimetric,morbidity,quality of life, and cancer control outcomes after 3D conformal,intensity-modulated,and proton radiation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J].Semin Radiat Oncol,2013,23(3):182-190.
[8]程念珍,劉雪松,謝艷會,等.膀胱全切乙狀結腸原位膀胱手術病人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6,(2):28-29.
[9]Geller R,Hemal S,Manny T.Lymphadenectomy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analysis of evidence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era [J].Minerva Med,2013,104(3):261-272.
[10]Sangkum P,Patcharatrakul S,Khongchareonsombat W.Open-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 using an ileal neobladder with intracorporeal urethra-neobladder anastomosis:technique and early experiences[J].J Med Assoc Thai,2013,96(5):564-548.
[11]劉金秀,唐偉,崔冬梅.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腸新膀胱術后引流管的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1):1914-1915.
[12]王偉.膀胱全切原位T型回腸新膀胱術后并發癥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5):68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