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霞 (江蘇省鹽城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3)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作為新興的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的方法之一,因其具有安全、創傷小、定位準、療效確切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廣泛的應用[1]。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確診為惡性腫瘤并行手術植入I125放射性粒子治療的患者17例的臨床資料,配以細致的護理、臨床觀察及粒子防護,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共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齡37~71歲,平均62歲。所有病例均有病理學診斷依據。
2.1 術前準備
2.1.1 心理護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惡性腫瘤,絕大多數患者對此比較陌生,并產生恐懼及焦慮的心理。術前1 d由巡回護士去病房術前訪視,向患者及家屬說明I125放射粒子治療惡性腫瘤的目的、原理及術后注意事項,解除患者及家屬的恐懼及焦慮的心理,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2.1.2 術前準備:常規檢測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心電圖、胸部X線攝片及尿常規等,術前30 min遵醫囑給予鎮靜劑,常規簽署手術協議及粒子植入知情同意書。
2.1.3 粒子準備:術前將手術所需粒子裝入專用粒子發射槍內,進行嚴格高壓蒸汽消毒。同時為手術備好一次性穿刺針,并備好γ射線探測儀,以防粒子泄漏。
2.2 術中防護措施:①進行粒子植入時,手術醫生為最強輻射位,雖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放射工作人員輻射劑量限值25μSv/h[2],但工作人員仍應注意防護。據監測,0.18~
0.25 mm鉛當量含鉛防護衣可屏蔽90% ~99%的I125粒子放射源輻射劑量[3],因此操作醫生需穿防護鉛衣。②洗手護士在操作時必須穿防護鉛衣,且手術過程中不能直接用手和鑷子拾取粒子。粒子種植過程中注意清點粒子顆數。當粒子發射槍內的粒子用完后,需將消過毒的粒子逐一裝入穿刺針內,針尖封少許骨蠟,嚴防粒子丟失和泄漏,以免引起放射污染。③手術結束時,需用γ射線探測儀檢測手術間有無粒子丟失,防止放射源丟失,發生放射性污染[4]。
2.3 術后護理
2.3.1 外科術后常規護理:根據不同的麻醉與手術方式,有針對性地做好外科常規護理。
2.3.2 術后射線防護的護理:所有患者盡量安排單人房間,并均用鉛圍裙覆蓋粒子植入部位,可明顯降低放射性污染。
2.3.2.1 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防護:在給患者做檢查及相關治療時,盡量與患者保持一定距離;操作時動作要快,避免受照射時間過長。必要時穿戴鉛衣等防護設備。
2.3.2.2 患者之間防護:粒子植入患者需住專用病房,病房外應貼有輻射標志。如住多人房間,患者床間距離要1 m以上,保持病室的通風,并囑患者盡量不要隨意走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預防的重要性。
2.3.2.3 患者及家屬之間防護:粒子植入部位較深患者,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然而植入粒子靠近體表的患者,周圍放射劑量較大,囑陪護人員尤其是孕婦及兒童應距離患者2 m以上,并盡量不要站在粒子植入一側,縮短與之接觸的時間,防止長期接受照射,影響身體健康[5]。
2.4 出院指導:囑患者生活有規律,合理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進行適量體育鍛煉,保持樂觀情緒,定期復查血像及攝片,檢查粒子有無移位,防止粒子丟失。出院患者應盡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以免造成公共污染。囑患者家屬應控制與患者接觸的時間、距離(應保持至少1 m距離)。重視屏蔽防護,并在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進行體檢和放射劑量監測。
2.5 醫護人員體檢:醫護人員在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進行體檢和放射劑量監測,有問題隨時報告反饋;同時注意加強工作人員的教育與營養,未婚與妊娠者盡量不參加此類工作。
本組17例患者手術均按計劃順利完成,無一例出現粒子脫落、游走,技術評估滿意,亦無其他放射性并發癥。術后平均15~18 d后出院,獲得了滿意的效果。
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離治療惡性腫瘤是一種新的治療手段,具有傳統外照射沒有的優勢。該方法定位準確,不良反應少,患者容易接受。但是由于放射性治療的特殊性,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更要注意防護,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還要注意對患者家屬的防護教育與指導,以及自身防護。所以護理人員在給患者做好日常護理的同時,更需要有的放矢地去觀察和護理,切實保證放射源的安全,使植入治療順利完成。
[1] 卓水清,陳 林,張福君,等.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后患者周圍輻射劑量的監測[J].癌癥,2007,26(6):666.
[2] 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國家標準匯編[M].北京:中國國家標準出版社,2003:458.
[3] 馬旺扣,許運龍,山常起,等.125I粒子源治療前后周圍輻射劑量監測[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03,23(1): 52.
[4] 何瑞仙,王成峰,徐 波.125I粒子植入術治療進展胰腺癌的職業防護[J].護理研究,2006,20(9A):2303.
[5] 馮偉嫦,曹籟屏,黃中英,等.CT引導下125I粒子植入術的護理[J].家庭護士,2006,4(11B):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