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君 郭麗堃 陳利媚 鐘纓紅
高白細胞性白血病是血液科常見的急危重癥,一般指患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值(WBC)>100×109/L,患者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如腦梗死、顱內出血、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腫瘤細胞溶解癥等。直接化療效果不理想,病情緩解率較低,易導致早期死亡。我院血液內科自2007年1月-2012年10月共對39例高白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療之前采用白細胞單采術治療,臨床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39例高白細胞性白血病患者為我院血液內科2007年1月-2012年10月期間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齡22~61歲,平均(39.6±11.7)歲。所有患者診斷均經血象及骨髓涂片確診,診斷標準及分型方法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1]。39例患者中,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22例、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9例、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5例、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3例。白細胞計數:WBC超過200×109/L 23 例、WBC(100~200)×109/L 16 例。合并肝臟腫大者8例,平均腫大至肋緣下(4.1±1.7)cm;合并脾臟腫大者11例,平均腫大至肋緣下(3.9±2.1)cm。
1.2 方法 白細胞單采術采用連續流動血細胞分離機(德國COM.TEC),為機器安裝一次性全封閉血細胞管道,選定MNC程序,取患者兩肘正中靜脈,全血流速35~45 mL/min,處理循環血量7.5~11.5 L,每次單采時間為3.0~3.5 h,根據患者病情,給予1~2次白細胞單采術,每次采集150~250 mL。術前常規建立靜脈通道,可滴注丹參等注射液。所有患者均應用枸櫞酸鈉(ACDA)溶液抗凝,ACDA與血流的比例穩定在1:12~13,患者于單采術前常規口服10 mL 10%葡萄糖酸鈣,手術過程中每循環1.5 L血量時,補充服用10 mL 10%葡萄糖酸鈣,預防發生低鈣血癥。術前所有患者均進行血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檢查,根據患者出血、血小板及貧血情況(PLT<20×109/L,Hb<60 g/L),于術前或術中給予輸注血小板懸液或紅細胞懸液。術中應密切觀察監測患者的癥狀、體征,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對癥處理。單采術后,根據患者不同的病理分型和病情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化療方案。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for windows 13.0統計軟件數據包,計量資料表示為()表示,應用t檢驗對單采術前后的數據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外周血細胞計數變化情況 行白細胞單采術后,39例患者外周血的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均下降,與單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質無明顯改變,與單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白細胞單采術前后患者外周血細胞計數變化
2.2 臨床療效情況 白細胞單采術后,所有患者的自覺癥狀均有改善或消失,包括視力模糊、關節酸痛、呼吸急促、頭暈、胸悶、乏力等,肝脾腫大患者的數量均減少,腫大程度均有明顯的縮小,質地恢復柔軟,脾縮小尤其明顯。結果見表2。

表2 白細胞單采術前后患者肝脾腫大情況
2.3 不良反應情況 39例患者共進行了白細胞單采術61次,有17例次(占27.9%)出現了低鈣血癥的臨床表現,如手指和口唇麻木、心悸、胸悶等,減慢全血流速并給予增加服用10 mL 10%的葡萄糖酸鈣后,上述癥狀迅速好轉,順利完成了單采術。
高白細胞白血病患者常常并發多種并發癥,化療效果不滿意,預后差,死亡率高[2],尤其是晚期患者,采用化療的臨床意義有限,因此,如何在延長患者生命的同時,緩解患者的痛苦是近年來醫學探索的重要領域。
高白細胞白血病患者體內常發生白血病細胞浸潤,循環血液的粘滯度增加;與正常細胞相比,白血病細胞體積更大且變形性差,易導致血管內形成微血栓,造成微循環障礙,引起組織缺氧,損害腦、肺等重要器官。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腦血栓、腦出血、DIC、ARDS等嚴重并發癥,危及生命,若化療,大量白血病細胞釋放大量的組織凝血因子,極易導致患者發生腫瘤溶解綜合征,出現高鉀血癥、高磷酸血癥、高尿酸血癥、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反而會加速患者的死亡[2-3]。因此,首選的處理方案是盡快去除大量的白血病細胞,降低血液粘滯度,改善微循環,減少上述并發癥的發生,并為化療爭取條件。
近年來,國內外關于采用白細胞單采術治療高白細胞白血病患者的報道較多,且臨床效果較為滿意。耿莉等[4]報道白細胞單采術能使靜止期的細胞激活,并可促進這些細胞發生增殖和代謝作用,增加s期細胞的含量,從而使化療的敏感性提高,改善預后。劉淑均等[5]報道也表明,在化療前大量過濾掉白血病細胞,顯著減輕白血病細胞負荷,可誘導靜止期(G0)細胞進入增殖期,同時也有助于骨髓中的細胞釋放進入循環血液,從而可充分發揮化療藥物的作用,提高藥物的化療效果。張瑞麗等[6]報道采用經治療性自細胞單采術治療47例高白細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細胞由(219.78±115.76)×109/L降至(118.62±53.35)×109/L,且不會明顯導致血紅蛋白與血小板計數下降。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明顯,未觀察到明顯的化療不良反應。作者認為白細胞單采術可有效緩解高白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患者耐受好,不良反應輕。朱衛國等[3]報道的35例高白細胞白血病患者中,有2例經白細胞單采術后給予小劑量阿糖胞苷化療,生存期為65 d及82 d,效果滿意。
在本組研究中,白細胞單采術后,所有患者的自覺癥狀均有明顯改善或消失,包括視力模糊、關節酸痛、呼吸急促、頭暈、胸悶、乏力等,肝脾腫大患者的例數均減少且腫大程度均有明顯的縮小,質地恢復柔軟,脾縮小尤其明顯,外周血的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均下降,這與白細胞單采術非常有效的減輕了患者體內白血病細胞的負荷有關。
我們體會到:(1)在單采過程中對循環血液使用了抗凝劑,使得患者血液中的游離鈣不斷被抗凝劑結合,因此,通常在環血量超過1800 mL時,患者有可能會出現低血鈣現象,多表現為口唇、面部及四肢麻木,胸悶等。為此,可立即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同時減慢單采術的全血流速,上述癥狀一般在10 min內可緩解,鈣劑使用對單采效果不會造成影響且患者均能耐受。我們在單采前常規予患者葡萄糖酸鈣10 mL口服,循環1500 mL時再次給予口服10 mL,必要時靜脈用藥。(2)對于合并DIC、有出血傾向的患者,由于單采術操作及所使用的試劑、器械等有可能加重患者的出血[7],因此,對有出血傾向及血小板低于30×1012/L的患者,在單采術前可預防性給予輸注血小板和新鮮血漿,以確保白細胞單采術的安全性[8-9]。(3)對于嚴重貧血的患者和Hb低于60 g/L的患者,單采術前應輸注紅細胞,以避免發生低血容量并發癥,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單采術的效果。
總之,白細胞單采術通常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但仍需進行心電監護,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對于發生的一些不良反應,應及時給予對癥處理,確保單采過程的安全。
[1]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30.
[2]謝瑜,譚琳,吳迪.高白細胞性急性白血病30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16):137-138.
[3]朱衛國,陶師,陳岳華.白細胞單采術治療晚期高白細胞白血病35例[J].浙江實用醫學,2010(1):26-27.
[4]耿莉.白細胞單采術對高白細胞急性白血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8,21(2):173-173.
[5]劉淑均,王莉,聞慧琴,等.白細胞單采術治療高白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應用[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3):270-271.
[6]張瑞麗,劉捷,楊惠云,等.白細胞單采術治療高白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7):1401-1402.
[7]李元媛,曹維克,陳鳳麗.血細胞單采術輔助治療白血病20例[J].江蘇醫藥,2011,37(5):602-603.
[8]劉傳才.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規六項參數的動態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3):12-14.
[9]王紅娟.急性白血病并發癥的循證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1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