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玲 任彤 王文文
淺談我院抗菌藥物使用誤區與不當用法
楊玉玲 任彤 王文文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1~6月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通過點評處方、病歷發現抗菌藥物使用誤區與不當用法典型病例,與臨床共同分析、改進。結果臨床藥師通過對抗菌藥物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總結,減少了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現象。結論通過加強對臨床抗菌藥物使用的督導,提高了我院抗菌藥物的合理用藥水平,從而減少了藥源性疾病和不良反應的發生。
抗菌藥物;誤區
抗菌藥物選擇或使用不當將會造成細菌耐藥,藥物不良反應(ADR)增加,甚至發生二重感染[1],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患者死亡。本文列舉了我院2012年1~6月院內各科室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并提出建議,醫護人員應當加以關注并改進臨床用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12年1~6月的處方、病歷,以國家衛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為評價標準,對我院應用抗菌藥物情況綜合分析。
2.1誤區與不當用法之一:非細菌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藥物:這種情況以感冒使用抗菌藥物為多見。感冒有90%左右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中僅有10%左右繼發細菌感染,因此80%左右的感冒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此外,發熱、寒顫、有膿性痰、肺部有啰音也不是使用抗菌藥物的指征。
正確作法必須結合胸片、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沉、降鈣素原、痰涂片或培養、咽拭子涂片或培養等綜合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感冒而未繼發細菌感染時不需要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可以告知患者在病情發生哪些變化時再來就診。
2.2誤區與不當用法之二
2.2.1門診患者1次/d給藥:由于醫護人員及患者對一天輸液兩次難以接受,門診患者習慣性1次/d給藥。除頭孢曲松外的多數β-內酰胺類抗菌藥半衰期較短,1次/d給藥不但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容易篩選耐藥,導致之后的治療更加困難。
建議:門診患者盡量口服給藥,病情嚴重者根據患者可能感染的細菌選擇1 d可一次使用的抗菌藥物,如頭孢曲松、阿奇霉素、氟喹諾酮類等。或者同品種抗菌藥物序貫治療,如每天靜脈使用頭孢呋辛一次,再口服頭孢呋辛酯兩次。盡量不使用不同品種的抗菌藥物序貫治療,尤其是不同類型的抗菌藥物或不同抗菌譜的抗菌藥物序貫治療。
2.2.2開具的抗菌藥物是2次/d,但使用的時候是先使用一瓶抗菌藥物,中間使用其他藥物,最后再使用一瓶抗菌藥物。其錯誤之處在于: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是時間依賴性抗菌藥,其療效取決于T>MIC占兩次給藥間隔的比例,一般情況下該比例需要>40%~60%。1 d多次給藥最好是1 d時間均勻分布。
2.2.3不宜1 d多次給藥的藥物1 d多次給藥:如氟喹諾酮類及氨基糖苷類。由于氟喹諾酮類為濃度依賴性抗菌藥,其療效取決于1 d中最高血藥濃度與曲線下面積,在相同日劑量情況下1 d多次給藥的血藥峰濃度低于1次/d給藥,療效自然比1次/d給藥差。氨基糖苷類盡管是時間依賴性抗菌藥,但由于其具有較長的抗生素后效應,常規劑量下1次/d給藥能夠有效地殺滅細菌,而其腎毒性與耳毒性則具有可飽和性,即血藥濃度達到一定值時,其毒性不隨濃度的升高而增加,1次/d給藥可以在1 d內血藥濃度低于飽和中毒濃度的時間延長,而1 d多次給藥則可能血藥濃度始終高于該飽和濃度,導致耳腎毒性加重。
建議:氨基糖苷類與氟喹諾酮類1次/d給藥。如果與說明書不一致,盡量讓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2.3誤區與不當用法之三
2.3.1療程過長或療程不足,抗感染治療療程過長不但不利于病情的恢復,反而會增加不良反應機率,同時又會導致體內菌群失調,或導致二重感染,嚴重的二重感染如偽膜性腸炎會危及生命。療程不足會導致感染部位的殘留的細菌(往往是耐藥菌)未被徹底殺滅而復發。
正確作法:抗感染治療療程應當根據感染病位、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感染細菌的種類及耐藥性等因素確定。一般的抗感染療程在體溫及相關感染指標正常72 h即可停藥。心內膜炎、腦膜炎、前列腺炎等抗感染治療療程應>4周或連續三次培養結果陰性后停藥;免疫缺陷患者療程應較長;多重耐藥菌感染、真菌感染療程應較長。
2.3.2部分藥品由于半衰期較長的抗菌藥物連續長期使用,如阿奇霉素。
正確作法:阿奇霉素(無論靜脈還是口服使用)使用5 d后應當停用2~3 d,結合臨床可于第8~9天時繼續使用。兩性霉素B由于在體內有蓄積作用,當累計使用量達到規定時應停止使用(參照說明書),以免蓄積中毒。
總之,通過總結與評析2012年我院上半年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體會到臨床實踐是藥師學習、提高實際能力的最佳途徑[3],藥師可以通過深入臨床發現和解決用藥問題,定期總結分析并有針對性地對臨床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進行干預,及時發現并糾正不合理用藥情況,使我院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更加合理化、規范化。
[1] 陸武,沈紅芬,列軍.抗菌藥物致腸道菌群失調的機制及防治.藥學服務與研究,2009,9(3):222-224.
[2] 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
[3] 潘俊.臨床藥師參與用藥點評實例和體會.實用藥物與臨床,2009,12(5):346-347.
450016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藥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