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王茹婷
企業戰略的制定應從宏觀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條件出發,使自身的競爭力和環境經濟相適應,使企業的優勢資源和核心能力發揮出最大潛能。宏觀經濟的波動對企業最直接的影響表現在價格波動上,比如產品價格和原材料價格的漲跌,企業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其盈利能力很可能受挫;在經濟波動中,國家會出臺相應的金融政策影響企業的融資渠道,如緊縮貨幣政策和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增加了企業貸款難度,融資方式主要是銀行貸款的企業可能會遭到資金瓶頸,需要及時調整融資結構或者采取措施加強原有融資渠道的有效性;此外,伴隨著經濟體制轉型,產業轉型也如火如荼進行著,在產品結構轉型的大潮流中,企業的主流產品必然走向高附加值,戰略方向逐漸從過去的低成本逐漸轉型成精品化和規模化,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企業必然被這個時代淘汰。
如今中國經濟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進程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資源的制約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企業走向“綠色低能高效”是必然趨勢;隨著能源資源價格的高位運行,中國工業企業面對高成本的壓力,對成本進行控制,進一步提高盈利空間將是企業戰略制定的主題;金融危機來襲后,政府對銀行緊縮銀根,企業貸款的難度加大,融資渠道的改變也將影響企業的戰略制定。總而言之,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顯著影響企業的發展戰略的制定。
鋼鐵行業受國家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是顯著的。十年內,我國鋼鐵的需求大幅上升,鋼產量從1億多噸上升至6億多噸,并推動了全球鋼鐵產量的大幅上升——從8億噸上升至14億噸。鋼鐵產量的大幅上升打破了原材料的供需平衡,拉動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近年來爆發的金融危機使得鋼鐵的需求遇冷,影響了鋼鐵行業的營業收入,不僅表現在鋼鐵產品的出口減少,也表現在下游行業的需求降低——下游造船業、汽車業等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產銷量降低,對鋼鐵的需求減少。受原材料價格上漲、鋼鐵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鋼鐵行業進入了高成本、低效益的時代,2011年上半年被納入鋼鐵協會的會員企業的銷售利潤僅為3.14%,同比下降0.40個百分點。如何應對宏觀經濟的波動,在經濟波動和激烈競爭中屹立不倒,是鋼鐵企業家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以重慶鋼鐵為例,分析其虧損的原因,評價其戰略的選擇,預測重慶鋼鐵未來的發展,闡述企業面對宏觀經濟波動應如何采取戰略。
金融危機過后,國際經濟形勢開始進入低速回升的階段,鋼鐵市場也逐漸走出周期性蕭條。隨著經濟刺激政策效果的逐步體現,下游行業外部需求開始增長,鋼鐵需求也隨之增強;隨著行業結構性調整,落后產能的淘汰,去存貨化過程將持續進行,長期的盈利情況有望提升。但是從短期來看,鋼鐵行業的整體虧損現狀不會改變,在2010年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下,鐵礦石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上漲加大了國內鋼鐵市場輸入性通脹壓力,鋼廠不得不面對高生產成本的現實,另外,由于存貨基數過大,短期內大量積壓的存貨阻礙鋼材市場價格回升,行業的收入受到嚴重影響。
在中國290家鋼企中,我國目前只有8家企業產量在300萬噸以上(其中重慶鋼鐵僅排名34名),僅達到世界最低經濟規模。前十名鋼企的產業集中度不超過鋼產量的40%,前五名不超過25%,從我國鋼鐵的產品結構上看,一方面,線材、螺紋鋼、中小型材、普通中板、焊管等嚴重供過于求;另一方面,鋼板類、石油管、不銹鋼、工具鋼等13類品種鋼材每年又需進口700萬噸以上。在我國出口的產品中高附加值產量比重僅為為13.4%,而日本、德國、美國均達到了50%。
在如此的背景下,鋼鐵行業的重組并購如火如荼進行著,如寶鋼集團收購寶鋼、韶鋼、八一鋼鐵的股份并購東北特鋼廠和攀鋼系。鋼鐵公司除了通過重組并購提高競爭力外,對產業結構升級,產品生產高端化也是目前趨勢,寶鋼為形成差異化優勢進行著精品化戰略,至2010年末,寶鋼冷軋汽車板、家電板、管線鋼、油井管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50%、31%、30%和21%。
本案例研究的對象——重慶鋼鐵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11日,并在200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難免整個行業的蕭條,在2011年巨虧14.71億元。為響應國家節號召,該公司于2007年5月啟動環保搬遷項目,在2010年完成搬遷并形成新的生產線,面對宏觀經濟的波動,重慶鋼鐵采用資源擴張、產業鏈集合,以及產能升級戰略,來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長高于產品價格上升的幅度,導致了在2011年內重慶鋼鐵凈利潤比上年度減少13153%;下游行業的不景氣帶來的需求減少,使得重慶鋼鐵產生了大量的存貨積壓使得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升高;借債難度的加大給主要依靠債務融資的重慶鋼鐵帶來了高的利息費用。但是,重慶鋼鐵內部產業結構的問題也是其無法成功規避經濟波動風險,這是其在財務上表現虧損的重要原因。從2009年開始,重慶鋼鐵開啟對新產品熱軋板卷的開發,由于投產期短,短期內盈利為負,同時受市場需求降低的影響傳統產品的利潤減少也影響了重鋼當期利潤。在提升產能過程中淘汰落后生產設備,使得當期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大幅上升也對當期利潤產生了不利影響。
(一)重慶鋼鐵盈利能力分析。在2011年度,重慶鋼鐵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344,944.5萬元,較上年增加41.22%;凈利潤為人民幣-147,107.5萬元,較上年減少13153%。通過2011年重慶鋼鐵的財務利潤表及注釋,我們可以發現產品的利潤總額僅為93,342.5萬元,營業外凈收入為52,042.6萬元,主要費用項目在2011年的發生總額為281,462.9萬元,考慮這三個方面就給企業帶來了-136,077.8萬元的凈利潤。

表1 2011重慶鋼鐵主要產品業務財務狀況 單位:萬元

表2 2011年重慶鋼鐵產品的銷量和售價
由表1可知,總體來看,重慶鋼鐵收入的增長低于成本增長,相比2010年,重慶鋼鐵在2011年的板材、熱軋卷板以及線材的利潤下降,其中熱軋卷板的利潤為負。主要產品中,除型材、線材以及副產品的收入增長大于成本增長外,都是成本增長大于收入增長。
重慶鋼鐵作為西部最大的板材生產基地,主要產品中,中厚板對主營業務收入的貢獻約在44%以上,對主營業務利潤的貢獻則超過70%,2011年重慶鋼鐵板材平均售價為4419元低于市場均價 (2011年20mm中厚板均價4809元),可見收益受限。冷熱軋板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拓寬公司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進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重慶鋼鐵熱軋板卷的生產于2010年長壽區新生產線建成后啟動,由于投產期不長,成本控制不足,2010和2011兩年的盈利為負值,從表2可知,熱卷和冷卷的售價均低于成本。但這只是暫時的狀態,在2012年上半年重慶鋼鐵的熱卷實現了3.38%的利潤率。雖然目前來看熱軋板卷的生產對公司利潤的貢獻不大,但是對于公司產品結構的轉型是極為重要的。熱卷繼板材之后成為重慶鋼鐵第二大營業收入貢獻產品(2011年34.71%,2012年上半年39%),這是跟隨我國鋼鐵行業產品將向高附加值轉型大潮的必然選擇。
熱軋板是生產冷軋薄板的原料,而冷軋薄板主要用于生產汽車和摩托車外殼。由于此前重鋼無熱軋生產線,90%的原料需從寶鋼、武鋼外購,外運熱軋板入渝運費為60元至80元/噸,導致冷軋板生產近年連續虧損。熱軋板帶生產線投產后,重鋼不僅每年可節約2000多萬元運輸成本,而且可扭轉冷軋板生產虧損局面。
由表2所示,重慶鋼鐵2011年收入的增長主要是來自產品價格上漲,以及冷卷和熱卷這兩類高附加值產品的銷量上升。從行業水平來看3.0mm熱軋的平均制造成本(不含三項費用和增值稅)為3922元/噸(從4月1日起成本按二季度協議礦價格來測算),3.0mm熱軋的平均盈利空間為155元/噸,故鋼廠仍有較大的盈利空間。雖然冷軋和熱卷銷量的增加和售價的增長提高了當年的收入,但是由于成本過高使得入不敷出,就這兩類產品而言利潤為負(利潤為-10,524.6萬元,比上年減少4632萬元)。
2011年前三個季度,鐵礦石比2010年同期上漲了289元/噸,該年度重慶鋼鐵耗用的原材料發生額為53,890.99萬元,比2010年上升了35.2%。在同一年度,同樣面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寶鋼的產品基本保持成本的增長低于收入的增長,處于盈利的狀態,其2011年產品盈利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2011寶鋼產品收入與成本
重慶鋼鐵2011年的利潤率僅為4%,而寶鋼為7.33%,通過與寶鋼的情況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產品獲利能力和產品結構整體不及寶鋼,寶鋼從2004年起就開始進行精品化戰略,提升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熱軋和冷軋已經成為主要的利潤來源,主要產品為冷軋、熱軋、寬厚板、鋼管、特殊鋼產品。其中冷軋的利潤率最高為12.33%,而重慶鋼鐵熱軋冷軋工藝的產品產能近兩年才開發生產,獲利能力弱。在低附加值產品供過于求的市場里,重慶鋼鐵產品的競爭力不高,低附加值的產品獲利能力削弱,高附加值的產品無法盈利,故難以抵抗市場的大蕭條。
(二)重慶鋼鐵費用分析。在2011年度重慶鋼鐵的期間費用合計為194,678.4萬元,資產減值損失為86,784.5萬元,比上年度增長2333.4%。主要費用具體數據如表4所示。

表4 2011年重慶鋼鐵的主要費用情況
從表4可知,除了銷售費用略有降低外(降低9.3%),其他主要的費用都有大幅上升,其中資產減值損失增長額為83,218.1萬元,成為對當期營業利潤影響最大的一項。為了提高產能,2011年度內重慶鋼鐵通過與母公司的資產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升級工藝設備,并與北京世紀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訂立收購協議,收購兩座預熱電站。提高產能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重慶鋼鐵除了產生大量的資金流出外,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修理費用的增高嚴重影響了當期的利潤。
2011年,受四季度鋼鐵價格大跌影響,礦石等存貨價格大幅下跌,另外連續兩年的產能過剩,銷售量的減少,使得產成品等存貨也大量積壓,在這樣的情況下重慶鋼鐵不得不大幅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在該年度內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862,118千元)。從整個鋼鐵行業來看,資產減值損失的提高是必然的趨勢。以寶鋼股份為例,三季度,公司對資產減值損失上升560.4%,金額上升9.3億元,其中不銹鋼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下滑導致的跌價準備增加額為9.7億元。鞍鋼股份三季度對原料、在成品和產成品資產減值共計提8.79億元。
重慶鋼鐵主要通過舉債為實現資源、產能擴張和產業鏈集合融資,這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負擔。2011年重慶鋼鐵的凈利息支出為75,847.4萬元,比2010年增長31,141.9萬元,是財務費用中最大的一項,雖然部分由匯兌收益和存款及應收款項利息收入彌補,但是依然造成了65,820.6萬元的支出。除此以外重慶鋼鐵的資產負債率過高為84.3%(同期的鞍鋼為49.2%,首鋼為52.0%),流動比率為0.76,負債過高給重慶鋼鐵帶來了極大的利息負擔。伴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張,不僅是利息費用的上升還有管理費用的增長,2011年的修理費用為45,942.7萬元,比上年增長18,897.2萬元,占該項目總增長額的80%。
通過以上分析結合公司的利潤表,我們可以發現產品的利潤總額為93,342.5萬元,主要費用項目在2011年的發生總額為281,462.9萬元,這樣就帶來了-272.129萬元的利潤。故除了原材料價格上漲過高影響重慶鋼鐵的盈利情況外,在行業整體蕭條的情況下,主要利潤來源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受挫,新生產的高附加值產品無法盈利使得產品利潤低下。另外產能過剩導致的存貨積壓引起的本期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大幅上升,由負債過重引致的本期利息支出過高,以及當期修理費用的增高都是導致14.71億虧損的因素。
通過對重慶鋼鐵2011年的財務數據分析,可以發現重慶鋼鐵規避宏觀經濟波動導致的風險能力不足,在原材料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無法控制由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增高;產品高端化在起步階段,傳統產品隨著市場需求不足帶來的盈利有限,高附加值產品的成本過高,出現負盈利的情況。
面對2011年的14.71億元的巨虧和開源節流的壓力,以及亟須進行的產能擴張,重慶鋼鐵決定將大渡口關停后的主體存量資產,包括線棒材生產線、型材生產線及相應的冶煉產能等設施搬遷至長壽區本公司新區預留場地上,并通過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發展循環經濟,在長壽新區形成板帶材及建筑用長材的鋼鐵生產精品基地。此外,重慶鋼鐵下游需求的問題將隨著2011年重慶“418”戰略中建設船舶建造基地的過程中得到改善。
筆者認為重慶鋼鐵需要以國家政策以及地方性戰略為契機,進行新一步的戰略部署,可以概括為降低生產和物流成本,進行產品結構轉型,有針對性的增大產能以實現擴大市場份額和盈利。具體則可細分為資源擴張戰略、產業鏈集合戰略和產能升級戰略。
(一)資源擴張戰略。在2010年重慶鋼鐵向銀行貸款12億元用于聯合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收購宬隆集團全資子公司亞洲鋼鐵控股有限公司的60%股權。其中亞洲鋼鐵控股有限公司擁有澳大利亞伊斯坦鑫鐵礦山,由于此次收購的澳礦項目需3-5年的建設期,項目完成投產后如果達到給長壽新區的鐵礦供給率達到50%的目標,有望大幅降低公司的原材料成本,避免公司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隨著一系列鐵礦項目的啟動,在2012年,集團將形成普通鐵精礦450萬噸/年、釩鈦磁鐵精礦220萬噸/年的生產能力。鐵精礦產量經估計能達到370萬噸,并以優惠價配給公司,這樣保守估計能幫助公司節約成本2.17億。
(二)產業鏈集合戰略。重慶鋼鐵目前主要是在進行價值鏈上的縱向收購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比如控股三峰靖江港務物流有限責任公司、靖江三峰鋼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以及重慶鋼鐵集團運輸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受讓并帶來了210.7萬元的凈利潤),但向下游行業延伸擴張則不多,僅僅控股重慶鋼鐵集團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所以對于產業集合戰略方面不算徹底,只是停留在成本控制,而不是多樣化、差異化的階段。
(三)產能升級,產品結構改善戰略。鋼鐵行業競爭激烈,地方對于準入的限制不嚴,使得無法形成產業集中化,甚至出現逆集中化的現象,在這種競爭條件下,鋼鐵公司只有通過產能擴張保證市場份額。2012年重慶鋼鐵新區一期650萬噸基本順產,隨著二期和三期工程的完工,2013年公司的產能將達到1200萬噸。屆時公司在重慶地區的產量集中度將由目前的56%提至80%,區域壟斷優勢顯著提高。
從長期來看,重慶鋼鐵如果能實現資源擴張,原材料價格成本將大為減少,此外,伴隨著產業鏈的集合,重慶鋼鐵盈利能力在成本控制上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來看,重慶鋼鐵不足的方面為產業鏈的集合只是停留在物流方面的產業集合,沒有形成完全一體化的競爭優勢,故重慶鋼鐵需要繼續深化產業鏈一體化戰略。重慶鋼鐵在現階段行業不景氣的條件下,進行大幅擴張給自身帶來的是風險和未來的盈利。故本人認為重慶鋼鐵需要借助重慶地區的設計、研發能力和重慶鋼鐵較強的產品開發隊伍,開發技術含量高,高附加值產品,調整重鋼的產品結構;深化產業鏈一體化,徹底實現上下游的擴張和重組,增強在原材料方面的議價能力;重進行產能升級,使其盡快達到規模經濟水平,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面對宏觀經濟波動,中國企業需要采用適當的發展戰略在經濟轉型大潮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需要站在具體的層面上,對是否進行產業轉型、是否通過兼并收購實現價值鏈的前后一體化進行分析,所做的選擇應重視長期績效。如今為增強國際競爭力,企業僅僅追求低成本是不夠的,更需要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為增強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緩解出口困境,企業可以進行產業重組,實現上下一體化。雖然宏觀環境的波動必然對企業正常經營造成影響,企業依然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將外部沖擊降到最低。當今中國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原材料行業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在該行業中,企業應根據市場需求,跟隨科技創新的腳步實時調整產品結構。企業應判斷宏觀經濟波動帶來的影響,知曉行業的發展趨勢,響應國家對環保的號召,然后結合自身的競爭力制定適當的戰略以應對經濟波動引致的風險。這場由金融危機引發的宏觀經濟波動對于企業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如何在外部變化和行業內激烈競爭中生存發展,對于任何企業都是難題。■
1.劉海潮、李桓.2006.轉型經濟背景下競爭壓力變化對企業戰略變化的影響[J].管理工程學報,1。
2.江勇、修國義.2007.企業戰略轉型的本質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與管理,2。
3.王勝奎、吳峰.2011.鋼鐵企業戰略轉型分析[J].經濟視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