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震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胚胎發育時期由胚胎肝細胞、卵黃囊細胞及胚胎胃腸細胞產生的一種糖蛋白[1],一般在出生一年后降至低水平。自從1970年Bourreille報道了第一例產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s-producing gastric cancer,AFP-GC)起[2],關于這一疾病的報道逐漸增加。我院自1997~2010年收治13例AFP-GC的患者,現總結分析報告如下。
本組產甲胎蛋白胃癌(AFP-GC)均經手術及病理證實其診斷,其中男9例,女4例,男女比例為2.25∶1;年齡44~79歲,平均62歲,病程2月至10月。主要臨床癥狀為無規律的上腹不適、消瘦等,可伴有納差、乏力、黑便。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病變位于胃底賁門 1例(7.7%),胃體 3例(23.1%),胃竇9例(69.2%),多見于進展期胃癌。其中BorrmannⅡ型和Ⅲ型占84.6%,組織類型以低分化腺癌為主,淋巴結轉移11例(84.6%),肝轉移8例(61.5%),同時轉移7例(53.8%),血清 AFP值為27.6~1528 ng/ml,血清 CEA值:126.5~765.7 ng/ml。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其中行胃癌根治術11例,姑息手術2例;10例患者術后復查AFP降至正常,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10例,管狀腺癌3例,組織學上有腺癌和肝細胞癌樣分化的雙重成分。免疫組化示:腫瘤Hep-acyte(-),AFP染色(+),術后均行化療。13例均隨訪,11例根治術后患者1例死于術后并發癥,2例術后6月內死亡,姑息治療2例均于6月內死亡,最長生存為術后5年。結果顯示:產AFP胃癌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53.8%、30.7%、7.7%,中位生存時間13.1個月。
AFP-GC是胃癌中較少見的一種類型,可能與胚胎發育過程中,胃腸道和肝臟均源于前腸有關,部分胃癌細胞向肝細胞或胚胎胃腸方向分化從而產生AFP。該病易與普通胃癌、原發性肝癌混淆,通過檢測AFP和GPC3可早期發現該病;對于肝轉移癌和原發性肝癌鑒別困難的患者,可通過測定血清AFP的異質體[3]以鑒別腫瘤的來源,因為 AFP-GC產生的AFP與肝癌和卵黃囊腫瘤產生的AFP是不同的。無血清學改變的胃癌患者,也應對病理標本常規進行 AFP、AAT、和ACT免疫組化染色[3]減少漏診。
目前該病尚無特異性的治療手段。手術根治聯合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是目前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應完整切除肝及其他轉移灶和轉移淋巴結。對于不能切除的轉移灶,應積極給予介入治療,術后輔以化療及免疫治療。組病例中術前未發現轉移者,行胃癌根治術后一月開始給予聯合化療等綜合治療,效果良好,提示早期發現,根治切除+術后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控制病灶轉移對治療該病,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有一定幫助。
血清AFP檢測對于術前診斷及術后隨訪產AFP胃癌有重要意義,術后血清AFP有助于了解復發和轉移,胃肝樣腺癌生物學行為較非肝樣腺癌差,是產AFP胃癌中的一種特殊類型。
總之,AFP-GC是一類具有高度惡性病理學特征的胃癌。臨床上應加強對該類疾病的認識,做好篩查,應用多種手段,早發現、早治療,術后密切隨訪,是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
[1] Gitlin D,Perricelli A,Gitlin GM.Synthesis of α-fetoprotein by liver,yolk sac,and gastrointerstinal tract of the human conceptus.Cancer Res,1972,32:979-82.
[2] Bourreille J,Metayer P,Sauger F,et al.Existence d'alpha foetoproteine aucours d'un cancer secondaire du foie d'origine gastrique.Presse Med 1970,78:1277-1278.
[3] 宋玉環,汪運山,胡安拉.AFP陽性胃癌的研究進展.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6,13(7):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