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山東省魚臺縣人民醫院,山東 魚臺 272300)
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科疾病,特別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其發病率越來越高。在治療青光眼的過程中可造成白內障加重,在處于膨脹期以及過熟期的白內障又很容易繼發青光眼。兩種疾病分別進行治療效果往往并不理想[1]。本研究通過對37例青光眼白內障患者實施小切口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取得不錯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青光眼白內障患者71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齡(57-79)歲,平均(68.36±10.83)歲;急性閉角型青光眼21例,慢性閉角型青光眼16例;術前視力<0.01者11例,0.01-0.1者18例,0.1-0.3者8例;晶狀體核硬度Ⅱ級8例,Ⅲ級16例,Ⅳ級13例;眼壓(40-58)mmHg,平均(48.58±10.36)mmHg;散光(0.65±0.51)D;病程(1-3)年,平均(1.05±0.37)年;合并高血壓 12 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13例。對照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齡(56-81)歲,平均(67.93±11.06)歲;急性閉角型青光眼19例,慢性閉角型青光眼15例;術前視力<0.01者 10 例,0.01-0.1 者 17 例,0.1-0.3 者 7例;晶狀體核硬度Ⅱ級8例,Ⅲ級15例,Ⅳ級11例;眼壓(40-55)mmHg,平均(47.96±10.15)mmHg;散光(0.62±0.48)D;病程(1-3)年,平均(1.10±0.33)年;合并高血壓11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12例。所有患者均經房角鏡檢查證實為閉角型青光眼,且經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術前視力、晶體核硬度、散光、病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 方 法
1.2.1 觀察組:常規消毒麻醉,以穹窿部為基底制作結膜瓣,制作梯形板層鞏膜瓣,大小約(5×3)mm,直至角膜緣。與角膜平行制作角鞏膜隧道,使用3.2mm穿刺刀進行前房,注入適當粘彈劑,連續環形撕囊,或行開罐式截囊,在晶體核與皮質間注BSS液制作水分層,盡量使核完全游離。在角膜與晶體之間注入粘彈劑,達到保護角膜內皮的作用。自晶狀體上方赤道位置向核與后囊之間注入粘彈劑,使得該部位晶狀體稍稍翹起,將切口擴大至(6.5-7)mm,小心娩出晶體核,并對警惕皮質進行沖洗。植入5.5mmPMMA人工晶體入后房囊袋。在鞏膜瓣下12點位置做(1.5×3)mm小梁及周邊虹膜組織切除。以10-0尼龍線間斷縫合鞏膜瓣2針。以少量BSS液注入前房并對濾過功能進行檢查。
1.2.2 對照組:上方角鞏膜緣做長約(10-12)mm切口,術畢間斷縫合6針。其余操作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術后隨訪一個月,記錄兩組患者1周、2周及4周時視力變化以及散光狀況;對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眼壓情況進行評價,以≤21mmHg為治愈,以在藥物控制下眼壓可≤21mmHg為好轉,以用藥后眼壓仍>21mmHg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且以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視力變化:術后1周、2周、4周,觀察組患者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散光度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視力及散光度變化比較
2.2 眼壓: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眼壓變化比較差異不 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眼壓 n(%)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青白聯合手術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多,避免了多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和經濟負擔[2]。但是術后角膜散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視力恢復。而手術對角膜形態的改變是造成術后角膜散光發生的重要原因,手術切口以及縫線是導致這種改變的主要因素[3]。而手術切口的長度與角膜散光的大小成正比[4]。
與傳統治療青光眼及白內障相比,聯合手術具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于眼壓較高以及眼部條件不好的患者,手術者往往需要更好的技術,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5]。在手術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眼壓突然下降而導致眼底血管發生破裂。而青光眼患者前房多較淺,這就增加了再術中對前房正常結構進行維持的難度,因此要特別注意對角膜內皮進行適當保護。粘彈劑的合理使用至關重要,不僅看可以保護內皮,而且可以有利于娩出晶體。對晶體核進行水分離是小切口手術的關鍵所在,盡量將皮質和核進行分離,并使核的體積達到最小,從而很容易娩出。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眼壓控制效果差別不大,但是觀察組患者視力以及散光度明顯少于對照組。因此我們認為對青光眼白內障患者實施小切口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小梁切除術在不影響眼壓控制的基礎上可以取得較好的視力。
[1] 方騰,李秋明,舒華娥,等.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房角粘連分離術治療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療效[J].臨床眼科雜志,2010,18(5):413-415.
[2] 李奇根,戚朝秀,王濤,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小梁切除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0,28(11):1215-1217.
[3] 高婧,黃旭東,姜雅琴.白內障術后角膜散光的相關因素[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0,33(4):290-293.
[4] 張磊,貝明珍,曹曉濱.手法小切口白內障摘出術后角膜散光變化的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12):2363-2364.
[5] 范欽華,楊建東,張安南,等.晶狀體超聲乳化吸出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8,3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