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花 于鐵淼 苗會玲 靳憲輝 張慶勝 崔勝杰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嚴重的膝關節疾患對人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日趨明顯。人工全膝關節表面置換(TKA)已經成為治療嚴重膝關節病變比較肯定的方法[1]。通過置換全膝關節能解決患者的痛苦,糾正病變膝關節畸形,恢復膝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質量。隨著膝關節置換技術的開展,術后康復治療、功能鍛煉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成為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我們應用配合中藥離子導入的方法行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40例,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40例均為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行全膝關節表面置換手術(關節假體由英國施樂輝公司提供,手術采用骨水泥固定關節假體)術后患者。男17例,女23例;年齡60~88歲,平均76歲;病程3~10年;左膝關節12例,右膝關節20例,雙膝關節8例。
1.2 診斷標準 膝關節嚴重疼痛,不同程度畸形及屈伸受限,經保守治療無效。X線檢查表現為重度骨性關節炎,骨贅形成,股脛關節間隙特別是內側股脛關節間隙明顯變窄或消失[2]。
1.3 治療方法 術后前3 d行踝泵功能鍛煉及足跟抬高膝關節伸直鍛煉,屈曲功能鍛煉在術后第三天拔除引流管后進行。屈曲功能鍛煉前30 min應用超聲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儀(北京諾亞同舟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NAVA-01BD超聲電導儀)治療一次,具體方法:方劑藥物組成:肉桂50 g,附子20 g,小茴香 50 g,木瓜 50 g,川烏 30 g,草烏 30 g,木瓜 50 g,老鸛草50 g,桑寄生50 g,威靈仙30 g,狗脊30 g,吳茱萸50 g,烏藥 50 g,獨活 30 g,細辛 20 g,馬錢子 30 g,甘草 20 g,乳香30 g,沒藥 30 g,丹參 30 g,紅花 20 g,牛膝 30 g,骨碎補 30 g,劉寄奴30 g,白術 30 g,甘草 20 g,杜仲 30 g,續斷 30 g,當歸20 g,土牛膝20 g,郁李仁10 g,獨活30 g,川烏20 g,馬錢子30 g,桑寄生30 g。以上藥物加水2000 ml,浸泡5 h后,文火煎煮50 min,濾出藥液,第二次加水1000 ml,煎煮40 min,濾出藥液,兩次濾出藥液混合后,濃縮至450 ml備用。治療時將將藥液均勻涂在藥墊上,將藥墊緊貼于膝關節切口兩側的皮膚上,其上放置儀器正、負電板,然后用固定帶固定,通電治療三十分鐘,每天治療三次。十天為一療程。
1.4 療效標準 采用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knee rating scale(HSS)評分法,評分內容包括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動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穩定性10分。對患膝關節進行打分。優秀:85~100分,良好:70~84分,一般:60~69分,差:<60分[3]。
40例均術后2周出院。出院時傷口愈合拆線,無傷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和神經損傷等并發癥。隨訪6個月至1年40例均對手術主觀評價滿意,均無屈曲攣縮及行走疼痛,HSS評分術前25-60分,平均40.3分,術后70~92分,平均87分。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常伴有明顯的膝關節腫脹和疼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恢復速度[3],術后早期最大程度的控制膝關節腫脹和疼痛,成為加快患者恢復健康的重要環節[4]。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關鍵在于膝關節的穩定性和最大限度恢復膝關節功能,功能恢復的優劣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HSS評分法不僅可以對膝關節病變做術前客觀評判,也可以對術后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價。康復鍛煉應遵循個別對待、全面鍛煉及循序漸進原則[5]。開展股四頭肌和腘繩肌的肌力訓練,可減少肌力的衰退,對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術后站立、階梯上下級行走訓練有益[6]。中藥離子導入是近年來運用現代醫學電離子導入的事理和中醫外治聯系起來,經由電離子導入,增強了中藥經皮膚的領受滲入而達到治療目的一種理療體例。該療法采用超聲電導儀行中藥離子導入一則能夠經由過程生物電流最有用地穿透病變組織達到協調氣血、加速局部輪回、促進滲出領受的目的。二則選用中草藥離子導入易被人體的體表皮膚領受,藥物浸染能夠直接達到靶標,行消腫止痛之效。中藥離子導入中丹參舒筋活絡,甘草溫經散寒,祛瘀止痛,威靈仙活絡通經,白術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馬錢子祛風止痛,利水消腫,牛膝引藥直達病所。諸藥合用,共奏舒松關節經絡,疏導腠理,流通氣血,活血止痛之功,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肢體腫脹消退,防止組織粘連,明顯促進功能的康復。中藥離子導入是通過以上藥物與熱的協調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藥物的滲透能力,局部藥物濃度高,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防止組織粘連,預防關節僵硬的作用。中藥離子導入還能達到減輕患膝腫脹疼痛的作用。中藥離子導入具有理療和藥物治療的雙重作用,通過對患膝關節的藥物導入使皮膚上的汗腺管、毛孔、皮膚腺開口,使藥力從皮到肉,從筋到骨,直達病變部位,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松解粘連,減輕患膝腫痛的作用。康復鍛煉應遵循循序漸進,以不影響組織修復,造成損傷為宜[7]。有文獻報道康復鍛煉的程序應為關節屈伸、肌肉舒縮運動、離床站立、借助支持物行走、徒步行走[8]。總之康復治療是TKA治療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不可少,它是鞏固和發展功能恢復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僅縮短了患者的康復時間,而且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
[1]李子輝,曹力.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治療.創傷外科雜志,2006,8(1):88-89.
[2]李景學,孫鼎元.骨關節X線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0,375-377.
[3]萬斌,呂征,呂天潤.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主動伸屈膝關節對康復速度的影響.實用老年醫學,2007,21(5):323-325.
[4]周敏萍,馮宗權,林玉英.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康復訓練及護理.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4,10(2):109-110.
[5]段建英.康復訓練量化法在人工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病人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10,24(1):249-250.
[6]Insall JN,Ranawat CS,Aglietti P,et al.A comparison of four models of total knee-replacement prostheses.J Bone Joint Surg Am,1976,58(6):754.
[7]侯義梅.人工全系關節置換術后康復鍛煉的評價.醫藥論壇雜志,2006,27(10):51-52.
[8]項良碧,張穎,李健,等.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訓練30例.中國臨床康復,2002,6(8):1148-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