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繁宏 田汜明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根據甘肅高校體育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及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程度,本文通過對甘肅省在校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動機、體育運動項目的選擇、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及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分析造成這種現狀的深層次原因,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了詳細的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深化甘肅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法,抽取甘肅高校的300名2011級和2012級在校大學生,其中男生150名,女生150名作為調查對象,具體研究甘肅省在校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動機、體育項目的選擇、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及體育活動的現狀。(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統計分析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體育活動動機是指在運動需要的推動下促進人參加體育活動的內部動力,它具有喚起、指向、強化和調整的功能[1]。所以高校體育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才能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是多層次的,并且大部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是積極的,因為他們都知道體育鍛煉有助于增強體質,鍛煉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率;從喜歡體育活動到對體育鍛煉感興趣并參與體育活動,可以逐漸樹立起參加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所以了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對推動甘肅高校體育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調查可以了解到大學生的體育興趣和動機與自身的興趣愛好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時說明學生已認識到參與體育的價值,正逐步踐行終身體育這一理念。(如表1)
從表2可以看出男生選擇項目中傾向于籃球、足球、田徑。這些消耗能量大,群體性的運動,這也符合在校大學生的日常體育生活規律。而女生選擇項目傾向于自娛型運動如健美操、乒乓球等。男生選擇籃球和足球項目的人數百分比較高,因為籃球項目作為集體項目,它既能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又可以充分地展現自我。女生在選擇健美操項目的選擇率也是較高的,上健美操課除了可以起到增強體質,有針對性的進行鍛煉外,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減少腰腹脂肪,改善身體曲線。這些正是現代女大學生所追求和向往的低強度運動,從而達到瘦身健美的效果。因此,健美操對女大學生的吸引力遠遠大于運動強度極高的球類。
從表3可以看出,男生對體育活動的組織教學形式的傾向選擇項目是學生個人自主占37.67%;其次是學校組織和協會組織分別占26.01%、26.33%;男生能動性和積極性較高。而女生對體育活動的組織教學形式的傾向選擇項目是協會組織和學生個人自主都是占30.00%;學校組織略少些占27.33%,女生的主觀意愿較好。
表3反應了各年級學生對體育課組織教學形式的傾向,2011級和2012級的學生剛從高中階段步入高校還不了解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所以選擇自主活動的比率較高,占37.67%。了解到學生傾向于自主活動主要原因是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示范較多,練習方法、內容重復、單調,自主練習時間較少,較難體現個體差異;不僅是這樣還有例如,課堂上學生項目內容不喜歡,所以課外、自主練習喜歡的較多。總體來說自主練習不能夠得到教師的有效指導,體現了體育活動的單一性。
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是課堂教學,在實現課堂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會進行頻繁的交往,交往時每個個體本身都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個體之間的情緒情感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個體的情緒表現趨向一致,從而形成了某個時刻的集體心理氣氛[3]。
體育人口是指經常從事身體鍛煉、身體娛樂,接受體育教育、參加運動訓練和競賽,具有統計意義的一種社會群體。它是以體育為重要特征的,具備人口規模、人口結構、人口空間分布三要素的一種特定類型的亞人口。在確定我國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時,我們認為提出以下的體育人口判定標準是符合我國多數居民實際情況的,是可行的:每周身體活動頻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min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4]。調查表明,甘肅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通常集中在周末24.67%的大學生每周鍛煉次數為5次以內,59.04%的學生進行5~10次,19.67%鍛煉10次以上,強度中等。這從側面揭露了甘肅省大學生體育人口已經超過了半數。(如表4)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要進一步提高大學生體育活動的質量和水平,擴展體育活動項目類型,目前高校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改善。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以及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更趨活躍而富有邏輯。當然,大學生不喜歡參與體育運動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例如:客觀因素是高校體育場地、設施不足挫傷了一部分學生課外參加鍛煉的積極性;教師的課外指導不當及學校體育管理不完善,削弱了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效果。而主觀因素是主要的,我們常說意識決定行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放下思想包袱,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積極鍛煉身體,強壯的體魄才是目前學習以及未來參加工作奮力拼搏的基礎。所以,學校體育應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

表1 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統計表

表2 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項目選擇統計表

表4 大學生每周參加體育活動情況一覽表
(1)教學內容以學生喜愛和開展基礎好項目為主要內容,以項目分班,小班級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多開設項目,并以體育俱樂部形式吸引大學生參與其中,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延長和增加學生體育項目學習和鍛煉的機會,通過班級教學和俱樂部活動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需求和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來達到預期的體育教學效果。(2)甘肅大學生體育人口已經初具規模,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人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體育運動,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學生就會逐步增加體育鍛煉時間,參與更多的體育活動項目。(3)改善大學體育健身場地、設施與器材,為大學生參與體育健身提供更為便捷、更為豐富的活動場所。針對學生喜愛的項目,加大學校運動器材,場地的投人力度,如加強羽毛球、游泳、網球、籃球、乒乓球、健美操方面的師資力量,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和運動環境。同時,定期開展各種不同項目的正式和業余選手比賽,活躍校園體育活動氛圍,激發大學生體育活動興趣,在強化大學生體育活動興趣的同時,實現大學生體育健身的目的。
[1]英彥軍,韓曉東.普通大學生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懷化學院學報,2003(2):83-86.
[2]張應.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調查與分析[J].德州學院學報,2003,19(2):101-102.
[3]祝蓓里,丁忠元.體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62-165.
[4]汪英.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余暇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6,3(1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