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
120例重癥哮喘臨床治療分析
李忠杰
目的對120例重癥哮喘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方法采用綜合治療法治療,具體包括氧療、抗炎治療、平喘治療、抗感染治療、祛痰治療、針對并發癥的治療以及無創有創治療等等。結果所舉120例哮喘患者,經綜合治療后,85例痊愈,占70.83%,另30例患者的哮喘癥狀有得到明顯好轉,5例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運用綜合治療法治療重癥哮喘,有效率為95.83%。120例患者中,使用了機械通氣治療的有62例(51.67%),其中無創通氣38例(61.29%),有創機械通氣24例(38.71%)。結論綜合治療法優于一般藥物治療法,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重癥哮喘;綜合治療;臨床
哮喘是一種常見病,也是一種多發病,目前,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此種病癥,而我國的患病人數為3000萬[1,2]。如果哮喘發作且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將會給患者的生命帶來威脅。尤其是重癥哮喘,在臨床上屬危重急癥,一旦發作,病情嚴重且極易引起并發癥,而且死亡率相當高。對于重癥哮喘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上應用極為廣泛的要屬綜合治療。
1.1一般資料 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我科共收治重癥哮喘患者120例,所舉患者均符合重癥哮喘診斷標準。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2.56歲,哮喘病史為3年至26年不等,入院治療時哮喘的發作時間均在一個星期之內。所舉120例患者中,有52例患者有住院病史。剛入院治療時,所有的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且都顯得煩躁不已,甚至有患者出現講話困難、意識模糊等癥狀。對所有患者進行血氣分析,結果顯示為呼吸性酸中毒。對于誘發因素,考察結果如下:精神高度緊張或者過度疲勞等導致哮喘發作的患者有20例,煙霧導致的有20例,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的有70例,油漆以及花粉導致的有6例,其他原因的有4例。
1.2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采用綜合治療,即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為患者解除病痛。
1.2.1氧療 氧療指幫助患者有效吸氧,控制氧氣濃度,使患者感覺舒適。可利用儲氣囊面罩吸氧或者使用經鼻導管幫助患者呼吸,吸氧的濃度控制在2 L/min至8 L/min之間。
1.2.2抗炎治療 采用甲基強的松龍約400 mg,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然后根據患者病情減量,減量后將容量控制在每天攝取約60 mg,接著停用甲基強的松龍,勸服強的松,強的松停用后,改為吸入普米克氣霧劑或者普米克都保。
1.2.3平喘治療 首先是氨茶堿的使用,選取一定的量將其稀釋,然后緩慢靜推,時間控制在15 min以上,然后靜脈推入微量泵。其次是β2受體激動劑的使用,如果患者意識清醒,勸其吸入博利康尼溶液,劑量控制每次5 mg。再者是抗膽堿藥的應用,讓患者吸入溴化異丙托品氣霧劑,每次4噴,每天4次,可視情況同時吸入博利康尼。
1.2.4抗感染治療 哮喘發作時,如果救治不當或救治延遲容易引發感染,所以應針對抗感染作一些治療。一開始先為患者選擇抗菌素,2、3 d以后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敏感抗菌藥物。
1.2.5祛痰治療 發作時痰液黏稠且阻塞喉中必定引起患者呼吸困難,此時,可盡快使用祛痰劑,也可使用其他道具并輕拍患者背部幫助其祛痰。
1.2.6針對并發癥的治療 哮喘發作也會引起并發癥,此時,要針對合并癥以及并發癥作一些治療,緩解患者病情。
1.2.7無創及有創治療 綜合以上治療后,如果患者病情還沒有得到緩解,可考慮使用無創或者有創治療,無創和有創的選取視患者情況而定。如果患者意識清醒,且呼吸無困難可對其行無創通氣;如果患者尚處于昏迷狀態,且呼吸困難,可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如果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表現出煩躁不安、躁動不已的負面情緒,可給予鎮靜治療,勸服丙泊酚或者咪唑安定,如果服用后效果不明顯可考慮使用肌松藥。
1.3有效觀察 對哮喘患者治療前后的病情進行細致觀察,觀察前后變化,比如說患者的血壓變化、呼吸頻率大小、心率的變化以及肺部啰音的變化等等,其他包括輔助呼吸肌的動用情況以及患者的血氣變化情況等等。
所舉120例哮喘患者,經綜合治療后,85例痊愈,占70.83%,痊愈的患者其哮喘基本癥狀全部消失,具體包括咳嗽、發熱、氣喘以及肺部干濕啰音等癥狀的消失,且85例患者血氣分析正常;另30例患者的哮喘癥狀有得到明顯好轉,且血氣分析基本正常;5例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運用綜合治療法治療重癥哮喘,有效率為95.83%。120例患者中,使用了機械通氣治療的有62例(51.67%),其中無創通氣38例(61.29%),有創機械通氣24例(38.71%)。
哮喘屬慢性炎癥性疾病,臨床表現為喘息、胸悶或氣急等癥狀,夜間或者凌晨發作的可能性比較大,80%的患者能夠自行解決,且在平時的生活中不會構成重大的影響,但重癥哮喘的發作讓患者及患者家屬措手不及,如果患者病情較嚴重,又不及時就醫,極有可能導致喪身[3,4]。對于一些老年患者,他們的合并癥及并發癥較多,比如常見的合并心、肺等基礎疾病,這些并發癥的產生將加速患者病情的惡性發展,而最終導致其死亡。對于哮喘的發病機制,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遺傳因素,一是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我們不可控,但對于環境因素,可通過相關措施加以改進。比如說患者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遠離刺激性氣體或一些過敏藥物等等;要科學合理的進行藥物治療;發病時排除緊張情緒、恐懼心理等等。本組所舉120例患者均屬重癥哮喘,經綜合治療法治療后,85例患者血氣分析正常,另30例患者的哮喘癥狀有得到明顯好轉,且血氣分析基本正常,5例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120例患者中,62例使用機械通氣治療,其中無創通氣38例,有創機械通氣24例。使用機械通氣的前提是之前的綜合治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改善患者病情,可給予機械通氣。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3):132.
[2] 沈華浩.哮喘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17.
[3]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4] 李奇林,蔡學全,黃震.現代危重癥急癥救治進展.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1.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