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靜
(東北財經大學圖書館,遼寧 大連 116025)
學科館員是指“那些以其專業知識和經驗服務于專業資料文獻的選擇,并對用戶提供某一具體主題范圍或學術學科的書目指示和咨詢服務的圖書館員”[1]。為順應現代研究型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和學科化服務的開展,東北財經大學圖書館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學科館員制度實施以來,筆者強烈地意識到:雖然專家和學者對學科館員制度給予厚望,渴望借此為本校師生提供深層次的服務,然而同其他高校圖書館一樣,學科館員的普及率很高,但在運作方式、服務內容、發展模式、人員配置上還不夠完善,學科館員的學科化服務還停留在淺層次上。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在于學科館員勝任力的缺失。因此,研究如何培育和提升學科館員的勝任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科館員的勝任力決定著其產品——學科化服務的工作質量,而勝任力的構成要素又成為培育和提升學科館員勝任力的核心,也是學科館員制度實施的核心[2]。本文基于多學科的交匯、融合的情境下,揭示學科館員崗位所需勝任力要素,在方法上更加充實了學科館員勝任力要素研究,也對學科館員的選拔和考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自從1973年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 C.McClelland)首次提出勝任力這一概念以來,國內外學者對勝任力做了大量研究。勝任力(Competency)是在特定的組織中,服務于組織能力和戰略能力的,同卓越績效具有內在聯系的個體特征和品質,這些特征和品質包括個人所具有的知識、技能、價值觀、認知和行為技能等[3]。學科館員以知識信息和學術資源為支點,按照學科的分類,以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為目的,為科研和教學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源于這一性質,學科館員的勝任力應定義為學科化服務中必備的嵌入能力、組織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創新性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利用以及知識的生產、加工、創造能力等[4]。勝任力是個人能力的展示,學科館員勝任力直接影響其工作效率。
個體勝任力是多種勝任力要素的有機綜合體,卓越的績效是多種勝任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科館員這一群體綜合了情報資料員、教師、科研人員、圖書管理者的特點,其勝任力要素是復雜的,其勝任力模型應是綜合三種身份的知識工作者的勝任力要素[5]。“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用戶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是國家科學圖書館最先提出的學科化服務新理念[6]。其根本目標是建立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聯絡機制,明確了學科館員的角色職責、組織機制、服務模式都必須以用戶為中心。從學科化服務的角度看,學科館員勝任力構成要素為個性要素、知識要素、技能要素。
所謂個性要素是指一個人的自我概念、特質、動機等人格特征指標。學科館員個性要素包括自信心、堅韌性、成就動機、身體適應能力、變革性、自控力、專業忠誠度、服務性等要素。
自信心是“嵌入式”服務的“敲門磚”。學科化服務的開展,離不開信息需求、服務反饋、思想情感等多方面交流,“嵌入”和“融入”是基本過程。首先,在環境上學科化服務的提供沒有固定的地點和時間,服務時間和地點是由用戶而定的[7]。其次,學科化服務是館員主動提供的,成功嵌入用戶是基礎中的基礎。學科館員在開展學科化服務工作初期,要承受來自用戶、資源、工作進程等多方面的壓力,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因此,學科館員要具有自信心和百折不撓的抗挫折能力,使用戶信服你,讓你介入到他的研究核心中去。學科館員的自信心,對用戶具有吸引力,使你的嵌入服務變得無障礙。逐步讓用戶形成“一切信息問學科館員”的共識,將利用學科館員的幫助成為習慣和常態化[8]。
個性要素中的堅韌性表現在學科館員與用戶溝通時,在困難、逆境的情況下堅持而不動搖的個性。學科館員一旦確定了目標,就應堅定不移地沿著既定目標努力,即使遇到挑戰和逆境也能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并能保持對目標的持續關注。學科化服務中既有知識的嵌入,也有與人的溝通,其服務對象包括教師、學者、科研人員等群體。用戶扮演著教學者、研究者、讀者等多種角色,并分別隸屬于不同組織。不同環境與文化、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性格下的用戶的信息需求特性和習慣,各不相同,每個用戶的性格也各異,如果沒有在困難、逆境下的堅持不動搖的個性,是難以勝任學科館員的角色[9]。
職業忠誠度是指從業人員對于本身職業的熱愛和忠誠程度。學科館員文化教育程度較高,他們掌握著大量有關圖書館發展的隱性知識與信息,其創造性的活動往往是無形的和不可見的,而且創造性活動不分固定的場所,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工作成果不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學科館員要有敬業精神與奉獻精神,一絲不茍地做好工作。
好奇性是指學科館員在心理、行為和工作等許多方面產生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的思想、觀點、方法的能力。好奇性表現為對新觀念與經驗有強烈的興趣,喜歡嘗試各種可能性,常常運用于學科館員的創新性活動之中。學科館員應該是這樣一個有活力的群體:具有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洞察性、創新的想象性、活躍的靈感和喜歡嘗試各種可能性,以應付復雜的思維活動。
學科館員擔負著各種知識的累積與傳承的使命。保存知識、整理知識、傳授知識、開發知識、應用知識是其與生俱來的任務。知識要素是學科館員勝任工作所必備的條件,是知識資本向知識產品轉化的必要條件。它包含專業知識、理論知識、知識管理知識、組織知識、應用知識。在整個學科化服務的過程中,學科館員處于核心地位,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化身,還要通過知識擁有與控制,實現知識價值增值和無限復制,把零星的、處于相對靜止狀態的知識轉化為知識資本[10]。
知識管理是指學科館員通過對信息資源管理和學習組織的合理實施,來提高圖書館整體的應變和創新能力,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共享提供新途徑。學科館員的知識管理知識是協助人們收集、分享應用、創新知識的系統方法,是有關知識資源識別、獲取、開發、分解、傳遞的知識。站在用戶的角度看,學科館員知識管理的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滿足其信息需求的知識,通過與用戶進行資源和知識的交流,幫助用戶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學科館員的組織知識和應用知識是將信息資源形成有價值的知識庫,把信息轉變成為知識資源,引導知識資源的生產和傳播。學科館員及時發現隱性知識、組織虛擬知識庫,在知識的組織和應用中應成為信息收集者、資源管理者、虛擬交流組織者和發布者,同時應擔負知識聯絡員、知識分析員、知識導航員和知識創作者的角色,以形成一個多元化、多層次、多功能、虛實結合的知識服務體系。
學科館員作為知識工作者,每天都要接觸、使用很多知識,如果對知識不善于管理、組織、應用,必將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學科館員只有進一步提升知識組織和應用能力,才能促進自身學科專業知識的發展。
學科館員技能要素包括信息采集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再學習能力、影響他人能力、解決突發事件能力、提供和反饋能力等。技能要素影響學科化服務開展的效果。
學科館員參與學科化服務,要堅持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獲取新信息,要具有學科知識敏銳的觀察能力,能洞察到別人未注意到的情況和細節,通過多種渠道、應用各種方法有效采集相關專業的最新信息,掌握同行業發展情況并預測其發展走勢。技能要素中的動手能力是學科化服務中把思想轉變為實際物質成果的能力。學科館員只有具有解決沖突的能力,才能化解其和用戶之間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凝聚各方面力量,開展協同服務。提供與反饋能力是成功地提供建設性的反饋,把反饋當成是一個自我改進、與他人交流知識和經驗的積極措施[11]。
學科館員的勝任力是決定其工作績效的持久品質和特征。在學科館員的選拔、考核等方面,可應用勝任力的研究模型,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科館員工作績效考評體系。同時,通過評估的結果我們可找出學科館員在勝任力方面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礎上對學科館員開展針對性培訓,使其既有專業能力,又有個人能力;既有一般能力,又有核心能力。學科館員勝任力的提升,促使圖書館由文獻管理模式向知識管理模式發展,推動了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開展,極大地拓展了圖書館的生存空間。
[1]金旭東,李國慶,李海鵬.21世紀美國大學圖書館運作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153.
[2]范廣兵,初景利.泛在圖書館與學科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8(1):105-108.
[3]王喆.跨學科視野下的勝任力研究[J].新視野,2011(5):65-67.
[4]AALL.Competencies of Law Librarianship[EB/OL].[2012-10-22].http://www.aallnet.org/prodev/competencies.asp.
[5]姜利華.圖書館館員核心勝任力研究——基于勝任力冰山模型[J].新世紀圖書館,2011(8):89-90.
[6]楊永生,初景利.國外對圖書館員能力與核心能力的研究評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8(3):79-84.
[7]李文文,陳雅.圖書館嵌入式服務模式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1):90-92.
[8]劉瓊.中美大學學科館員的初步比較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4):14-16.
[9]韓立棟.基于學科化服務的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優化[J].情報資料工作,2010(3):50-53.
[10]鄭彥芬.知識管理視角下學科館員的作用與職能研究[J].現代情報,2009(9):53-54.
[11]林立杰,裴利芳,高俊山.高校知識工作者勝任力模型構成要素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