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愛華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院,山西 忻州 034000)
痔瘡是指直腸末端黏膜下及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的擴張和屈曲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靜脈團,是臨床最為常見的肛腸疾病之一,根據病灶所處部位不同,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近年來,痔瘡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且易發于各個年齡段,臨床主要表現為便秘或便后肛門出血,嚴重時伴有柔軟腫物脫出或肛門外有腫物,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1]。目前痔瘡的治療方法很多,但臨床療效不佳,且容易復發,手術治療成本較高,患者難以接受,且術后并發癥多。本研究對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門診收治的痔瘡患者采取保守治療,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門診部收治的痔瘡患者共74例,其中男41例,女33例,年齡18~71歲,平均(43.78±3.57)歲,病程均在2d~5個月,平均病程為(22.56±3.67)d。患者均詢問病史,且經臨床癥狀及肛門鏡等檢查確診為痔瘡,包括內痔25例、外痔28例及混合痔21例,且患者均排除嚴重心、肝、腎等疾病及其他肛腸科疾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7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及痔瘡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診斷:痔瘡的臨床表現主要為:便時流血、滴血或糞便中帶有血液,患者排便時感覺有腫物脫出肛外,嚴重者伴有肛裂、肛周膿腫、肛瘺、消化道出血及炎性疾病等。根據患者病情將痔瘡分為:Ⅰ度:患者便時帶血、滴血,便后自行停止,無痔核脫出癥狀;Ⅱ度:患者便時帶血且伴有痔核脫出癥狀,便后可自行還納;Ⅲ度:有便血,咳嗽、久站或勞累時腹壓升高,痔核脫出,需用手還納;Ⅳ度:有便血,痔核持續脫出或脫出后不易還納。除Ⅰ度外,均可在肛門檢查時確診[2]。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均采用中藥熏洗坐浴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保守治療,即:Ⅰ度患者病情較輕,可通過飲食調節,多食纖維性食物,且要粗細搭配,以防便秘;避免飲用咖啡、濃茶及進食辛辣食物等,減少對肛門的刺激;采用中藥熏洗坐浴,藥方選用大黃、金銀花、連翹、紅花、川芎、蒲公英、蒼術、苦參、黃連及黃柏等,水煎煮后加入芒硝和食鹽,具有清熱燥濕、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及涼血、止血之功效,取藥液待溫度降至42℃,分別進行熏洗、坐浴各15 min,2次/d,每劑藥物可連用3 d,用前需加熱,1周為1個療程,可緩解肛門周圍血液循環,減輕患者癥狀。外痔及混合痔患者熏洗坐浴后肛門內納入馬應龍麝香痔瘡栓,肛門外涂上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可直接作用于創面,具有活血化瘀、去腐生肌之效。
Ⅱ~Ⅳ度患者病情較重,一般治療不能達到較好的臨床效果,需采用注射硬化劑治療,注射劑包括硬化萎縮劑及枯痔壞死脫落劑,目前臨床上常用消痔靈注射液,主要成分為明礬,鞣酸等,具有收斂止血,消炎等作用,能上提肛墊,對黏膜下的靜脈叢起到粘連固定作用。患者治療前清洗灌腸,肛周進行局部麻醉后(0.5%利多卡因20ml)肛門括約肌松弛,經肛門鏡確定痔核位置,將藥物注入痔核,并對注射部位進行反復揉壓,以防壞死。患者術后要注意肛周衛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并用中藥熏洗坐浴。根據患者病情采取膠圈套扎法治療,可阻斷痔的血液運行致使其缺血壞死。外痔及混合痔患者采取肛門內納入馬應龍麝香痔瘡栓,肛門外涂上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進行治療。
1.4 療效判定:依據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判定。痊愈:患者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無便血、疼痛及瘙癢等臨床癥狀,大便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痔核明顯縮小;無效:患者治療前后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
治療后觀察組共35例有效,有效率為94.59%,而對照組19例有效,有效率為51.35%,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痔瘡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肛腸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及不同性別,常有“十人九痔”之說,近年來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3]。中醫認為,痔瘡多由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而致濕熱內生、下注肛門,造成風、濕、熱、燥四氣結合。氣血虧損是痔瘡的發病基礎,患者因情志內傷、久坐久立、勞倦過度、長期大便干燥、婦女妊娠等因素致使機體陰陽失調,血行不暢,血與熱相搏而氣血受阻、燥熱內生、淤滯不散。痔瘡發病的直接原因為直腸靜脈的血管壁較薄,且無靜脈瓣,用力排便時會導致局部靜脈擴張,血液淤滯,肛管內靜脈曲張引發痔瘡。目前對痔的發病機制,多數認可“肛墊下移”學說,即痔為肛墊的病理性肥大發生移位或肛周圍皮下血管出現血流淤滯而形成的團塊。因此,現代治療觀點認為,痔是直腸下端的正常贅肉,人人皆有,治療痔的目的不應該是消除痔體本身,而是消除其癥狀,逐漸糾正人們對痔的傳統治療認識。
痔瘡久脫不治可造成痔核脫出而形成嵌頓,加重患者的病情及疼痛癥狀,目前臨床治療痔瘡方法很多,包括手術切除、藥物治療、注射治療及內痔結扎等,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辨證施治,選擇一種或幾種治療方案。本研究選取我院74例痔瘡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療,輕度(Ⅰ度)患者給予飲食調節及生活指導,防止便秘,并采取中藥熏洗坐浴,外痔及混合痔患者熏洗坐浴后肛門內納入馬應龍麝香痔瘡栓,肛門外涂上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重度(Ⅱ~Ⅳ度)患者采用注射硬化劑治療,同時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并經常用溫開水清洗,且根據患者病情采取膠圈套扎法治療。由臨床結果可知,痊愈56例,好轉16例,無效2例,共72例有效,臨床總有效率為97.30%,術后隨訪6個月,均未出現復發及大便不適癥狀,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羅由平,周文浩,劉 寧.綜合療法保守治療痔瘡的療效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8):876.
[2]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06-507.
[3] 沈彩芳,顧彩紅.中藥熏洗治療痔瘡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zl):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