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路 邱東民
高職護理教育以培養出適應能力強、理論知識扎實、操作技能嫻熟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為目標,是培育護理天使的搖籃。對高職護理教育而言,“雙師型”教師就是指護理專業教師兼具醫(護)技能及專業教師資質者。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高職護理教育改革發展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根據教育部2008年修訂的職業教育“雙師”素質教師標準,筆者認為,對于高職護理教育需要的“雙師型”師資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既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又有護士、醫師等執業資格證書,并具有中級(或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是近5年有累計2年的臨床醫護工作經驗,或是近5年主持(或主要參與)過臨床醫護技術研究,成果已被醫院使用,產生良好效益。也就是說,除了要具備扎實的醫學、護理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還要有較強的臨床實踐操作能力,上講臺能當教師,進病房能當醫生、護士。
2.1 “雙師型”師資隊伍的現狀 據文獻報道,在對北京市、遼寧省近50所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抽樣調查中,“雙師型”教師數量占專業教師總數不超過50%;近70%的“雙師型”教師直接來自于高校畢業生,從行業、企業一線引進的人才不足專業教師的20%;“雙師型”教師中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63.98%;具有本科學歷的占90%;具有本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占51.8%[1];行業兼職外聘教師占專業教師的26%[2]。
江蘇省職業學校“雙師型”師資隊伍也有類似現象,以我校為例,“雙師型”教師數量占專業教師總數的51.8%,80%以上直接來源于高校,研究生學歷40歲以下的占50%以上。“雙師型”教師隊伍中有行業從業經歷的占20%,具有本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占17%,行業兼職外聘教師約占專業教師的25%,且極不穩定。
2.2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 對“雙師型”教師內涵的認識不清。雖然教育部出臺了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制定出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雙師型”教師評價標準 、培養方案、考核制度等,導致“雙師型”教師一味追求“雙證”,而對于行業一線的前沿理論、新技術新項目的使用、實踐操作規范的更新等不能及時跟進,高職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趕不上行業的發展速度。
2.2.2 “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教育部評估指標體系中“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50%為合格,70%為優秀。從前文所述文獻中抽樣調查的結果看,“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都未能達到此標準,將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教學質量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響。
2.2.3 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雙師型”教師絕大多數都是從大學畢業后直接任教,沒有進入行業一線崗位的實踐工作經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由于我國目前對職業教育的教師沒有專門的準入制,學校在招聘教師時更加關注學歷層面,對本專業的工作經歷沒有特別的要求,造成了“雙師型”教師年齡小、學歷高、職稱低、技能差的局面。
2.2.4 外聘兼職教師數量不夠。外聘兼職教師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多種因素,行業專家、骨干無論從時間上、收益上,都沒有主動到職業學校任教的積極性,即使來也是來去匆匆,不能與本校專業教師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
3.1 健全完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 應該借鑒國外先進做法,專門成立職業教育的國家機構,制訂統一標準的法律法規[3],包括職業教育的資格審查、行業在職業教育中應該承擔的義務及保障、制定專門針對高職教師的職稱評審標準和體系、健全兼職教師引進機制等。同時還要建立職業教育實施監督體系,使有關法律法規真正落到實處[4]。
3.2 完善職業教師準入資格 建立規范的準入制度,成立專門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達到相關職業技能要求并通過教師資格培訓后,方能被職業學校聘用任教。培訓機構應與行業緊密結合,技能培訓的效果要得到行業的認可。這種門檻的設立,使得踏進校門的專業教師都已達到“雙師”的要求。
3.3 建立附屬醫院 高等職業學校必須設立固定的緊密型的合作單位,衛生高職校建立至少1家全方位合作的附屬醫院,以此作為設立衛生高職校的必備條件。只有建立了附屬醫院,才會形成利益共同體,使醫院充分認識到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和使命。醫院可以使學校的專業教師產生專業歸屬感,有利于他們在執業注冊、職稱晉升、崗位實踐、業務學習等方面的的專業發展;學校可以使醫院的醫護人員提高理論水平、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優先選拔學校培養的優秀護理人才。衛生行政部門也應將醫院參與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列入考核評審之列,并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和政策支持,改變醫院愿意承擔醫學本科教育而忽視職業教育的現狀。
3.4 建立科學的院校合作培訓體系 隨著醫學專業的飛速發展,要求學校建立講座、導師帶教、技能大賽、學術交流等各種學習培訓項目的相關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學的、有醫院積極合作參與的繼續教育培訓體系,邀請臨床一線的專家和技術骨干定期來校講授專業動態與發展,安排教師每年有固定的時間到臨床一線工作,這種實戰式的技能培訓是提升專業教師“雙師”素質較為直接有效的途徑。
政策鼓勵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獲得教師資格,具有教師資格且職業綜合素質好的醫務人員方可作為外聘教師。對第一次授課的外聘教師,學校在開學前要集中進行教學基本功的培訓,并要求外聘教師要與本校教師一起參加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動。
3.5 建立靈活的行業人才引進和外聘機制 引進行業優秀的技術人才成為職業教師或是聘請行業骨干作為外聘教師,是職業學校專業教師隊伍中很重要的一支師資力量。在國外,很多職業院校要從企業、行業一線聘請專家、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與本校專業教師的比例達到1∶1,顯然我國目前還遠遠達不到。我國目前的狀況,職業學校與醫院的收入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除了呼吁政府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投資力度和政策扶持外,學校可與醫院合作,采取形式多樣的引進和外聘方式,如:不改變醫院身份,整年制輪流駐校授課,給予一定的待遇等,以吸引醫院骨干參與教學和技能培訓。
1 徐英俊.北京市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抽樣調查及對策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9,4:60-61.
2 李麗華.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J].現代教育管理,2010,10:72-73.
3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和歐盟國家職業教育比較研究”成果公報[J].當代教育論壇,2010,2:10.
4 普鋒.德國職業教育的經驗與啟示[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