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張 利 本報記者 盧長銀圖片說明:12日,數萬游客在深圳皇崗邊檢站排隊入港。蛇年農歷春節期間,赴港澳旅游的內地游客人數再創新高,逼近當地接待能力上限,港澳各界要求檢討自由行政策、限制內地游客的呼聲漸起。對此,港澳政府均表態謹慎。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15日表示,政府正在檢討自由行政策,但很難“一刀切”為自由行人數設上限。香港《明報》15日發表社評認為,不宜輕言“封頂”內地游客,“在香港經濟最困難時期,內地游客自由行協助經濟復蘇,居功至偉,而‘封頂等同趕客,日后若有需要,難道又再向他們招手?”《太陽報》稱,限制內地游客的問題若處理不當,可能再激化內地和香港的矛盾。 酒店無房被迫住船上、車上,7人被安排擠在4人間……香港《經濟日報》稱,蛇年春節長假前5天,訪港內地游客超過59萬人次,較去年增長3成,各大酒店爆滿,連總統套房也被搶訂一空。報道稱,內地游客入境高峰并未如預料出現在初三,而是提前至初二凌晨擁入,讓香港入境處措手不及。據《文匯報》15日報道,一個25人旅游團赴港后,因酒店無房,被安排到一艘郵輪住宿。翌日上午,有旅客希望離開郵輪去其它地方購物,但船爆滿,游客撥打投訴熱線卻接不通,一怒之下憤而跳海,以至驚動警方。同日,一個36人的內地旅行團來港,賞夜景卻無船票、晚餐無訂餐,只能到路邊大排檔吃飯,最慘的是晚上無住宿,只能睡在旅游車上,內地領隊更丟下團員,自行返回內地。香港各大景點也出現人流爆滿,海洋公園、迪斯尼樂園創下單日入場人次最高紀錄,海洋公園初三、初四一度暫停售票,控制入園人數。 澳門也遭遇類似情況,內地游客“迫爆”成為各大媒體的報道熱點。《現代澳門日報》15日稱,大年初三,澳門迎來春節旅游黃金周首個出入境人潮高峰,截至晚上9時,各口岸出入境總數已超過36萬人次。而在當天晚7時過后,數以萬計的內地游客及市民經關閘口岸離境。由于人數太多,旅客滯留在出入境大樓外,擠滿大半個關閘廣場,心急離境的內地游客不時發出鼓噪噓聲,警方隨后加派軍裝警員維持秩序,人流滯留情況到晚上11時才恢復正常。 針對內地旅客在港澳接連發生不愉快事件,港澳兩地社會開始爭議應否限制內地游客。香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瓊認為,個人游旅客已超出香港承受力,港府要與內地商討,暫緩擴展內地居民個人游政策。香港《商報》15日發表社評指出,每逢旺季大節,香港均出現酒店爆滿一房難求、通關口岸大排人龍、景點和商場人滿為患,承受力幾乎達至難以接受的地步。個人游實施近十年,對香港經濟和就業市場幫助巨大,然而接待能力不足的弊端亦逐漸顯露,令業界服務素質亦直線下降。現在是時候全面檢討、興利革弊了。唯有確保服務質量,讓旅客賓至如歸,香港旅游業才能長做長有,持續發展繁榮。 澳門《華僑報》14日稱,12日的“迫爆”事件再次引起人們關注澳門的承載力是否達到極限問題,尤其在假期,坊間形容大量游客令澳門似乎快“陸沉”。澳門理工學院社工課程副教授蘇文欣表示,去年訪澳內地游客已超過2800萬人次,接近有研究所指澳門旅客承載力約2900萬人次的上限,特區政府有需要重新檢視現行政策。他指出,對承載力作出評估,不只是簡單能夠容納多少游客,更主要是設施和空間使用問題。顯然,現時不少澳門市民已有怨言,質疑澳門“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名號是否要建立在市民的不方便不快樂之上。 港澳政府均否認接待能力逼近上限的說法。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稱,在考慮本港的承受能力時,除了觀察景點是否擁擠,亦要考慮交通、住宿和出入境輪候時間等因素。他認為,農歷新年期間,雖然內地游客增加,但各區秩序井然,沒有發生不愉快事件,印證本港有足夠能力和準備接待旅客,“從未聽過世界上任何一個旅游城市會為旅客數目設上限”。澳門旅游局局長文綺華14日表示,澳門承載能力未見頂,隨著澳門一些設施的改變,如新的通關設施,及進一步完善酒店配套和引導旅客到澳門其它地區旅游,將有助于分流游客,提升澳門旅游承載力。 香港資深媒體評論人士紀碩鳴1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內地本身有很大的差異性,正是這種差異使香港對內地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香港只是一個彈丸之地,而內地人口數量龐大,大量游客使香港出現了無序性和混亂。他認為,如果不能為游客帶來令人滿意的服務,還不如對游客數量進行限制,臺灣對大陸游客就有數量的限制。香港《太陽報》15日則撰文指出,限制內地旅客自由行必須分清主次,而且有一定敏感性,例如叫停開放更多內地城市居民來港個人游,香港的理由是接待能力無法負荷,但在內地人眼中,卻可能產生香港“嫌貧愛富、把內地游客分等”的不良感受,激化內地和香港矛盾。▲
環球時報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