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佳
病理學是一門具有高度理論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實驗教學是病理教學的重要內容。病理學每次理論課講授之后均需配合一次相應的實驗,通過對各種大體標本的形態比較、觀察,將理論知識與標本實際相結合,加深并驗證大課理論知識,提高了教學效果。所以病理教學中大體標本的質量和種類直接影響到病理實驗課的效果?,F在教學標本來源極其匱乏,如何制作和管理好大體標本是教輔人員必須面對和探討的問題。
大體標本的來源主要通過臨床病理檢驗和尸體解剖獲得。在收集標本的過程中,要根據病理學教學大綱和實驗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病變典型、結構完整,符合教學要求的器官。標本收集后要隨時做好登記和臨床病例資料的整理工作,以便于檔案管理及供學生開展臨床病例討論之用。對于一些病變不典型或少見的病理標本,雖然一般不作為教學標本使用,但也可作為病理資料以供陳列,或作為第二課堂的教學資源使用。[1]
對于收集到的原始標本,既要滿足病理診斷報告的要求,又要注意不要過多地破壞病灶和組織的整體形態。制作時要盡量將無關的組織修掉,保持器官的完整性和病變的特征性[2]。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標本,我們在取材時,先小心切取診斷所需的部位,然后將切口巧妙縫合,這樣就能保持潰瘍病灶圓形或橢圓形的形狀了。對于某些病變隱藏在器官內部的標本,需根據標本來源、大小、性質等進行整體構思、科學設計,將病變特點充分襯托暴露出來。如空腔器官內腫瘤,從側旁減去一塊以暴露腫瘤外形;實質性器官內腫瘤,以弧形切面暴露腫瘤。
將組織盡快地浸入固定液內,使組織和細胞的固有成分迅速凝固,防止自溶和腐敗,使其保持與生活狀態有相似的結構,以利于觀察。盛放組織的容器容積要大,固定液的量要充足,一般為標本體積的10倍。固定液一般選擇10%甲醛(即用40%的甲醛原液10 ml加蒸餾水90 ml配制)[3]。甲醛保存標本既簡便又可靠,但其缺點就是不能保留標本的原有顏色。如果要保存標本顏色需用凱氏(Kaiserling法)等特殊處理方法。根據標本的形狀和大小厚度采用相應的固定方法和時間。如肺臟,固定時要在上面覆蓋一層脫脂棉,可以防止肺組織漂浮在上面而導致表面干燥,還可以促進固定液滲入。固定時間一般為5~10 d。
固定后的標本首先用流水充分沖洗12~24 h,然后根據標本的大小選擇粗細合適的玻璃棒,根據標本形狀用酒精噴燈彎折成支架。選擇與標本寬度、厚度基本相符、高度比標本高5~10 cm、透明度高的玻璃標本缸或有機玻璃缸,清洗干凈,烤干備用。再將修剪好待制作標本的切面,用白色尼龍縫合線將標本固定在支架上,縫合時注意將線埋在標本內,不可暴露在標本病變的切面上。將固定在支架上的標本斜放進標本缸內,加入現配的10%甲醛,液面至少超過大體標本上緣5 cm,液高度應低于瓶口1 cm左右為宜。將標本缸上口、四周用紗布擦干凈,輕輕蓋好蓋,并用玻璃膠封口,封口要嚴密以防液體流出。最后把寫有標本的編號和病變的中、英文名稱的標簽貼在其下方。
有機玻璃標本缸重量輕,可根據標本大小和形態設計造型,形態多樣,缺點是長期存放會變色。玻璃標本缸透明度好,不會變形變色,缺點是容易被碰碎,缺少有機玻璃的可塑性[4]。
對大體標本實施嚴格管理制度,進行科學的管理可以切實保障實驗教學的需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延長標本的使用時間。病理大體標本都存放在專門的陳列室,典型的標本是上實習課時用,根據章節編號,教學安排順序排列,上課時放置在實習臺上以供學生近距離的觀看,注意告訴學生觀看時要輕拿輕放,愛護標本,以免造成損壞。而一些不常用不典型的標本就另外放一組柜子,排列整齊,以供有興趣的學生觀看[5]。同時要隨時掌握教學使用情況,對損壞的標本及時處理;對標本缸內缺少固定液或固定液渾濁的標本及時補充和更換,定期做好維護;對于實驗不夠或缺乏的標本進行有計劃的制作添置或購買,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另外有研究表明病理標本要放置在避光的暗室內,才能使保存液長期保持澄清透明,所以陳列室在不用的情況下拉上窗簾避光為佳[6]。
通過將制作好的病理標本數字化、圖像化,形成一個集病理大體標本圖片、編號、病名、病例為一體的數據庫[7],既可以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又方便老師們選取,運用到多媒體課件中,使學生對病理標本先有個直觀的印象,然后在實習課中看到實物會更形象直觀,使印象深刻,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大體標本的制作和管理是一種技術性強、細致、瑣碎的工作,一定要有細心和耐心,認真負責,只有做到這些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教輔老師,才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1] 馮淑蘭.淺談病理教學標本的收集與制作.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8):106.
[2] 劉東風,談新國.淺談如何做好病理陳列標本.鐵道醫學,1995,23(6):19.
[3] 金曉明,宋印利.病理學實驗與課堂指導.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6.
[4] 姜元慶.病理檢驗技術.北京市: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4.
[5] 江朝娜,范平明.淺談病理教學標本的管理.中外醫療,2008,15:76.
[6] 呂益新,陳錦花.病理大體標本制作技術與保色的研究.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1991,7(2):141-143.
[7] 張韶華,劉麗娟,等.病理大體和鏡下標本數字化圖像庫的構建.中國醫 學教育技術,2007,21(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