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生愛 邢寶萍
(蘭州工業學院體育教學部 甘肅蘭州 730050)
由于受遺傳因素、家庭經濟狀況及中小學時期體育課程的影響,城鄉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分化,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身心得到充分發展、身體素質易于獲得極大提高的階段,如果能及時得到較好影響,則對提升我國大學生群體的身體素質有積極意義。為了更好地了解甘肅省城鄉學生各自的身體發展狀態,有助于甘肅省相關教育部門及各高校了解學生的總體體質健康狀況,本文利用甘肅省2010級大一新生城鄉學生體質測試成績作為分析樣本,主要對樣本中的身體形態、耐力、柔韌性、速度四大方面的6個指標對甘肅省城鄉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做抽樣調查和對比分析。
本文按城鄉學生入學人數比例,抽取甘肅省2010級大一新生城鄉學生體質測試有效成績共計159份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鄉村男生39份,城市男生80份,鄉村女生16份,城市女生24份。
本文選定身體形態、耐力、柔韌性、速度靈巧四大方面,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綜合身體素質的身高、體重、肺活量、男1000m跑、女800m跑、擲實心球、立定跳遠6個指標進行測試,利用Excel、SPSS17.0等統計軟件進行數理統計,并對測試結果按照城鄉學生類別取平均值,進行城鄉橫向分析比較(如表1)。

表1 甘肅省城鄉大學生體質測試各項指標統計表
身高、體重等身體形態指標是對個體遺傳因素及營養狀況因素的一個較為直接的反映,通過樣本分析發現,甘肅省城市男大學生在平均身高(176.15)、體重(62.71)、肺活量(3962.2)等三個能夠反映身體形態整體狀況的指標上,遠遠高于鄉村男大學生的平均身高(171.6)、體重(59.59)、肺活量(3770.8),甘肅省城市女大學生在平均身高(168)、體重(56.08)、肺活量(3530.79)指標上也高于鄉村女大學生(鄉村女大學的三個指標平均值分別為161.81、54.69、3450.5),但鄉村女大學生身體肌肉發展狀況好于城市女大學生。
通過樣本中的城鄉大學生在耐力和心肺機能兩個方面的體質測試成績對比中,可以看出,甘肅省農村男大學生在能夠反映出個體耐力指標的1000m測試中明顯好于城市男大學生,而兩者在50m速跑中的速度指標無顯著差異;甘肅省農村女大學生在800m測試中與相對應的城市女大學生在耐力上較大優勢。通過耐力指標城鄉學生橫向對比,我們認為鄉村大學生的整體耐力素質要高于城市大學生,城市大學生要在以后的學校生活和體育活動中加強耐力練習。
身體柔韌狀況的好壞對于個體肢體動作協調性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影響個體老年期的生活能力。隨著各國出現或即將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老齡化問題,各國都比較關心本國國民在身體柔韌性指標上的狀況。
通過樣本分析發現,甘肅省城市男大學生柔韌力量(9.15)要明顯好于與之對應的鄉村男大學生的柔韌力量(8.94),而城市女大學生的柔韌力量(8)則略低于鄉村女大學生的柔韌力量(8.04),該項指標與前面的城市女生體重(56.08)略微高于鄉村女生體重(54.69)有一定的關聯性。
速度靈巧指標是一個綜合反映個體在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的指標,對于個體在從事肢體活動時的應變能力,靈巧能力有較大影響。根據該項指標,通過對上述樣本分析發現,甘肅省城市男大學生在速度靈巧指標(2.38)與農村男大學生在速度靈巧指標(2.39)上沒有差別,學生總體速度靈巧狀況較好,而甘肅省城市女大學生在速度靈巧指標(2.32)上要明顯好于鄉村女大學生的速度靈巧指標(2.23),城市女大學生的身體柔韌素質遠遠高于與之對應的鄉村女大學生的身體柔韌素質,這與城市女大學生在青少年時期普遍學習舞蹈,而鄉村女大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舞蹈訓練有一定的關聯。
通過此次樣本對比分析,不難看出甘肅省城鄉男女大學生在體質上雖然各有優劣,但整體狀況不少指標還是較往年同學齡段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快速下降趨勢,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去探究出現身體機能下降的內在原因,并加以干預,以提高甘肅省大學生整體身體健康狀況。造成甘肅省城鄉大學生身體素質健康狀況差異的原因較為復雜,但有幾條是較為明顯的,也是可以通過一些部門的配合,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干預改變的。
城鄉問題永遠是一個不可規避的問題,雖然近幾年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政策的逐步推進,廣大農村生活整體水平上升幅度較大,農村家庭可支配收入有了較大改觀,特別是國家對農村學校學生營養問題的關注與改善,農村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了質的提高,但農村生活成本的提高及大學學費的居高不下,仍然讓不少農村家庭倍感壓力。不少農村大學生的月均生活費在200元左右,而城市學生生活費用卻高達700~800元。雖然國家和學校提供了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等措施,鄉村大學生仍然在蛋白質攝入量等營養方面不足。
甘肅省城鄉大學生在身體機能方面仍然存在著這種或那種差距,造成這種差異存在的一個原因表現在思想認識上。由于近幾年網絡及傳媒的快速發展,城市大學生家長及學生所接觸到的健康教育知識途徑及頻率較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城市大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更關注自身的營養健康,因此在營養攝入、健身活動認識上具有較大優勢。而廣大農村家長及農村學生由于自身還處于生存階段,基本上無暇顧及自己健康狀況,再加上體育教師缺乏相應的引導,無論在認識上還是在經濟能力上都無力顧及自身的營養健康。根據汪淑娟、李嶸[6]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學校健康教育課程開課率僅為30%,還不包括經濟、教育條件更為落后的農村學校。
廣大農村中小學校應該要正視國家相關體育法規,完善體育課程設置并嚴格執行,相關教育部門必須要加強對農村體育課程的開設檢查力度,加大對農村學生體質測試的力度,能夠讓廣大農村教育領導者及體育教師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通過強力監督的形式提高農村學生上體育課的課時和體育鍛煉時間,保證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頻度。
經濟基礎是其他活動的基礎,國家要想徹底改善城鄉學生總體健康差異狀況,則光靠農村學生家庭的力量是無法辦到的,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大對農村學校學生的營養補貼力度,特別是農村學生的餐補,加強其合理膳食,增強對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的攝入,為身體生長打好基礎。
大學體育教師應該積極承擔起體育農村學生體育活動的引導者,積極培養他們的運動技能,引導農村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生活觀,培養相應的體育技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參與熱情。
[1]黃安龍,郭芳芳.皖東地區城鄉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監測分析與對策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09(12).
[2]張福蘭.2005年吉首大學在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分析與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7.
[3]韓偉.陜西高校城鄉大學生體質狀況的調查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06(9).
[4]龔群,潘寧.湖北省城鄉大學生體質健康比較研究[J].科技創業,2006(11).
[5]胡建忠,周松青.城鄉大學生體質差異研究[J].吉林體育大學學院學報,2010(4).
[6]汪淑娟,李嶸.甘肅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及健康教育對策[J].中 國 健 康 教 育,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