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斐
非計劃再次手術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間,因各種原因導致患者需進行計劃外再次手術,包括醫源性因素,即手術或特殊診治操作造成嚴重并發癥,必須再次施行手術;以及非醫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發展或出現嚴重術后并發癥,而需要再次進行手術的。
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中核心條款就提到醫院要“有非計劃再次手術”的監測、原因分析、反饋、整改和控制體系。我院從2012年11月開始實施“非計劃再次手術”管理。為了解以往我院非計劃再次手術的情況,將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非計劃再次手術的情況做一個粗略統計,對這23例再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吸取經驗教訓,持續改進。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齡23~86歲,平均年齡58歲;分布科室為普外科4例,腫瘤外科11例,骨科2例,泌尿外科2例,腦外科1例,婦產科3例。
1.2 再次手術原因 手術后出血9例,病理原因5例,吻合口瘺2例,骨科內、外固定失敗2例,膽瘺1例,吻合口梗阻1例,輸尿管支架不到位1例,造瘺口回縮1例,切口感染1例。
1.3 再次手術原始疾病與手術方式 各非計劃再次手術的原始疾病與手術方式分布很廣,各種疾病和各種手術方式均有。有結腸癌根治術、胃癌根治術等四級手術,也有比較簡單的PPH手術。
我院同期共開展各類手術8 518例,其中非計劃再次手術23例,占0.27%。
2.1 再次手術發生的科室分布 腫瘤外科11例,占全部再次手術的48%。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結腸癌手術,術前合并梗阻,手術時腸管擴張,吻合困難,對手術后可能出現吻合口瘺的估計不足,沒有分次手術。(2)結腸癌手術,吻合器與腸管直徑不配套。(3)乳腺癌手術,創面大,肌肉層滲血較多。
2.2 再次手術的原因分析 (1)手術后出血是非計劃再次手術的主要原因。術后出血病因雖有多種,但醫生在手術中止血不徹底,關腹前檢查不細致是導致出血的最主要原因[1]。(2)快速病理不能準確判斷是造成非計劃再次手術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本次因病理因素導致的再次手術有5例,占全部再次手術的22%。快速病理不能準確判斷,主要是原位癌等低級別癌癥的判斷。在實際工作中,腫瘤種類分型多,快速病理判斷要求短時間內發出診斷報告,診斷難度不小。
3.1 外科醫生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嫻熟的外科技術 努力提高自身診療水平,規范外科各項操作水平,認真處理好手術中每一個步驟[2]。
3.2 病理醫生有豐富的常規病理診斷經驗 取材時要了解病變的變化,取材準確。鏡檢時全面認真地觀察每一張切片的組織學改變[3]。
3.3 實施非計劃再次手術的科室應高度重視 由科主任組織全科討論,必要時進行全院會診,盡量準備充分,降低再次手術的醫療風險。實施再次手術前,科室必須主動書面上報醫務部,填寫特殊手術審批申請單。同時按照醫療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要求一并申報。
3.4 醫務部加強非計劃再次手術的管理 對非計劃再次手術進行監控,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保證醫院醫療安全。
我院通過對醫院非計劃再次手術的管理,2013年1、2月份非計劃再次手術的例數減少至3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雖然非計劃再次手術無法避免,但通過有效監管,把握好每一個環節,非計劃再次手術的發生率還是可以降低的。
1 張華.關于外科手術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療措施的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121.
2 徐承鋼,胡銘榮,季巧金.腹部術后近期非計劃性再手術27例原因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3):415-416.
3 李燕,周大可.快速病理診斷對乳腺腫塊566例分析[J].包頭醫學,2004,2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