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梅 戴麗娜
在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梗是病死率最高的一種危重癥,也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心梗發病急,變化快、并發癥多、病情重的特點,對于護理質量的要求很高,護理人員要在第一時間發現病情的變換,以便治療的及時進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挽救患者的生命,促進患者的預后。
對于急性心梗的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3~7 d,并且要跟患者說明,在活動時心率加快,氧供應不足,外周阻力增加,心臟負荷過重,會加重心肌的缺氧、缺血,增大心肌壞死的范圍,取得患者的理解跟配合,保持病房環境清潔、安靜,讓患者充分的休息,防止梗死的范圍擴大,促進心肌的恢復[1]。
疼痛多突然發生,也是最早的并發癥,患者感到心前區持續性疼痛,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及瀕死感。患者激動的情緒以及心理的變化會導致梗死范圍的擴大,所以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對于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據醫囑給予鎮痛、鎮靜的藥物,同時做好安慰和解釋,讓患者放松心態,更好的配合治療。
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缺血缺氧明顯,吸氧可有效提高血氧含量,增加心肌需氧量,所以急性期心梗患者應持續吸氧,病情較重的患者氧流量6~8 L/min,病情較輕的患者氧流量可維持2~4 L/min,持續吸氧一走左右,采取鼻塞或鼻導管給氧時,護士應定時檢查,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24 h更換一次導管,及時更換濕化液,對于合并左心衰的患者,濕化液采用50%酒精濕化液[2]。
心肌梗死的患者飲食必須適當不宜過飽,應少食多餐,急性心梗的前幾天應以禁食或流質飲食為主,后期給予半流質飲食,如高維生素的流汁或半流質的果汁、粥、面片等,對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入,選擇低鹽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戒煙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飲食,禁忌暴飲暴食,增加心臟的負擔[3]。
由于心梗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導致胃腸蠕動減慢,容易引起便秘,同時心梗患者床上排便的不習慣,增加了排便困難,由于用力排便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和猝死。改善患者飲食的同時,訓練患者床上排便,注意遮擋屏風,放松患者的情緒,適當的做腹部環形按摩,以促進腸蠕動,也可每天清晨給與患者服用蜂蜜水,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使用開塞露[4]。
心梗患者心肌損害,短時間內輸入過多的液體會導致心臟負荷過重,容易發生右心衰及急性肺水腫,所以要嚴格的控制輸液速度,一般為30滴/min,根據藥物及醫囑而定。
嚴密的觀察心電監護儀的心電圖改變、心率變化,防止病發生的發生,對于心梗患者心律紊亂多在前三天內多見,表現為各種心律失常,如有發生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壞死組織會被吸收,一般在2~3 d后,患者會出現體溫升高,但不超過38.5℃,如果體溫升高到39℃以上,應該考慮有合并感染,通知醫生及時處理。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節律,在心肌梗死早期,多易發生左心衰,患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心悸、泡沫樣血痰等,護士要根據病情,給予氧氣的持續吸入,減少缺氧,改善通氣[5]。
對于心肌梗死的患者心理護理是至關重要的,有與心肌梗死發生突然,患者發病時會有劇烈的心絞痛,使患者產生瀕死感,醫院的環境會使患者產生緊張的心理情緒,患者剛住院,對環境的陌生,看到各種急救設備,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對疾病的不了解,擔心自己的病情,預后,以及自己以后的工作,會使患者產生消極、恐懼、焦躁的心理狀態,患者情緒的不穩定,無法配合醫生的治療,會加重病情,所以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主動的詢問和關懷患者,聆聽患者的傾訴,疏導患者的心理情緒,幫助患者了解醫院的環境,講解疾病的知識,告知情緒穩定的重要性,以真誠的心與患者交流,針對不同的患者建立不同的疏導方案,撫平患者的不良情緒,以便幾級的配合治療[6]。
急性心梗發病突然,病死率高,有效的搶救治療及護理至關重要。護理人員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術,以及一顆上善若水的心,以優質護理服務的理念及宗旨,貫穿整個護理程序,同時針對不同患者建立個體化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服務,更好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促進患者的健康,降低急性心梗的病死率。
[1]滕立芳 .淺談急性心梗臨床護理 .醫學信息,2010,23(10):224.
[2]杜淑賢.急性心梗護理中的幾個問題.錦州醫學院學報,2001,22(3):55.
[3]馮琳,呂瑾瑜,葉秋贊.心梗患者飲食調護的重要性.現代中醫藥,2005,(2):72.
[4]王宇 .42例急性心梗患者護理體會 .醫學信息,2009,1(7):187.
[5]曾麗萍.論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護理.醫學信息,2010,23(12):243.
[6]齊銀芝,李曉玲.急性心梗的早期康復護理.內蒙古中醫藥,2010,(1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