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錦女 王冶 尤艷
持續性枕后位是頭位的異常胎位,其手術產率高,難產程度大,常困難于早發現而忽略。近年,由于產科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展產程圖科學地監護產程,使異常產程得以早期發現,多能及時處理,減少了持續性枕后位對母嬰的危害。
采用回顧性資料分析方法,對我院2008~2011年4年間住院以枕后位試產的32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4年分娩產婦總數514例,其中枕后位頭位難產62例,62例中有30例入院后即以枕后位、過期妊娠、頭盆不稱、骨盆狹窄等原因行剖宮產術,術中證實為枕后位。另外32例為本文研究的重點。32例均為初產婦,孕周在37~42周,產婦年齡22~30歲。
①32例試產的枕后位病例,入院時做出枕后位診斷者10例;產程表現異常后診斷者14例;術中診斷者8例。②此32例經陰道試產的枕后位病例,8例轉成枕前位經陰道分娩,占25%;24例表現為持續性枕后位,占75%。24例持續性枕后位中20例因達不到陰道分娩條件而行剖宮產,占83.3%。4例宮口開全,胎頭下降達+3,以胎頭吸引器協助胎頭旋轉成枕前位后娩出。總計經陰道分娩12例,試產成功率占37.5%。③表現潛伏期延長者6例,潛伏期在18 h~26 h,平均22 h。④表現活躍期宮頸擴張延緩或停滯者10例。⑤表現為第二產程延長者 6 例。在 2°~ 2°30',平均為 2°15',其中2例因先露頭較高,停滯在+1而行剖宮產。⑥表現為先露下降停滯者18例,S=-1者4例;S=0者4例;S=+3者2例。⑦出現產力異常者18例,原發性宮縮乏力4例,繼發性宮縮乏力14例。⑧發生胎兒宮內窘迫4例。⑨12例經陰道分娩者,會陰側切、胎頭吸引器助產8例。陰道助產率為66.66%。
3.1 枕后位試產的必要性 胎頭取枕后位入盆,不能定為異常機轉,因為其多數胎頭可以前轉135°至枕前位分娩[1]。有文獻報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超聲顯像檢測胎頭方位,通過對64例枕后位分娩機轉的觀察,其中34例轉成枕前位經陰道分娩。因此,對枕后位,只要無明顯頭盆不稱,均應給予試產。本文32例試產病例,經陰道分娩12例,占37.5%,雖低于文獻報道,分析原因與枕后位的早期診斷率低有關。
3.2 枕后位需嚴密監護產程 枕后位在試產過程中可靜脈滴注催產素,達到有效宮縮,使之產程中保持良好的產力。經過相應處理,仍不能達到陰道分娩條件,應考慮持續性枕后位,不主張無限制地等待,拖延產程,對母嬰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3.3 持續性枕后位的產程圖表現各種異常情況 ①潛伏期延長。②活躍期宮頸擴張延緩或停滯。③第二產程延長。④胎先露下降延緩或停滯。上述異常經處理宮口仍不能開全,或開全后胎頭仍停留在+2或+2以上,經陰道分娩的可能性小,多需剖宮產結束分娩。
3.4 持續性枕后位產程中多發生宮縮乏力 持續性枕后位因內旋轉和下降受阻而發生繼發性宮縮乏力[2]一旦發生宮縮乏力又難以促使胎頭旋轉及下降,二者互為因果,產生惡性循環,增加了難產的程度。
3.5 枕后位可視為頭位難產的高危趨勢[2]應引起高度重視。如何早發現,早診斷,在產科臨床中主要表現如下體征;①腹部觸診較難觸到胎背,易于腹壁觸及多個肢體。②陰道檢查骨縫及囟門,枕后位時矢狀縫與骨盆前后徑一致或與骨盆的左右斜徑一致,大囟門在前方或左前、右前方觸及。③陰道檢查配合腹部觸診可觸及胎兒頦部。④B超檢查首先確定胎兒脊柱方位,再根據超聲多指標(胎枕位置、腦中線、眼眶、鼻方位及下頦位置)綜合判斷胎頭方位。胎兒眼眶、鼻及下頦聲像圖在直后位、枕后位時顯示清楚,是鑒別直后位、枕后位與枕橫位的重要依據,多可提高判斷的準確性。
[1]凌蔓達,等.頭位難產.第1版.重慶出版社,1990.
[2]蘇應寬實用產科學.第1版.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