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芳 楊誼
胸腰椎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
張小芳 楊誼
目的總結我科近幾年的護理經驗。方法術前術后心理護理,充分評估及常規準備。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及病情觀察,預防并發癥,功能鍛煉指導。結果經過精心的護理,患者功能恢復好,大大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結論良好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保障。
胸腰椎骨折;圍手術期;護理
本科從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齡18~62歲。受傷原因:車禍70例,高處墜落80例,重物砸傷56例。骨折部位:胸椎骨折76例,手術70例,伴有神經損傷6例,腰椎骨折130例,手術110例,伴有神經損傷者20例。
①生命體征的監測及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血壓的變化及生命體征并作好記錄,由于早期生命體征不穩定或合并有胸腹部臟器損傷等。②心理護理:由于手術風險較大、術后需要絕對臥床,責任護士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了解并評估。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說明手術的目的和大致程序,告知患者需配合的事項和術前應注意的問題,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感受,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和配合。③術前準備:術后臥床靜養會使腸蠕動減慢,會增加尿潴留、腹脹、便秘的發生率。術前完善各項常規檢查,術區備皮,備血,禁飲禁食的指導。并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暢。觀察患者的睡眠情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①病情觀察及生命體征的監測:護士應重視術后病情觀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術后當天仔細地觀察患者雙下肢感覺及運動狀況,并詳細記錄。術后患者應去枕平臥硬板床,頭偏向一側,Q1 h測量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觀察切口有無出血,保持切口引流管及導尿管通暢,防止管道扭曲、折疊、受壓。準確記錄24h引流量,一般術后24~48 h引流量小于50 ml且色淡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觀察傷口情況,如有不適癥狀出現、立即報告醫生;術后24 h可側臥或俯臥[1]。②飲食指導: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營養、富含纖維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多飲水。③預防便秘:長期臥床患者易發生便秘,可遵醫囑使用開塞露潤滑腸道,利于大便排出。指導患者每日按摩腹部,進行順時針環狀按摩,促進腸蠕動有利大便排出。大便干結者,注入開塞露后用手指摳出。④預防泌尿系感染:保證患者每日飲水量2500~3000 ml,增強自身沖洗作用,如患者留置尿管超過3 d,遵醫囑給生理鹽水+慶大霉素行膀胱沖洗,2次/d、尿導口每日用消毒棉球擦2次。每日定時開放尿管(3~4 h)一次,可訓練膀胱收縮功能。⑤預防褥瘡:胸腰椎骨折患者長期臥床,須每2h軸式翻身一次,經常察看按摩受壓部位。保持皮膚干燥、清潔、床單平整并按摩骨突處皮膚,給患者骶尾部墊水墊及護理墊。神經損傷的患者雙足跟、腘窩處墊水袋換防褥瘡。⑥預防肺部感染:指導患者做雙上肢擴胸運動及呼吸功能訓練,進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保持口腔清潔,多飲水。定時翻身、拍背,注意保暖。⑦康復訓練:術后當天麻醉消失后可進行自主四肢運動及軸試翻身,術后第2天進行直腿抬高訓練,開始可被動抬高、再主動抬高,雙下肢輪流進行,術后第3天為防止攣縮畸形,開始鍛煉股四頭肌及小腿三頭肌肌力,術后1周進行腰背肌鍛煉,身體要保持正確位置,其要點是按照疾病的特點,被動運動,在主動運動能力基本恢復之前,必須經常給患肢各關節作全范圍被動運動。鍛煉原則:盡早開始鍛煉、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次數由少到多,動作幅度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指導患者在床上自行活動雙上肢,比如擴胸、握拳、屈腕、屈伸、外展、內旋肘關節等[2]。⑧心理支持:心理護理貫穿疾病的始終,針對不同時期的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誘導,增強信心,使患者從心理上和身體上都盡早融入社會。隨時動態了解患者的心里情況,及時給予心理支持,緩解患者的癥狀及減少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等,促進術后康復。
及時的治療和良好的護理是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并恢復肢體功能的重要因素,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降低病殘率。使患者早日恢復自理生活能力重返工作崗位,從而降低醫療費用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劉聯群.骨傷科專病護理路徑.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 王培霞,黃秀軍,史書霞.骨科實用護理手冊.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10.
554300 貴州省銅仁市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