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營,秦博文,呂瑞芳
(1.北京市垂楊柳醫院普外科,北京 100022 2.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1.1 對象:本組病人192例,按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其中,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100例病人為對照組,男性5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齡72.6歲,平均住院日17.79d;2010年11月-2011年9月92例病人為實驗組,男性5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齡73.9 歲,平均住院日16.32d。
1.2 護理方法:住院期間對照組按照傳統的護理模式護理,執行醫囑及常規術后護理,簡單告知患者及家屬扣背排痰,未進行護理干預;實驗組除進行常規的術后護理外,并向病人及家屬講解術后預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由護士嚴格按護理常規為患者進行扣背排痰。具體的操作規程如下:
1.2.1 建立叩背排痰執行卡,每次由執行人簽字。
1.2.2 講解叩背排痰對于預防術后肺部感染的重要性,加強與患者及家屬間的交流,引導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其重要性,克服恐懼疼痛的心理。
1.2.3 叩背:白天1-2h一次,每次持續5-10min;夜間2-3h一次,每次持續5-10min,扣擊時避開乳房、心臟和骨突部位,病人側臥位,扣擊者使掌側呈杯狀,以手腕力量,從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內、迅速而有節律地扣擊胸壁,每次扣擊 5-15min[1]。
1.2.4 叩背時由患者自己或家人協助固定腹部傷口,以減輕傷口疼痛。
1.2.5 遵醫囑配合霧化吸入,每次霧化吸入后立即給予叩背排痰。
1.2.6 術后三日均由護士完成此項工作,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使得患者能夠很好的配合。
研究發現,實驗組肺部感染1例,對照組肺部感染7例。經統計學分析,實驗組肺部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感染率的比較
高齡患者手術后易并發肺部感染,主要原因為吸入麻醉藥物、氣管插管、吸入過高濃度的氧氣及手術打擊等因素使得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功能受到抑制[2],手術后膈肌功能障礙及疼痛使患者無力和不敢用力咳嗽,使得呼吸道內分泌物不僅不能及時清除,反而粘稠度增加,進而肺不張加重,并出現肺部感染[3]。由于手術的作用,使老齡患者的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和高分解代謝狀態,需要增加通氣來滿足對氧的需求,而傷口疼痛、腹帶包扎,使患者的腹式呼吸減弱,表現出淺快的胸式呼吸,通氣量減少出現供氧不足,加之疼痛或恐懼,不敢咳嗽排痰,使痰液滯留呼吸道而影響肺通氣功能,導致組織缺氧,如痰液堵塞氣道則可引起肺部感染或肺不張[4]。
預防乃至治療肺部感染的必要和有效的措施,就是有效而正確的肺部排痰,但是僅僅依靠患者家屬是無法正確的完成此項任務的。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家屬會過分依從患者,害怕引起患者傷口疼痛因此叩背力度不夠;叩背的手法不正確,無法引起呼吸道纖毛運動;醫護人員不在場時顧慮較多,擔心傷口會裂開;患者依賴霧化吸入治療,認為霧化吸入即可完全消除痰液;護理宣教不到位,患者及家屬不能正確認識肺部感染的嚴重性等。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叩背排痰監督機制才能發揮此項操作的重要作用。
[1]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17.
[2] Mitchell CK,Somger SH,Pfeifer MP,et al.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general elective surgery[J].Arch Surg,1998,133(2):194-198.
[3] 鄭慧敏.高齡患者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處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0):3934-3935.
[4] 劉潤萍,彭湘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65例的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08,6(1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