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鳳
室間隔缺損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比較常見的類型,臨床上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由于患者多數(shù)是年齡小,而且心肌也未完全的發(fā)育成熟,以及術前的反復呼吸道感染和手術的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的術后病情變化也比較快[1]。因此,加強對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圍手術期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能夠有效的減少對患者身體上的傷害,從而快速的幫助患者康復。因此,本文對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2月之間收錄的46例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進行回顧性的總結,具體的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2月之間收錄的46例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患者,男26例,女20例,患者的年齡為3~22歲,平均(9.6±3.4)歲。體重為10~52 kg,平均(26.5±5.7)kg。室間隔缺損部位:肌部13例,膜周部16例,隔瓣后8例,干下9例。本組的所有患者均經(jīng)心臟的超聲檢查確診,并采取室間隔缺損修補術進行治療。
1.2 護理方法
1.2.1 術前護理 對于患者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全身狀況的評估,并明確是否符合修補手術的適應證,其中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營養(yǎng)支持和先心病癥狀與體征以及循環(huán)功能等[2]。對于無其他合并癥的患者術前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而出現(xiàn)有合并癥的患者,在手術前積極的治療,并加強控制。由于患者的年齡一般比較小,對待陌生的環(huán)境難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反應,護理人員應采取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與之溝通,同時詳細的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講解與教育,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此外,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勿過多的活動,并注意飲食。同時應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并進行有效的咳嗽與咳痰練習,從而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1.2.2 術中護理 在手術的過程中,應密切的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同時,密切的觀察患者的體溫變化情況,并保持手術室溫度在23℃ ~24℃,控制相應的濕度為50% ~60%。全面的監(jiān)測患者的有創(chuàng)血壓和中心靜脈壓以及心電圖變化與氧飽和度等指標。在小兒體外循環(huán)中除了進行嚴格周密的心腦肺和腎臟的等保護之外,同時還需要有效的保護患者的心肌和監(jiān)測其心功能與心肌缺血的情況,并注意手術中做好失血的預防工作[3]。
1.2.3 術后護理 對于術后的護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循環(huán)系統(tǒng)護理: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持續(xù)心電、血壓、呼吸和血氧飽和度以及中心靜脈壓等進行全面的的監(jiān)測,并合理的進行安排輸液的順序,控制好輸液量與速度。并在術后進行常規(guī)的生化和血常規(guī)的檢查,并依據(jù)檢查結果進行對患者補充鉀、鎂等[4]。②呼吸道護理:術后應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并在術后采取呼吸機幫助患者輔助呼吸,并控制好通氣的時間與吸氧的濃度。并在患者吸痰前進行吸入純氧,同時定時的氣管內滴藥治療,并保持氣道濕化與通暢。在患者清醒之后,對于氣管插管患者應定時的吸痰,并在拔除氣管插管之后定期的給予拍背和刺激咳嗽,從而有效的避免肺不張的情況出現(xiàn),同時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工作。③病情觀察: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神志,肢體活動及尿量的變化,并記錄24 h出入量,對于出現(xiàn)有出入量不平衡,應匯報醫(yī)生,并尊醫(yī)囑用藥,;同時加強用藥護理,如強心藥,利尿藥,要掌握藥物的量,用藥方法,并觀察藥物的反應4應妥善的固定胸腔引流管并保證引流管的通暢,全面的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狀[5]⑤飲食護理:一般在患者拔管6 h后,可以適當?shù)慕o予飲水,對于病情恢復較好的情況可以在12 h之后給予半流質和普食攝入。其中飲食主要以高蛋白和高熱量以及高維生素的食物為主。⑥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前應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并加強術后的功能鍛煉,在術后的3個月內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的勞累。同時加強營養(yǎng)的攝入,多食高蛋白和高熱量以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并且注意氣候的變化,防止呼吸道的感染,并囑其定期的門診隨訪。
本次的46例患者通過圍術期的全面護理,全部順利的完成手術,并且在術后無并發(fā)癥情況出現(xiàn),其中患者體外循環(huán)的時間為(35.5±11.3)min,胸管引流量為(76.5±23.1)ml,平均住院時間為(8.6±2.2)d。
室間隔缺損是先天性疾病的一種常見類型,臨床上治療最有效的方法為手術治療,常見的有室間隔缺損修補術,該方法治療手術的創(chuàng)傷小,而且術后的疼痛也比較輕,受到臨床醫(yī)師們的親睞。但是對手術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全面的護理在整個手術治療中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本次的研究分析,加強對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患者圍術期的護理,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術成功率,同時降低了術后的并發(fā)癥情況。其中,在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圍手術期實施全面護理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優(yōu)點[6]:①通過加強對術前患者的檢查與針對性的治療,從而為患者手術治療提供更有利的條件。②手術的過程中通過全面的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身體檢查指標,并對患者的心肌采取保護措施,從而為患者的術后恢復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③通過對患者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有效監(jiān)測,能夠更好的為患者提供治療,并能夠準確的補充患者所需的營養(yǎng),為患者提高更優(yōu)質的護理。④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為術后的恢復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條件。⑤能夠有效的預防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術后的恢復效果。
因此,在先天性室間隔缺損患者圍術期中,加強對其全面的護理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并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尹育華.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2(06):788-789.
[2]趙玉香.嬰幼兒先天性室間隔缺損修補706例術后護理體會.齊魯護理雜志,2006,12(22):855-856.
[3]趙翠蘭.先天性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病人的護理.全科護理,2011,14(14):575-576.
[4]李朝菊.室間隔缺損的圍術期護理.當代護士(學術版),2006,12(04):675-676.
[5]殷秋陽,姜勇,白興芹,等.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圍手術期的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06,3(04):566-567.
[6]楊莎,楊曉華.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間隔缺損修補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3):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