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鄧嵐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其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以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最早應用于理工科生產教學過程中。其核心內容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再由學生自己應對與處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最終的評價,這一切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和提升各種能力[1]。
項目教學法與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法相比較,其最大的區別在于: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指導者或咨詢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準備教學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2]。而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者變為主動建構者和追求知識者。該教學法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中職衛校以培養醫學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在基礎護理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能夠將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為學生今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1 教學對象 我校2010級中職護理專業1、2班學生,共計112名學生。
1.2 教學材料 李小萍主編的《基礎護理學》第十一章第一節內容[3]。
2.1 課前準備
2.1.1 選題查閱項目教學法的相關資料,編寫項目教學設計,根據中職衛校學生能力以及所學解剖學知識、健康評估知識及護理學基礎知識,選取臨床常見護理操作“腸道手術術前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腸護理”為項目任務。
2.1.2 確定項目教學的主要知識點:①腸道手術術前護理的注意事項。②腸道手術患者術前大量不保留灌腸的護理內容。③制訂護理計劃。④實施大量不保留灌腸的護理措施。⑤樹立良好的護德護風。
2.2 分組并布置具體任務 授課教師提前1周將項目教學計劃、項目任務、主要知識點布置給學生;授課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選出學習小組組長;授課教師安排好具體教學任務并接受學生咨詢,做好答疑工作。
2.3 制訂護理計劃和工作程序 授課教師要求學生在1周內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護理計劃的制定和工作程序的設計。各組學生自行查找腸道手術術前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腸護理的相關資料,分工合作完成項目任務。教師定期檢查各組學生完成進度,并負責接受咨詢和指導。
2.4 成果展示 學生自行完成任務后,各組分別展示所取得的成果。成果展示的基本要求如下:①各學習小組分別匯報項目開展程序。②各學習小組呈交一份為腸道手術術前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腸的護理操作流程。③各學習小組進行一場情景表演,重點演示為腸道手術術前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腸護理的具體操作方法。④最后由師生共同評選出優勝小組。
2.5 學生自我評價 總結本次項目教學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
2.6 教師評價與總結 根據成果展示,授課教師對各學習小組完成項目任務的情況作出客觀、詳細點評,最后對本次項目教學作出全面的總結和評價。
學生能夠將所學的解剖學知識、健康評估知識和護理學基礎等知識聯系起來,分工合作,通過自身的努力較好地完成項目任務,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新思維、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均有所提高。
4.1 教學模式的創新性 項目教學法充分體現“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項目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創新、相互協作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習過程成為一項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性活動,師生們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該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授課教師只負責編寫項目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素質,選取適當的項目任務,通過提綱的形式交給學生,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起著咨詢、指導的作用;而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體,項目任務中的組織、策劃、實施均由學生本人獨立完成[5]。在“為尿潴留女患者導尿護理”項目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生能夠獨立思考,運用所學的解剖知識、健康評估知識、護理學基礎知識來有效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把理論知識真正的靈活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操作中。
4.2 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自信心 為較好的完成各項任務,各組學生各盡所能,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獲取相關知識,力爭本組取得最佳成績。項目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通過成果展示,學生看到自己的表現得到肯定和好評,增強了完成任務的自信心。
4.3 目標指向的多重性 對學生而言,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自身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自身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消除自身出現的焦慮和壓抑心理,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團結協作的精神;對教師而言,有助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有效的因材施教,并對學生充滿信心,實現學習成績的“全面整體”提高,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對學校而言,建立全新的課程理念,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探索管理特點、支撐條件、組織形式、活動內容、考核評價等方面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學校課程體系。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使得在以上幾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4.4 有效的教學可控性 項目教學法由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活動由教師全程指導,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進行技能操作的訓練。
4.5 開展項目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4.5.1 授課對象為中職學生,由于中職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及綜合素質較差,教師選題不能太深、太廣,以免增加學生任務完成的難度,使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4.5.2 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著差異,教師應先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估:確定學生是否具備了先決技能、先決態度和先決習慣;鑒定學生對教學目標的掌握程度;辨別學生需要幫助的程度。再根據診斷性評估的結果,為學生提供預期性知識,使教學適合學生的需要和背景。
4.5.3 教師要加強監督、檢查與指導,以避免自律性較差的學生懈怠,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4.5.4 教師應采取少批評,多鼓勵的指導方式,積極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并與學生共同解決教學中所遇到的難題。
4.5.5 在成果展示環節中,師生要仔細觀察,以便在后續的討論、評價中指出各組的優點和缺點。
綜上所述,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踐中,教師更像一名顧問和向導,科學引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拓展創新思維;積極幫助學生在獨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進。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培養了自身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在觀察學生、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水平。可以說,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6]。從臨床護理學的發展前景看,專業劃分趨于深化和細化,項目教學法將發揮其獨特的優勢。作為專業教師應更進一步總結提高項目教學法的優點,并大力試用推廣于醫學教學工作中。
[1]李妍.項目化教學在發展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現代教育科學,2010,12:91-92.
[2]楊黎明,瓦格納,趙斌娣,等.關于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的研究.職教論壇,2002,(18):4-9.
[3]李小萍.基礎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4]沈曙紅.項目教學在直腸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衛生職業教育,2005,23(16):83-84.
[5]夏軍閣.項目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96-97.
[6]成穎,任曉勇.項目教學法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