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蕾 肖麗斌
(南昌航空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63)
隨著江西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逐步提高、閑暇時間日益增多、健身意識逐漸覺醒,人們進而追求更加豐富的社會生活使之成為必然。深入研究《全民健身條例》在江西的貫徹和落實,江西促進全面健身活動的制度安排、路徑選擇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關系,有利于又好又快地推進江西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為盡快實現江西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
為了能夠進行科學、嚴謹的研究,對江西南昌實施《全民健身條例》的現狀有足夠準確和全面的認知,本研究主要采取了問卷調查法,依據隨機抽樣原理,在南昌市紅谷灘新區中隨機選取當地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3份,有效率96.6%。運用Excel軟件對調查問卷所獲得的結果進行了數據輸入分析,得出分析結果。
自2009年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條例》以來,至今已有4年多的時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南昌市民應該對《條例》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應該身體力行地實踐著。但是根據本次調查,表1表明:南昌市民對《全民健身條例》的了解情況,僅有16.4%知道并很了解《全民健身條例》,42.2%知道但不了解,好像聽說過的的占22.3%,一點也不知道的占19.1%。由此說明《全民健身條例》的宣傳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大部分的居民竟然對《條例》并不了解,為了能夠使居民對《條例》有更深層的了解,使全民健身的概念更深入人心,全民健身的宣傳工作急需加強。
由表2數據可見,紅谷灘區居民參加健身的主要場所在公園、廣場和社區內的公共場地,占健身使用場所的比例分別為26.5%和19.3%,其次是收費場地和附近的學校、單位的場地。這些數據說明,居民在選擇健身場所是主要有兩個選擇傾向:(1)大多數居民選擇免費場地;(2)選擇距離自己的住所較近的場地。選擇免費場地的原因很簡單——能夠減少開支,不為生活增加負擔,反映出居民進行健身活動時對健身的要求是經濟、省錢。這也從側面說明紅谷灘居民在進行健身時盡量減少投入健身消費,體育消費水平不高。選擇距離自己住所較近的場所則說明居民在進行健身時要求方便、快捷、節省時間。
研究同時表明,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場所選擇上因年齡性別愛好等存在差異,但都有一種相同的傾向,就是優先選擇離居住地最近的體育場地設施。所以在建設健身場所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居民健身的切實需要,要把居民的權益放在首位。《全民健身條例》的第一章第二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計劃地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加大對農村地區和城市社區等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促進全民健身事業均衡協調發展。”[1]但是在調查的過程中,有的比較富裕的小區健身場地較為齊全,但是大部分的小區并沒有能夠讓居民鍛煉的健身場地和設施,有的小區甚至沒有健身場地和設施,比如紫金園一期小區。
通過調查發現,在商業開發的小區中,健身場地很少,主要是由于現在的土地非常昂貴,建筑商把土地都用來蓋樓,沒有預留出建設健身場地的空地。同樣的原因,在很多社區內也沒有位置來擺放健身器材,因此健身器材也十分匱乏,遠遠不能滿足居民的健身需求。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并加大體育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2]。健身場地和設施的嚴重不足導致健身場地和設施不能滿足居民的健身需要,同時,這種分布不均的現象說明南昌紅谷灘區的居民的健身權益不均等,南昌市政府沒有對社區間體育設施建設的平衡性有足夠的思考,忽視了全民健身的均等性權利。
綜上所述,如何建立更多、更好的且距離居民住所較近的健身場所已成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的全民健身工作的重點,江西全民健身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會體育指導人員指在全民健身中從事技能傳授、科學指導和組織管理的相關人員。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傳播者,其培養工作開展得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3]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是全民健身工程中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一環。《全民健身條例》的第四章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國家加強社會體育指導人員隊伍建設,對全民健身活動進行科學指導。國家對不以收取報酬為目的向公眾提供傳授健身技能、組織健身活動、宣傳科學健身知識等服務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實行技術等級制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免費為其提供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并建立檔案。”[1]但是根據調查顯示:經常接受體育指導員指導的居民占4.8%,偶爾接受指導的占7.5%,很少能受到指導的占8.8%,沒有接受過指導的占78.9%。在實地調查過程中,很少能遇到體育社會指導員,居民也表示在經常健身的場地也很少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健身指導,真正能在全民健身過程中實實在在對居民進行指導的指導員屈指可數。毫無疑問,紅谷灘新區的體育社會指導員隊伍的建設還十分欠缺,健身指導員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體育健身指導員的利用率太低。隨著江西經濟、社會的發展,健身群眾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一定會有更高的要求。(如表3)

表1 南昌紅谷灘新區居民對《全民健身條例》的認知程度

表2 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居民選擇健身場地的狀況

表3 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居民在健身時接受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狀況
在《江西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計劃”)中江西省政府明確地提出計劃:形成體育行政部門、體育總會、行業體育協會、單項運動協會、社區體育俱樂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老年人、殘疾人、少數民族、農民、學生等不同人群的,遍布城鄉、規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100%的市、縣(區)建有體育總會。省級單項體育協會達到60個,市級單項體育協會達到370個。80%的城市街道、60%的農村鄉鎮建有體育組織。城市社區普遍建有體育健身站(點),50%的農村社區建有體育健身站(點)。但是根據調查發現:紅谷灘區的健身站點很少,也很少能夠見到健身管理活動的管理人員。這說明南昌紅谷灘在對《全民健身條例》和“計劃”時,與要求要達到的目標任然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但是南昌紅谷灘新區的健身組織管理系統的不足之處在于全民健身管理部門在管理上存在管理不夠規范、效率不高和執行力度小等問題。組織管理體系主要由三個子系統構成:一是各級政府的全民健身服務的行政管理機構,如各級政府的專門和非專門體育行政部門;二是各種非政府體育組織,包括承擔全民健身服務的各種事業單位,各種專門和非專門的體育社團、協會等;三是各種基層全民健身網點[4]。目前紅谷灘新區民間的健身組織很零散,沒有形成完整、有效地機制,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在社區體育組織管理方面還很薄弱,仍需進一步加強,以便形成上下溝通流暢、組織工作協調的工作機制。
利用電視、廣播和網絡的渠道對全民健身進行廣泛地輿論宣傳,通過對《全民健身條例》等法制法規和健身的科學知識、常識的宣傳,達到為市民提供參與健身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導的目的,使全民健身的理念、概念深入人心,使居民正確掌握健身的基礎知識以達到健身效果。
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擴建體育健身設施和場地的建設,同時應該積極號召社會各界的力量,倡導體育產業的發展,以體育產業的發展帶動全民健身的開展;積極引導商戶投資營業性質的普及型體育場館,豐富全民健身的項目種類、質量規格,為大眾提供消費低、有專業體育健身指導的健身場所;加大力度發展體育彩票,提高體育彩票的收益,用所取得的收益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
南昌市政府應加大社區與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利用。作為社會體育事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相融,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發展,有利于構建完善和諧的全民健身體系,切實有效地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為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進步帶來良好的影響。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和學校領導的溝通,在合理地、不影響學生上課和活動的基礎上,定時開放學校場地,提高利用率;同時將企事業單位的設施場地利用起來,合理安排;同時也要注意場地和設施的保護和維修工作,避免損毀。
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系統化、制度化地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可定期組織在職體育指導員到高校學習,不斷提高知識、技能水平,并提高其薪酬以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吸納學習體育的在校大學生加入體育健身指導員的隊伍,為其提供實習機會,這樣他們既可以鍛煉自己又可以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指導群眾健身,惠及大眾。
[1]全民健身條例[Z].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9-10-01.
[2]李繼東.《全民健身條例》解讀與思考[J].大家,2010(10):56.
[3]黃雄.普通高校培養初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14-15.
[4]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