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G讓網速進入高鐵時代
8月底9月初,一股“4G手機旋風”突然刮起。
8月28日,中國移動和三星電子聯手在北京發布了國內首款4G手機Galaxy Note IIN7108D,標志著TD-LTE正式進入商用領域。
時隔幾日,工信部電信設備進網管理機構在官網上掛出4款4G手機的入網許可證,均為TD-LTE制式,這一舉動再次點燃業界關于4G手機的討論熱情。業內認為,這可能是相關利益方為了證明TD-LTE終端已經成熟,希望盡快發放4G牌照。
種種跡象表明,4G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其實早在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就明確要求要推動今年內發放4G牌照。工信部有關負責人也明確表示,將根據企業申請情況和所具備的條件,推動年內發放4G牌照,加快推動中國4G產業化發展。
從2009年正式步入3G時代,到如今4G牌照的即將發放,我國只用了不到5年時間。毫不夸張地說,在過去幾年時間里,3G帶來的種種變化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興盛皆源于此。而如今走近人們的4G技術又有哪些突破,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不過,我們也應該清楚地意識到,4G在我國的普及仍需很長一段時間。優勢頻譜資源的激烈爭奪,基站選址日益困難,終端與芯片技術落后等一系列問題,無疑制約了4G產業的發展。
有人做了這樣一個比喻:對于網絡流量來說,1G是鄉村小道,2G是普通公路,3G是高速公路,而4G則是更快的高鐵。那么4G到底會帶我們進入怎樣的時代?用戶的業務體驗究竟能夠得到怎樣的提升?
第一是業務種類“多”。4G不僅能夠支持2G/3G網絡下的話音、短信、彩信,同時還能夠支持高清視頻會議、實時視頻監控、視頻調度等高帶寬實時性業務。不僅能夠滿足個人用戶上網沖浪的需求,還能夠滿足集團客戶視頻、高清業務的需求。
第二是上網速度“快”。對于用戶來說,網絡速度無疑是第一位的,4G與3G相比最重要的進步就是網速劇增。按照4G的技術標準,LTE網絡的峰值下載速率能達到百兆以上,是目前3G網絡下載速度的5倍多。
例如,下載一部1GB的高清電影,使用3G網絡最快需要近7分鐘,而使用LTE網絡則不到1分30秒。如果將載波聚合新技術應用到LTE中,即把多個頻率同時分給一部手機,那么手機上網速度就會更快,一部1GB的高清電影在40秒內就能完成下載。
第三是用戶體驗“好”。LTE網絡時延比3G網絡要低一半多,對于在線游戲、視頻實時傳送等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業務來說,用戶體驗會特別好。LTE還有一個永遠在線的特點,用戶只要開機就會進入網絡連接狀態,真正實現隨時隨地上網。此外,LTE在用戶高速移動情況下的連接性也很好,以往在高鐵上,無論2G還是3G信號都會斷斷續續,而4G網絡在時速數百公里的高鐵上仍能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上網體驗。
第四是頻譜資源“省”。和3G相比,在組網頻寬上,LTE可以用六種頻寬進行組網,頻譜利用率要高于3G,能更好地利用寶貴的頻率資源。
中國移動率先啟動了對4G網絡的建設,成為4G尤其是TD-LTE網絡建設的絕對主力。在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發布了TD-LTE“雙百”計劃,即網絡覆蓋100個城市,采購終端超過100萬部,與TD-LTE相關的投入超過400億。6月下旬,中國移動啟動了TD-LTE網絡設備招標,集采涉及全國31個省市,采購規模約為20.7萬個基站,共計55萬載扇。另外,中國移動近期在多個城市開始啟動新一輪4G友好客戶招募行動,4G體驗門檻相比之前進一步降低,入圍條件更加傾向于中低端用戶。
緊跟中國移動布局4G建設的是中國電信。此前,三大運營商中中國電信對待4G網絡的態度最為模糊,而現在中國電信卻以實際行動表明了對上馬4G網絡的積極態度。7月18日,中國電信宣布天翼4G試驗網在南京開通,并為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提供4G服務,這也是中國電信首個4G試驗網。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公開表示,中國電信已在8月展開4G基站選址工作,隨后展開了全國范圍內的4G網絡建設。據介紹,中國電信已將4G網絡試點從原來的4個省變為31個省。同時,中國電信的4G招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目前華為、中興等主要電信設備商的產品,已經送達中國電信部分省市4G試驗網建設現場。
中國聯通對TD-LTE一直保持審慎投資的態度。早前出席2012年業績發布會時,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就表示:“有關4G牌照政策,經過管理層研究,決定將堅定不移地走現有技術路線,即LTE-FDD制式的4G網絡。”他認為,聯通沒有理由同時經營LTE-FDD與TD-LTE兩種制式的4G網絡,聯通會透過技術平滑演進,將現有3G基站升級至4G。在中國聯通3G發展全面進入規模發展階段、4G牌照發放未定、民營資本入局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與中國移動3G發展不樂觀、寄望于4G提振不同,中國聯通在LTE布局上緩慢得多。
緊跟三大運營商的表態,設備商、終端廠商也開始推出4G終端產品、FDD/TDD融合布網方案等。華為、TCL等中國電信的合作伙伴近期在廣州展示了各自的4G終端,同時索尼、LG等國際廠商在上海展示了最新的TD-LTE手機。三星電子則在8月28日發布了首款商用TD-LTE手 機——GALAXY Note II N7108D,隨后,它與索尼M35t、華為 D2-6070和中興通訊U9815三款手機一道獲得了國內首批4G手機入網許可。
“4G時代的到來,中國手機行業將再次面臨重大機會。”零點前進策略上海公司I T電信總監曾韜認為,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或將推動產業格局發生變化。一方面,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最大的市場,加上三大運營商所擁有的龐大用戶數量,中國手機廠商的機遇顯而易見;另一方面,中興、華為在LTE領域的專利數量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有數據稱在全球目前已經部署或正在建設的LTE實驗或實用網絡項目中,近50%采用了華為技術。
除了中興、華為將在全球LTE市場攻城略地外,國內其余的手機廠商同樣面臨4G所帶來的市場機遇,但這些手機廠商更多可能是處于跟隨地位,要走向國際市場,還有相當大的難度。不過憑借長期在國內市場的耕耘,相信他們還是有能力分享國內4G市場的行業盛宴。另外,國外的終端廠商、設備商也開始覬覦國內4G市場,并參與到國內4G網絡的建設中。
然而,4G網絡的普及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障礙,面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比如,頻譜資源的爭奪、基站的選址和終端產品的研發等。此外,目前覆蓋全球的3G網絡已經基本建成,市場還在消化第三代技術,因此,在4G技術普及推廣時能否為市場消化仍然存在疑問。
4G時代即將到來,數據流量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頻譜資源顯得十分重要。目前,除了廣電的700 MHz頻段外,小靈通頻段(1900 MHz至 1920 MHz,共20 MHz)更是運營商關注的焦點。他們都渴望獲得最有利的頻譜資源,爭取有利的競爭位置。
早在去年9月,工信部就發布通知,將2500 MHz至2690 MHz的190 MHz頻率,用于TD-LTE或后續演進技術。次月,工信部又把1800 MHz和2100 MHz頻段中未分配的共120 MHz頻率用于FDD頻譜。在外界看來,兩種LTE制式的頻譜分配已基本落定。然而,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雖然看上去4G頻譜資源豐富,但這種高頻段弱點很明顯——信道覆蓋半徑狹窄,穿透性不好,尤其是室內覆蓋,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2.6 GHz高頻段不利于網絡覆蓋。”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認為,“國際電聯在規劃LTE頻譜時,已經考慮到無線寬帶應用場景,高速率、大容量數據需求主要發生在城市人口密集區,它能保證用戶享受比較快的網速,但覆蓋半徑有限。”
于是,小靈通的頻段成了運營商爭奪的香餑餑。按工信部去年初發布的文件,小靈通頻段退網后將留給TD-LTE使用。在此之前,工信部曾要求運營商于2011年底前完成清頻退網工作,為TD-LTE的發展讓路。但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都遲遲不肯動手。

▲基站建設選址越來越難
運營商之間的互不配合,對4G的發展十分不利。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政府應更好地規劃頻譜資源,將小靈通退市后的頻譜,劃分給最需要頻譜資源的運營商。
基站選址讓運營商頭疼不已。經常有大量小區居民投訴手機信號差,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居民擔心輻射,拒絕運營商在小區新建無線基站,甚至要求運營商將現有基站拆除。
2G時代,中國移動在全國投建了80萬個GSM基站,網絡覆蓋好。迄今為止,中國移動擁有超過100萬個無線基站。但另外兩家運營商由于發力較晚,在建設基站時遭到環保意識“覺醒”的人們的頑強抵制,導致基站進不了小區,網絡質量遲遲得不到改善。
“現如今,人們對輻射的認識存在誤區,每個人都希望有良好的信號,卻不愿將基站建在自家附近。”有通信專家認為,運營商在基站建設上,被系上了一個解不開的結。
在4G時代,網絡覆蓋問題將更突出。就目前的頻率劃分來看,4G所使用的頻率屬于高頻,覆蓋半徑和穿透性都明顯弱于2G,意味著國內三大運營商未來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這對三大運營商都是極大的考驗,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用戶體驗4G網絡性能
備受業界關注的中國移動TD-LTE設備招標也有了結果,國產設備廠商奪得的份額數近70%。其中,中興和華為更是聯手拿下了52%的份額,愛立信與上海貝爾、諾基亞、西門子均占11%,大唐占9%,普天、新郵通與烽火份額均占2%。
雖然在網絡設備方面國產廠商可以算是獲得大勝,但在整個TD-LTE產業鏈中,最具持續規模化效應的還是終端產品部分,這方面國產廠商問題凸顯。根據公布的中國移動4G終端招標結果來看,芯片問題仍是制約TD-LTE規模化過程中國產廠商“力爭上游”的關鍵性短板。
在中國移動TD-LTE終端招標中,總共20多款終端機型里,15款采用高通芯片,另有5款使用Marvell的芯片,這兩家國外芯片廠商占據80%的市場份額,國產芯片只有華為海思一家中標,且只在華為自家終端上使用,聯芯、展訊、聯發科等主流國產廠商則集體失意。“究其原因,還是國產芯片廠商的技術水平還未能達到和產業規模化的要求同步。”出云咨詢分析師劉正昊表示,根據中國移動的招標要求,TD-LTE的終端產品需要滿足“5模10頻”規格,即向下支持2G、3G主流網絡的同時,還要同時支持TD-LTE和LTE-FDD兩種4G標準。“這是在為日后中國移動4G混合組網做準備,也是希望在啟動之初就解決好4G終端海外漫游的問題。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業內唯有高通在5模10頻方面具備成熟的技術實力。聯芯、聯發科、展訊等今年才開始批量供應TD-SCDMA智能手機芯片,要想后來居上需要更多時間。”劉正昊稱。
目前部分國產廠商已經在加快4G終端芯片的開發速度,聯發科中國區總經理章維力表示,聯發科支持5模的LTE芯片MT6290有望在今年底推出。對此,劉正昊表示,國產芯片對于TD-LTE的最關鍵意義在于拉低4G終端的價格門檻,只有國產芯片的4G終端批量上市,4G客戶的增長才有可能進入真正成熟的階段。(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