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吉玲,金小君
(井岡山大學圖書館,江西 吉安 343000)
近二十年來圖書館發展面臨很多問題, 其中一個是學術資料的收藏和使用: 圖書期刊資料發行費用猛增,而圖書館的經費卻增長緩慢,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另外,圖書館電子資源的使用是以一種租賃方式獲取的,需要交費才能使用。很多科研人員因為學術期刊訂購費用高昂而把圖書館當作獲得學術資源的主要途徑, 然而圖書館現在所面臨的這種危機使得學術需求障礙擴大, 科研人員越來越迫切需要信息獲取渠道的暢通。
傳統的學術研究傳播模式因網絡的出現而產生了深刻的改變, 網絡學術信息資源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忽視。 而開放存取運動的蓬勃發展以及其資源的獨特性能使它不僅成為高校教學、 科研中重要的信息源, 而且還對高校圖書館的資源組織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開放存取學術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能彌補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短缺,而且能豐富館藏、有效緩解高校圖書館經費緊張,還能開辟讀者服務工作的新領域,使圖書館更能適應未來多變的環境。
開放存取英文為Open Access,簡稱OA。開放存取產生于20 世紀90 年代,受到各界高度關注,開放存取在學術界、出版界、圖情界所處的位置不同,定義也不同,從圖情界角度可理解開放存取為在網絡環境中,基于學術信息自由共享的理念,提供給使用者自由獲取開放傳播數字學術信息的這樣一個交流方式, 來實現這種免費獲取信息的目的。開放存取資源不但信息資源獲取便利,而且形式多樣,使用靈活,因而其信息傳播更自由、交流更方便快捷。 開放存取資源通常以開放存取期刊和開放存取倉儲兩種形式實現。
在美國“最佳免費參考網站”的評選中,美國圖書館協會參考標準有: 首先是要免費或大部分免費; 然后看信息的利用價值, 是否有其特別之處; 還有這個網站其他所屬功能的使用是否便利及穩定、注重用戶服務等。 開放存取資源依靠網絡傳播,也是一種網絡信息資源,因此可借鑒比如權威性、可靠性等網絡信息資源的評價標準。 開放存取資源又是一種可免費獲取的資源, 鑒于這種特點, 我們要考察和判斷這種資源的學術性、 穩定性、可用性、時效性,并以此作為開放存取資源選取的主要評價指標。
(1)權威性和可靠性。 開放存取期刊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可通過網上各方面考察來判斷, 首先判斷它是否設立有編輯部,它是怎么征集稿件、如何進行審查, 特別要關注雙盲審稿制度執行的程度如何,還有征收的稿件錄用的比率等;還要確定它是否被知名檢索系統、平臺或數據庫收錄,如果是就表示它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且有權威性; 是否公布許可協議是它真實可靠的一個重要特征; 內容方面, 開放存取期刊目錄是否免費公開,最近更新的開放存取論文是否及時公開,而且還要對它進行試操作,看看是否有閱讀、下載及復制功能以及其他一些細節, 這些都是我們考察的依據。
(2)學術性。 網上資源類型眾多,內容更是包羅萬象。 學術性資源是高校圖書館資源收集的主要對象,開放存取資源的學術性甄別是必經步驟。首先可以查看稿件錄用條件及收錄內容的范圍,再就是閱讀論文目錄、 文摘及相關內容判斷其學術性及是否符合我們收集標準; 還可看這種開放存取資源被收錄的級別高低,比如是否被ISI、SCI等國際性數據庫或索引收錄; 查實它的稿件評審制度,是否實行同行評審制度等,通過一系列措施和條件綜合判斷其學術水平和質量。
(3)穩定性。 開放存取資源的穩定性包括開放存取資源所依托網站的運行的穩定以及開放存取出版物狀態的穩定。 首先,要考察開放存取資源網站本身的具體情況,要了解域名、主頁、鏈接、界面等具體情況;網站能否保持每時每刻的連續運行;關注它出現網絡故障的頻率; 巡查它的各種相關服務是否配套等。 然后,就是看它的訪問是否無障礙,開放存取資源是要借助網絡才能使用的,所以要看是否有固定網址,是否能自由進入其網站,使用開放存取資源是否免費注冊使用資源等。 最后就是要明確出版物的狀態。 搞清這個出版物的狀態是否為正常運行狀態, 可從出版頻率來看出它是否正常出版,是否有連續出版物編號,這個出版物是不是繼承或者合并刊物, 是繼承哪個刊物或是和哪個刊物合并,是否有停刊聲明,停刊時間復刊時間等情況。
(4)可用性。 可用性就是指使用者能否一直免費獲得這種開放存取資源。 有的開放存取資源只提供部分免費,比如有些只能看目錄和文摘;有的文獻提供有卷期方面限制;有些資源是從某期、某時間后才實行全文免費公開。
(5)時效性。 開放時效性是體現開放存取資源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應該對開放存取資源的時效性進行確定和鑒別, 了解開放存取資源的更新頻率、更新速度,經鑒別評估后確定是否收藏利用。
信息社會,信息量超乎想象,開放存取資源遍布各處, 要求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掌握各種開放存取資源收集渠道以及工具, 綜合運用多種收集渠道和工具才能比較全面地收集到所需資源。
(1)查詢和訪問相關的開放存取知識庫和目錄。 由于開放存取資源分布范圍廣泛,用戶不可能一個個去查找訪問所需要的資源, 為方便用戶使用、節約用戶查找時間,開放存取知識庫和目錄應運而生。 目前網上做出來的大部分是期刊類的開放存取目錄,這類一般都是由圖書館參與開發,比如DOAJ、OpenDOAR 等, 通過這些目錄用戶能查閱到所需開放存取期刊的具體情況, 而且這些目錄還允許用戶檢索和瀏覽所收期刊。
(2)登錄大型的開放存取期刊出版社網站。 開放存取運動越來越深入人心, 出現了一些專門從事開放存取期刊的出版社, 其中著名的有Plos、HighWire Press 及生物醫學中心(BMC)等。 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是開放獲取出版的先驅,收集世界各地的醫學和科學類文獻, 形成開放存取資源;HighWire Press 是目前最大的、能提供開放存取全文的學術文獻出版商。 由這些出版社收集出版的開放存取期刊, 不僅能使文獻在學術質量上得到保障,而且方便收集和利用。
(3)使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 網上搜尋開放存取資源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利用搜索引擎, 各種搜索引擎的功用大體相近,使用關鍵詞檢索,這種一般是主題查詢, 也有的可使用分類目錄類目進行一級級地查找。 要提高查全率,可以先使用百度和谷歌等這些綜合性的搜索引擎進行搜索, 然后用開放存取專業搜索引擎,比如OAIster、Scirus 科學搜索引擎等, 可縮小檢索范圍, 使檢索盲目性降低。 其實許多搜索引擎的主題目錄檢索就是對網絡資源的第一道篩選,然后在此基礎上再次檢索,就能達到減少檢索工作量,提高檢索效率的作用。
(4)利用各種權威機構網站的導航功能。 在一些權威的圖書館或其他情報機構網站上有專業的學術導航系統, 我們可以利用該功能去收集和獲取所需的開放存取資源。 或者利用開放存取服務做得好的圖書館, 選取他們已做好的開放存取資源列表, 重新整理成適合本館用戶需要的開放存取資源形式。
高校圖書館除了收集開放存取資源, 還應重視和加強開放存取資源的揭示, 這樣用戶才能真正便捷地利用開放存取資源。 高校圖書館揭示開放存取資源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1)在圖書館主頁上設置開放存取資源的鏈接。 這是圖書館最基本的一種資源的揭示方式,是對開放存取資源的淺層次揭示。 圖書館主頁能給用戶展示出一個簡單明了的圖書館資源概況及各種資源的入口,通過圖書館主頁窗口介紹、揭示開放存取資源, 能讓用戶更容易接受這種新的學術交流方式。
(2)在圖書館OPAC 中設置開放存取資源專欄項目。OPAC 是用戶檢索圖書館資源使用最頻繁的工具。 把所收集的開放存取資源重新組織編排后,將其作為館藏信息輸入本館OPAC 系統中,并可在OPAC 系統中設置開放存取資源專欄, 對開放存取資源更深層次的揭示。 臺灣大學圖書館在它的檢索系統中就列有開放存取欄目, 介紹有關開放存取綜合性網站、 開放存取專業的搜索引擎及一些服務等。
(3)通過學術專題知識庫揭示開放存取資源。高校圖書館有責任收集本校師生的學術成果,建成學術專題庫。 本校教師申請的課題、論文、科研報告、講義等都屬圖書館收集的對象,圖書館可以對這些資源進行整理和組織, 分門別類建成開放存取專題資源知識庫, 以達到深入揭示資源的目的,提高這些資源利用價值。
(4)實現包括開放存取資源在內的所有資源的有效整合。 現在高校圖書館基本都有豐富的數字館藏資源,但由于每個資源系統屬性不同,使得檢索需要不同的使用方式及認證格式, 用戶無法一次性獲取所有信息。 近年來開放存取運動迅猛發展,致使網上資源的數量和種類激增,而且各個開放存取資源的站點都有重復收集的現象, 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圖書館對開放存取資源的列舉、簡單歸類等措施只是屬于簡單層次的資源揭示,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最有效的方式是開發出資源整合和揭示系統, 建立完善的資源整合和揭示機制, 實現對整個資源包括開放存取資源在內的資源的多層次、全方位的有效的整合和揭示。
圖情信息機構收集、 加工開放存取資源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費緊張和用戶需求不斷增長的矛盾。 高校圖書館應提高對開放存取學術資源的重視程度, 努力做好開放存取資源的收集與揭示工作。
[1] 馬景娣.學術文獻開放訪問和圖書館的應對策略[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4):38-41.
[2] 黃如花.利用開放存取資源提升館藏質量[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5):26-32.
[3] 楊冬梅,王翠萍.我國開放學術資源獲取策略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研究,2007(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