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艷芬
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析
常艷芬
目的 探討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間收治的90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為觀察對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內鏡手術治療,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7%, 且不同病理分型和分期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接受內鏡手術治療, 具有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 因而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內鏡手術;慢性鼻竇炎;鼻息肉
鼻內鏡手術是現階段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鼻外科疾病臨床治療方法, 這一治療技術能夠將由炎性反應刺激所導致的竇內增生性粘膜病變組織徹底有效清除, 并以此為基礎, 最大限度地保留鼻竇和鼻腔內正常的生理結構和粘膜, 從而有助于鼻腔引流和通氣功能的重新建立, 并對鼻腔粘膜起到清理作用, 因而徹底解決了鼻外科疾病臨床治療過程中長期存在的難題。本次臨床研究對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 現將本次臨床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間收治的90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為觀察對象, 男47例,女43例, 患者年齡范圍在34~76歲之間, 平均(54.6±12.4)歲, 患者病程在3~11年之間, 平均(6.5±5.5)年。所有患者經過鼻內鏡檢查、CT掃描和鼻竇冠狀位掃描, 均確診為慢性鼻竇炎鼻息肉, 患者病理分型結果為:11例III期, 7例 3型 II期 , 21例 2型 II期 , 15例 1型 II期 , 22例 I型3期, 8例I型2期, 6例I型1期。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連續5至7 d接受抗生素感染預防治療, 鼻息肉手術患者術前連續3 d接受激素治療。在鼻內窺鏡監視下, 徹底清除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組織, 在中鼻甲前端后方1.5 cm左右部位確定前后囟位置, 攤入細剝離子, 切除并內移鉤突水平部。再將鉤突垂直部位篩泡的暴露部位通過反咬鉗向前上方向切除。篩泡開放后, 將前組篩房中的病變組織完全清楚, 直至中鼻甲基板部位。中鼻甲基板對于中鼻甲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因而手術過程中要盡量保證其完整性。若患者存在并發癥篩竇炎癥狀, 需將上頜竇自然竇口部位常規開放, 將竇口部位的病變組織完全清除, 完全洗凈竇內存在的膿性分泌物, 保證竇內清潔。周圍阻塞因素的處理是上頜竇自然竇口臨床治療的關鍵, 而不僅僅在于通過手術設備將自然竇口擴開, 尤其是處理鉤突尾部時, 由于其屬于鼻囟門和上頜竇自然開口的主要組成部分, 因而鉤突切除后易造成尾端穩定性較差等問題, 最終會誘發竇口狹窄和竇口阻塞等問題。在篩泡和鉤突清除過程中, 需要注意保護自然開口處黏膜的完整性, 并采取相應的竇口黏膜完整性保護措施,從而有效處理上頜竇引流阻塞的問題, 保證盡快恢復上頜竇基本功能。無需完全清除水腫的粘膜, 術后常規應用激素和抗生素。
1.3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海口會議制定的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治療標準, 將本次臨床研究的治療效果劃分為:治愈為患者鼻腔息肉無復發現象, 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為患者鼻腔息肉無復發現象, 臨床癥狀改善率超過50%;無效為鼻腔內息肉再次復發, 且臨床癥狀未見任何改善。總有效率=(治愈+顯效)/病例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醫學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用(x-±s)表示, 使用卡方檢驗對比數據, P<0.05則表示數據之間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所有90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7%, 患者疾病程度越輕臨床治療效果越好, 且不同病理分期和分型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發生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 且病程較長、影響因素較為復雜。受到鼻竇炎癥造成的鼻竇引流不暢、鼻竇纖毛的清潔功能不良, 以及鼻竇、鼻腔自身解剖結構特征的影響, 該疾病的傳統治療方法效果有限, 且術后復發率較高[1]。隨著我國內鏡手術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推廣,該技術在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治療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這一治療方法不僅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痛苦,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促進鼻腔鼻竇引流和通氣功能的及時恢復, 而且手術更加方便、術野暴露充分、照明條件更加理想[2]。
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主要目標在于促進鼻竇鼻腔引流和通氣功能的盡快恢復, 因而手術過程中在閉鎖或狹窄的上頜竇開窗時, 需注意自然口前下方黏膜的保護,防止對上頜竇通氣引流功能造成影響, 避免術后形成竇口瘢痕[3]。術后隨訪和處理措施對于手術效果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其中, 作為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為術腔痂皮清理和鼻腔沖洗, 但在術后處理過程中應避免黏膜上皮損傷問題,以避免患者發生術后息肉形成, 同時, 術腔清理和鼻腔沖洗操作不應過于頻繁。
綜上所述,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 具有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 因而是患者首選的臨床治療方法, 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1] 鄭鎖林.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86例療效分析.吉林醫學, 2011,32(28):5903.
[2] 王麗茵.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觀察.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2008,2(1):40-41.
[3] 許庚.慢性鼻竇炎的定義及其分類和治療.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5,40(5):736.
459000 河南省濟源市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