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敏 王賢芳
環指指淺肌腱轉位加掌長肌腱移植術治療小指屈指肌腱缺損10例
劉旭敏 王賢芳
目的探討手外傷后小指屈肌腱缺損,采用環指淺屈肌腱轉位加掌長肌腱移植的臨床方效。方法小指屈肌腱缺損10例,采用環指淺屈肌腱轉位加掌長肌移植修補肌腱缺損,重建小指功能,術后早期被動活動。結果隨訪10~23個月,采用國際手外科肌腱方效評定法(TAM)評定優8指,良2指。結論對于小指屈肌腱缺損,采用環指淺肌腱轉位加掌長肌腱移植,結合早期康復鍛煉,恢復小指功能,取得明顯臨床效果。
環指指淺肌腱轉位;掌長肌腱移植術;小指屈指肌腱;缺損
1.1一般資料 本組10例,男8例,女2例,年齡18~50歲,平均年齡25歲,損傷部位:左手小指,右手小指。肌腱缺損全長,距手術時間2.5月至1年,陳舊性損傷患者術前患指關節被動活動良好,皮膚條件良好,
1.2手術方法 臂叢麻醉后 上氣壓止血帶 常規消毒后鋪單,在腕掌側橫紋近側做切口。分離并切斷掌長肌腱。套入Brand肌腱剝離器,向近端推進直達肌腹,取出肌腱。小指尺側側中線切口,過掌指關節沿掌橫紋向橈側延長,將手掌掌側整個鞘管及屈肌腱顯露,盡量保留A2和A4滑車。分別將遠、近側斷裂肌腱從滑車內抽出,將肌腱遠端呈冠狀面劈開(在止點部肌腱大于1 cm時)。用細軟鋼絲在注射器針頭引導下在游離肌腱的一端作交叉固定。用兩個注射器針頭于指甲中部兩旁,經皮下穿至屈肌腱止點處劈裂開的兩腱片之間,并將游離移植肌腱的固定鋼絲經針頭引至甲旁固定。抽緊鋼絲,使移植肌腱牢固地插入兩腱片之間。再用半片橡皮管及紗布團做一甲墊,將鋼絲牢固固定于指甲背面,使用環指或中指的指淺屈肌腱進行移位,在近側指間關節水平確認并切斷指淺屈肌腱,并將其殘端縫于移植肌腱上。將游離肌腱依次穿過兩個滑車。作為動力腱,將另一條剪除。牽引移植肌腱,觀察手指是否能充分屈曲。松解近端的動力肌腱,并將其用注射器針頭固定,防止回縮并便于操作。將移植肌腱穿入近端肌腱內,調整張力后先縫合一針,拔除針頭觀察肌腱張力。在確認肌腱張力合適后重新插入注射器針頭至近端的動力肌腱內,完成移植肌腱與動力肌腱的編織縫合。然后將手指被動伸直,觀察縫合處是否嵌入近端的滑車內而影響手指伸直。然后縫合對應皮膚。
1.3術后處理 用短臂石膏托固定腕關節屈曲,35°~40°,掌指關節屈曲約 40°~50°,石膏托遠端僅超過掌指關節,在傷指指甲固定一線圈,用橡皮圈牽引另一端用別針固定于敷料上,使患指可在石膏制動的范圍內主動伸指,被動屈指,術后 24 h開始鍛煉,術后 3 周后解除石膏,(骨折者4 ~6周后解除石膏),進行有控制的逐漸增加幅度的主動伸屈鍛煉,5 周后開始握拳抗阻力訓練,再植者術后 72 h開始鍛煉,每次屈伸5次,6周后開始握拳抗阻力訓練。
1.4療效評定 根據術后5 個月時患指功能情況按國際手外科肌腱療效評定的總主動活動度(TAM) 作療效評定,結果:優;患指功能正常7指; 良:TAM大于健側75% 2指; 可 TAM為健側的50%~75% 2指; 差 TAM小于健側50%,1 指; 優良率達87.5%。
本組10例患者創口全部一期愈合,按期拆線,隨訪10月至23個月,平均13.5個月,其中二次行肌腱松解術 1 例 1 指,患者對療效滿意,關節無疼痛,并逐步恢復原有工作。
肌腱的營養供應直接影響著基建的愈合過程,肌腱營養包括兩個方面:血流灌注和滑液擴散,移植的肌腱無任何血源供應,主要靠周圍組織向損傷部長入血管完成愈合過程,而肌腱缺血對粘連形成是一種有力的刺激因素,轉移肌腱有明顯血源,能夠促進肌腱的愈合并防止粘連;同時移位肌肉肌腱有正常彈性肌力和滑動范圍[1]。另外我們對(區)肌腱的損傷盡可能地修復損傷的腱鞘,保持其完整性,保證了滑液的營養的作用,促進內源性愈合,減少外源性愈合,屈指開放性肌腱缺損過去主張傷愈 1個月后進行肌腱移植術, 這不但延長了治療時間,給患者帶來二次手術的痛苦,延遲了手伸曲功能的恢復,而且容易造成二期手術后肌腱粘連,影響療效[2-4]。所以當手部嚴重損傷時,同時有骨折、指神經、肌腱損傷, 最好在固定骨折 縫合指神經的同時一期修復肌腱,而不要延遲或二期修復,因為指肌腱的損傷者早期未得到恢復,易發生近端回縮,長腱扭斷裂松弛,鞘管塌陷,肌肉長期失用而致萎縮,舒張能力減弱,同時供給肌腱的血源也會受影響,手的伸曲功能障礙,易造成關節僵直,肌腱粘連,創口的瘢痕生長,肉芽組織等都易使二期手術后肌腱粘連,而一期修復可避免上述情況,屈肌腱損傷在早期應診斷準確,及時手術修復[5,6]。但在早期的治療中,由于接診醫生經驗不足或由于伴有其他嚴重的損傷,忽視了局部的損傷以致造成漏診,失去了早期修復肌腱的機會,對屈肌腱損傷成人應在2個月內進行屈肌腱的修復手術,超過 2個月即使沒有缺損也很難再直接縫合,這就要求術者對晚期屈肌腱損傷的患者,一旦發現只要局部無炎癥發生,皮膚條件尚可者,應及早作肌腱修復,肌腱修復要嚴格掌握好手術指征,肌腱缺損無法縫合,需要肌腱游離移植者,張力過大,被動伸直易斷裂,或需皮瓣修補軟組織者,肌腱缺損可采用游離肌腱移植作橋接,也可采用肌腱移位的方法,尤其是肌腱近端的動力障礙情況下更是如此,當動力不夠,鄰指肌腱轉位,很好解決了問題,當轉位后修補缺損長度不夠,使用游離掌長肌腱,將轉位和游離肌腱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便解決問題[7]。同時,不會引起供區功能障礙等不足的缺點。小指屈肌腱缺損采取近位屈指淺肌腱轉移修補指屈肌腱 采用顯微外科技術修復臨床有明顯效果 且操作簡單 是一種有效 可靠的手術方法。
[1] 潘達德,顧玉東,侍德,等.全上肢部分功能判定試用分析.中華手外科,2000,16(3):130-135.
[2] 潘昭勛,王成琪,周樁紅,等.修復腕旁組織防止肌腱粘連的實驗研究.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1997,20(4):290-291.
[3] 程國良.指屈肌腱缺損的治療.中華手外科雜志, 1996,12(2).
[4] 盧世壁主譯.坎貝爾骨科手術學.第9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3259-3273.
[5] 王澍寰.手部肌腱損傷的處理原則.手外科雜志,1988,4(1).
[6] 顧玉東.手的修復與再造.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51-53.
[7] 陸裕樸,胥少汀,葛寶豐,等.實用骨科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523-524.
341600 江西省信豐縣人民醫院矯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