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燕 石海鳳
母乳喂養是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力倡導的科學育兒方法,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利于嬰兒的消化吸收,最適合嬰兒的生長發育。目前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本文通過臨床實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2011年2月至10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產婦1000例,住院期間全部實行母嬰同室,住院時間2~7 d。
1000例產婦中18例由于心理因素不愿喂哺者,經疏導教育后成功喂哺達100%;163例乳頭扁平或凹陷者,成功154例,占94.5%,未成功9例,因產婦身體素質差,家屬不愿配合;乳頭皸裂25例,經處理2~5 d痊愈,成功率達100%;乳脹354例,于產后2~3 d發生,經處理后1~2 d乳脹消除;母嬰分離者110例指導擠奶手法,按時排空乳房,成功保持泌乳功能。
3.1 產前 根據產婦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母乳喂養健康教育,包括母乳喂養的優點,喂養時間和次數,喂養姿勢和技巧以及相應的乳房護理等[1]。同時糾正產婦對母乳喂養的錯誤認識。比如:有些產婦因害怕影響體型,拒絕哺乳;有些產婦認為乳汁少,怕新生兒吃不飽,產后即用奶粉代替。有些產婦覺得乳房不脹,就不會有奶等等,上述對母乳喂養認識上的誤區,造成產婦產后母乳喂養率低[2]。因此,開展產前健康教育,糾正產婦錯誤認識,把有關母乳喂養的好處及處理方法告訴所有的孕婦,使其家屬和孕婦建立產后母乳喂養的決心和信心。
3.2 產后 早接觸,早吸吮。足夠的乳汁是母乳喂養成功的重要前提,盡早頻繁的乳頭刺激是促進泌乳的有效措施[3]。因此,產后30 min內,除母乳喂養禁忌證外,均由護理人員協助新生兒與母體進行皮膚接觸,并讓新生兒早吸吮母親乳頭,并再次宣教母乳喂養的重要性。產后由責任護士具體的講解及指導母乳喂養有關知識。包括哺乳的正確姿勢,嬰兒正確的含接姿勢,24 h母嬰同室,按需哺乳,判斷嬰兒需要及是否飽足的技巧,以及乳房護理技巧。
4.1 乳頭扁平或凹陷的處理 注射器吸乳頭法:根據乳頭直徑大小,選用10~20 ml注射器1副,切除注射器前端及乳頭部分,將注射器直接罩在內陷的乳頭上,抽吸活塞,能夠明顯看到乳頭被吸出來,并保持負壓1 min。重復多次,使乳頭突出。
4.2 乳脹 囑產婦增加哺乳次數,采取正確喂哺姿勢,喂哺前,熱敷、按摩、拍打乳房,如果乳房很脹痛,嬰兒不能有效吸吮時,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使乳房舒服一些后再喂哺。
4.3 乳頭皸裂 指導產婦采用正確的吸吮方式,嬰兒不能只吸乳頭,應吸入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喂乳結束后,可用示指輕壓嬰兒下頜,待嬰兒自然松口后慢慢取出乳頭。哺乳后將少許乳汁涂在乳頭及乳暈上,讓乳頭暴露自然干燥,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有豐富蛋白質,能起到修復表皮的技能。
4.4 母嬰分離時如何保持泌乳 教會產婦擠奶方法:操作前熱敷、按摩乳房,洗凈雙手擦干,將大拇指放在乳暈上,其他手指放在對側,向胸壁處有節奏地擠壓和放松,把乳汁擠出,或者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房,告訴產婦及家屬擠奶6~8次/d或更多。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可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力、智力,減少嬰兒患病率,這些優勢明顯高于人工喂養的新生兒。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開展產前和產后護理干預,把有關母乳喂養的好處及處理方法告訴所有的孕婦,重視產前檢查中的乳房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處理,可以大大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促進新生兒健康生長發育。
[1]李敏.產前及產后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母乳喂養臨床影響的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2011,9(33):217.
[2]李少娟.護理干預對住院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山西職工醫學學院學報,2011,20(4):72-73.
[3]郭靜.護理干預對提高產后母乳喂養率的影響.現代護理,2010,7(2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