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敏
宮外孕是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是婦產科常見的急腹癥,發(fā)生率約1%,是孕產婦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以輸卵管妊娠最常見[1]。近年來宮外孕發(fā)生率大幅度增高,已引起醫(yī)務人員的高度關注。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宮外孕患者42例,由于準確及時的診斷、搶救治療和精心護理,42例宮外孕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現報道如下。
本組42例中,年齡19~38歲。其中小于21~29歲20例,30~35歲17例,36~38歲3例。其中無停經史8例占19%[2]。40例輸卵管妊娠占95%左右,1例為宮角妊娠破裂,1例為卵巢妊娠破裂。由人工流產史15例,無人工流產史37例。有口服藥物流產史2例,無口服藥物流產史40例。采取宮內節(jié)育器避孕措施36例;有附件炎10例;35例采用手術治療7例采用保守治療其中2例采用保守治療失敗,改腹腔鏡手術。
2.1 輸卵管炎癥是宮外孕的主要原因,可分為2種:①輸卵管黏膜炎可使黏膜皺褶粘連,管腔變窄,從而導致受精卵在輸卵管內運行受阻而與該處著床。②輸卵管周圍炎主要在輸卵管漿膜層或肌層,常造成輸卵管周圍粘連,輸卵管扭曲,官腔狹窄,蠕動減弱,影響受精卵運行。而流產和分娩后往往引起輸卵管周圍炎。
2.2 輸卵管手術史 輸卵管絕育史及手術史,輸卵管妊娠的發(fā)生率10% ~20%[3]。
2.3 輸卵管發(fā)育不良或功能異常。
2.4 輔助生殖技術 近年由于輔助生產技術的應用,使輸卵管妊娠發(fā)生率增加。1998年美國報道因助孕技術應用所致輸卵管妊娠的發(fā)生率為2.8%。
2.5 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IUD隨著IUD的廣泛應用,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增高,IUD避孕失敗而受孕避孕失敗。
護理人員應高度重視患者停經史,本組有8例明顯停經史、腹痛、陰道流血、暈厥、休克。有35例腹腔內出血較多,面色蒼白,貧血貌,脈搏快而細弱,血壓下降處于等休克,立即開腹手術。腹部檢查時腹部有明顯壓痛及反跳痛,出血較多時,叩診有移動性濁音。盆腔檢查有5例宮外孕破裂因內出血較多,陰道后穹窿飽滿,有觸痛,宮頸舉痛或搖擺痛,子宮有漂浮感。直接行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未做B超,直接行開腹手術,
4.1 保守治療 全身用藥甲氨喋呤(MTX)治療:機制是抑制滋養(yǎng)細胞增生,破壞絨毛,使胚胎組織壞死,脫落,吸收。常用劑量0.4 mg/kg/d肌內注射,5 d為一療程,應在MTX治療期間,應用B超和B-HCG進行嚴密監(jiān)護,并注意藥物毒副反應,用藥14日血B-HCG下降并連續(xù)3次陰性腹痛緩解或消失,陰道流血減少或停止為顯效,本組7例經保守治療5例成功,無改善甚至腹痛加劇,2例失敗行腹腔鏡手術治療。
4.2 術前護理 原則上為糾正休克同時做好手術準備,迅速建立靜脈輸液,輸血,去枕平臥氧氣吸入,注意保暖,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尿量,有無內出血征象,腹痛情況。術前做好備皮及插尿管準備。
4.3 術中術后護理 術中估計腹腔內出血達1000 ml,應給予自體回輸[4],可減輕患者醫(yī)療費用,避免傳染血源性疾病。并且為國家節(jié)約了血源。術后應用有效的抗生素預防感染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強營養(yǎng)以增強抵抗力并適當活動,促進食欲的恢復,使機體早日恢復健康。
對生育年齡的婦女出現有停經史,化驗尿妊娠試驗陽性,陰道有不規(guī)則流血,應想到宮外孕的可能;人工流產術后常規(guī)檢查吸出的組織未發(fā)現絨毛組織應做B超進一步檢查,切勿輕易放棄治療,人流后抗生素預防感染。對未婚者未采用避孕措施,常隱瞞實情,應詳細詢問病史,造成宮外孕可危及生命。藥物流產目前廣泛采用,常自購自服流產藥,但不能忽視有宮外孕的發(fā)生。本組有2例口服藥物流產,誤認為胚胎組織排出,其實只排出子宮內膜樣組織,所以對藥物流產者必須確診是宮內妊娠,在49 d內無禁忌證,還必須在婦科醫(yī)生的監(jiān)護下行藥物流產[5]。對于腹痛者詳細詢問病史后,還要注意與其他急腹癥鑒別診斷如卵巢囊腫蒂扭轉及闌尾炎等。
[1]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5-110.
[2]劉育光,曾家琛,劉春秀.結扎后再發(fā)宮外孕超聲診斷分析.寧夏醫(yī)學雜志,2002,6:365-366.
[3]吳清萍.52例宮外孕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搶救和治療體會.海南醫(yī)學,2004,6:84.
[4]段承志,何琳,元洪榮.宮外孕破裂大出血自血回輸的搶救.
[5]洪美云.41例宮外孕的臨床分析與護理.福建醫(yī)學雜志,1996,8(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