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明,黃路明,李誼濱,蔡立豐,嚴壯鋒
(廣西大學,廣西南寧 530004)
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構建
曾志明,黃路明,李誼濱,蔡立豐,嚴壯鋒
(廣西大學,廣西南寧 530004)
我國一直非常重視高校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根據管理信息系統理論分析高校就業工作對信息化的需求,結合高校實際,提出了構建適應新時期發展需要的個性化、自助式的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員化、全程化、系統化、實時化的多用戶分級管理模式,加強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增強了互動性、自主性、參與性和創新性,經過高校就業工作實踐檢驗,對高校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8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量壓力加大,就業形勢嚴峻,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任務更為艱巨繁重。國家非常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其中非常重視信息化建設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建立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就業信息服務的要求。
2005年底,我國在《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明確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高校就業信息化就是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就業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以及對高校大學生就業需要的和擁有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來提高高校就業服務管理的工作效率、決策質量、調控能力,改進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大學生、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提供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隔限制的優質、規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務。[1]
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有利于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量壓力,調節結構性矛盾;有利于提高高校就業工作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有利于降低畢業生求職、用人單位招聘和高校就業管理成本;有利于高校就業數據統計與數據挖掘,為高校制定招生計劃、編訂教學培養方案等工作的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目前,教育部已將“高等學校信息化應用程度”列入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條件建設的指標之一。近些年,高校在就業信息化建設中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1.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結構性、區域性不平衡的現象。
首先,不同層次高校、不同類型的高校在就業信息化建設進度不一,如重點高校優于普通高校,理工類、應用型高校好于文史藝術類高校。其次,高校所處地域的不同、信息化環境不同,就業信息化發展也就不平衡,如經濟發達地區高校相對中西部地區高校、省會城市高校相對地市州高校在就業信息化建設上發展較快。[1]
2.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程度不高、缺乏統一規范。
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就業網站,但僅限于信息發布,功能單一,無法實現對數據的實時統計和管理,不能有效減輕就業工作的信息管理工作量。另外,高校就業包括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基本信息、畢業生就業派遣等方面的數據管理,涉及面廣,信息量大,且易出錯,故需對信息進行標準化的編碼處理,提高高校就業信息化管理效能。
3.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與就業工作管理結合度不夠、互動性不強。
高校就業工作管理包括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求職、就業通知發布、畢業生簽約信息錄入、畢業生就業摸底追蹤、畢業生就業派遣等環節,目前大多數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僅實現了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求職、就業通知發布的信息化,其他就業管理環節信息化有待加強。另外,很多高校的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僅提供信息查看功能,畢業生、用人單位、高校三者之間不能在信息系統中進行信息交流,交互性差。
4.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專業開發人員缺乏。
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軟、硬件投入,項目復雜繁瑣,由于許多高校就業工作經費有限,以至于許多高校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信息化建設。此外,大多數高校就業管理部門屬行政服務部門,實行崗位競聘輪崗制,人員流動周期短,既懂技術又懂業務流程的復合型人才缺乏穩定性,如果培養成熟的業務骨干或管理干部轉崗到其它工作崗位就更增加了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的難度。
針對目前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高校就業管理的實際需求,為充分發揮管理信息系統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優勢,構建適應新時期形勢發展需要的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是各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的當務之急。
1.管理信息系統概念與特性.。
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MIS)是一個由人、機計算機組成的能進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傳遞、存儲、加工、維護和演用的系統,它能實測企業的各種運行情況,利用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從全局出發輔助進行決策,利用信息控制企業行為,幫助其實現長遠的規劃目標。簡言之,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以計算機為工具,具有數據處理、預測、控制和輔助決策功能的信息系統。[2]
管理信息系統的特性有:實現信息的共享性、準確性、時效性、可存儲性、可傳輸性、有序性、可再生性、適用性;實現系統的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和環境適應性;實現組織管理扁平化,工作位置的分散化。
管理信息系統優勢和特性決定了,構建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將會使高校就業信息服務平臺不再僅僅是簡單的事務記錄、局部業務的自動化處理、為單個業務部門服務的單純的業務工具,而是向復雜的決策支持、系統級的信息系統、為整個組織服務的集成應用戰略管理手段演變。
2.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圖1 模型驅動開發方法的示意圖
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方法有多種。針對高校就業工作管理特點,構建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可采取常用的模型驅動開發(Model-Driven Development,MDD)方法。[3]
模型驅動開發方法是一個通過建立模型來分析和設計管理信息系統的方法,具有最小化計劃費用、需求分析透徹、對于所有可行的候選方案分析完整、系統設計相對簡單和穩定、適應性強且更加靈活、可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要和提高信息系統的質量等優點。
模型驅動開發方法包括:項目確認階段、準備和調查階段、問題分析階段、需求分析階段、決策分析階段、設計階段、系統構造階段、系統實現階段、運行維護階段等9個階段,這些階段采取了瀑布的形式,因此也把這種方法稱為瀑布法。這些階段必須嚴格按照先后順序進行。模型驅動開發方法強調采用各種模型來可視化表示和分析問題,定義各種業務需求以及設計管理信息系統。模型驅動開發方法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
(一)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總體構建思路。
1.構建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做到“四個結合”。
(1)與上級就業主管要求相結合。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社會及高校自身都非常關心的問題,畢業生的就業層次、各類就業率等是重要的被關注指標。高校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直接管理單位,也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直接收集、整理負責單位,相關的就業數據還必須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按照國家教育部及各省級教育廳就業主管部門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進展統計及就業方案數據庫有固定的數據庫結構,對各階段的設置也有嚴格的要求,同時還需要使用一系列就業統計相關代碼表,所以高校的構建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時應與上級就業主管單位要求相結合。
(2)與高校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戰略相結合。
首先,各高校在院系、專業、學歷層次、學科門類等方面各不相同,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和來校招聘的用人單位所處的行業、性質、所在區域也有自己的特點,高校在就業信息化建設時應與本校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另外,各高校在學校的發展戰略上需要各種數據分析做為科學決策的依據,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與之相結合,設置畢業生就業數據分析功能模塊,以便能作為學校招生、教學等方案科學決策的有力數據支撐。
(3)與高校就業管理工作需要相結合。
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是為高校就業管理工作服務,其開發設計應與高校的就業管理工作開展相適應。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不斷探索、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以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實際需要為切入點,實現畢業生就業派遣資格審查、畢業生就業推薦、畢業生就業狀況摸底追蹤、畢業生就業派遣、畢業生調整改派等業務的網絡服務模塊,建立起以畢業生個性化就業服務為核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服務網絡體系,實時動態的了解全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情況。
(4)與畢業生、用人單位的需求相結合。
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是為畢業生求職與用人單位招聘的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其中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是主要服務對象。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了解畢業生求聘和用人單位招聘的需要,提供相應的人性化網絡信息服務功能,提高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的機率。
2.構建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實現“四化”。
(1)面向用戶全員化。
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將所有與就業相關的人員納入為就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用戶,讓其參與到就業工作中來。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開設的用戶涉及有:應屆畢業生、往屆畢業生、院系負責就業工作的輔導員、院系分管就業的院領導、研究生導師、就業指導教師、就業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學校領導等。
(2)信息管理全程化。
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覆蓋就業管理工作全過程,應實現就業管理工作中各個環節的信息化,包括畢業生求職、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就業派遣資格審核、畢業生就業狀況摸底追蹤、畢業生戶口檔案托管、畢業生就業派遣信息核對、往屆畢業生就業調整改派、畢業生就業數據統計等工作環節。
(3)管理模塊系統化。
高校應根據就業工作需要設計相應的功能模塊,并對整個就業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系統化統籌構建,探索將手機信息報、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引入到就業管理信息系統中,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供求信息共享機制。與高校就業管理工作相關的信息管理模塊有:就業信息公共服務模塊、畢業生就業推薦模塊、用人單位招聘模功、畢業生就業派遣資格審核模塊、畢業生就業信息錄入審核模塊、畢業生就業狀況名冊模塊、畢業生戶口和檔案托管申請審核模塊、畢業生就業派遣信息核對模塊、畢業生就業報到證電子模擬件核對模塊、往屆畢業生就業派遣調整改派手續辦理模塊等。
(4)數據統計實時化。
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具備就業數據實時統計分析功能。一方面,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就業信息管理全程化之后,應具備實時統計監測就業工作完成進展情況的功能,例如實時統計畢業生網上核對就業派遣資格審核和網上填寫電子推薦表的人數、比例,從而為下一步的就業工作安排提供參考;另一方面,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具備實時就業數據統計分析功能,例如能實時統計全校、分院系、分學歷層次、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能統計畢業生就業流向等,并能生成相關分析報表、柱狀圖、餅狀圖,為高校就業工作提供決策分析依據。
(二)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模塊的系統設計。
根據高校就業管理工作需求,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可設計為就業公共信息服務子系統、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求職招聘子系統、畢業生就業管理服務子系統、畢業生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子系統等四個子系統,具體結構框圖如圖2。相關子系統說明如下:

圖2 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結構框圖
1.就業公共信息服務子系統。
該子系統主要是為畢業生、用人單位和高校就業工作人員提供相關就業公共信息服務,信息由高校就業管理部門用戶在后臺進行管理和發布。其具體模塊主要包括:就業資訊、就業通知、就業政策、就業指導、在線答疑、友情鏈接等模塊。
2.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求職招聘子系統。
該子系統主要是為畢業生、用人單位和高校三者之間建立求職招聘的信息交互平臺,是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中非常重要的子系統之一,主要面向畢業生用戶、用人單位用戶和高校就業管理部門用戶。畢業生用戶主要是管理和發布本人就業電子推薦表和求職信。用人單位用戶主要是管理本用人單位基本信息和發布招聘崗位信息。畢業生用戶和用人單位用戶可通過“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信息交互平臺”實現求職和招聘的信息交流,增強系統的互動性。高校就業管理部門用戶主要是審核畢業生推薦信息、審核進校招聘的用人單位資質和審核用人單位發布的招聘信息,向畢業生發布來校招聘的專場招聘會信息、舉辦的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信息等。其具體模塊主要包括:畢業生就業推薦、用人單位信息、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信息交互平臺、專場招聘會信息、各地招聘會信息和各地合作人才市場共享的招聘信息等發布管理模塊。[4]
3.畢業生就業管理服務子系統。
該子系統是高校就業管理工作的主要信息服務平臺,主要面向高校就業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用戶,如應屆畢業生、班主任、院系輔導員、院系分管就業工作的院領導、學校就業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校領導等。畢業生就業管理服務子系統實現“畢業生—院系—學校”三級管理模式,即畢業生個性化、自助式管理本人就業信息、院系負責具體審核及監督畢業生就業狀況、學校負責宏觀把握全校就業動態并將畢業生就業信息列入畢業生就業派遣計劃,將畢業生的主動性引入到就業管理工作中來,增強就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互動性、就業工作的全員參與性,加強就業工作全程信息化管理,實現“一對一”就業指導和重點幫扶,減輕就業管理工作總量。其具體模塊主要包括:畢業生的就業派遣資格審核、簽約信息錄入及審核、就業狀況摸底追蹤、戶口和檔案托管申請辦理、就業派遣信息核對、就業報到證電子模擬件核對、就業調整改派辦理和就業數據統計分析等模塊。
4.畢業生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子系統。
該子系統主要是為高校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提供了網絡教學輔助手段,為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面向全校在校學生用戶和擔任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用戶。全校在校學生用戶可通過畢業生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子系統,在課余時間進行職業測評,加強自我認知,有利于開展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在校學生也可利用此子系統在網絡上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教學視頻進行觀看學習,拓展了課外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的教學時間和手段。擔任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用戶可相互間利用此子系統交流教學心得與經驗,共享上課使用的電子教學資料,有利于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其具體模塊主要包括:職前網絡學堂、職業測評系統、就業指導網絡教學視頻、就業指導教師課表、教學經驗交流平臺、教學資料下載等模塊。
(三)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實施與運行維護。
對比現有的網絡開發語言和數據庫接口技術的優缺點,在開發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時可考慮選用ASP或ASP. NET動態網頁編輯語言作為網頁開發語言,Windows Server 2003作為服務器操作系統平臺,SQL Server 2005作為數據庫管理軟件,Macromedia Dreamweaver 8.0作為軟件開發編輯工具。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網頁界面設計應簡潔美觀,必要的地方可配以中文提示說明,便于用戶直觀正確操作,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熟悉掌握和應用。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完成后可結合使用黑盒測試技術和白盒測試技術進行系統測試,確保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后能穩定運行。高校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就業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維護中,還應加強網絡信息安全防護措施,定期升級,提高系統的可拓展性。
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應按照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特點和實際需求,構建成為基于WEB平臺的個性化、自助式信息管理系統,創新傳統就業信息化建設理念,實現就業工作全程化信息管理,增強互動性、自主性和參與性,為高校就業工作提供一條方便、快捷的信息管理服務渠道,有利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優化整合高校就業管理資源。本文在廣西大學畢業生就業服務網(http://job.gxu. edu.cn)中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和探索,積累了一定實操經驗,得到了用人單位、畢業生、院系就業工作人員和就業主管部門的認可和好評,在此也希望能為高校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1]祝治國.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發展模式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2010,(4).
[2]林小蘭.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J].商業研究, 2006,(11).
[3]羅超理,封宏觀,楊強.管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2008.
[4]曾志明,蔡立豐.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站招聘模塊信息化的建設與創新[J].中國科技信息,2011,(24).
責任編輯周剛
G642
:A
:1003-8477(2013)07-0168-04
曾志明(1982—),男,廣西大學招生就業指導中心講師。黃路明(1973—),女,廣西大學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講師。李誼濱(1972—),女,廣西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講師。蔡立豐(1977—),女,廣西大學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助理研究員。嚴壯鋒(1972—),男,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程師。
廣西大學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高校就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構建”(XGW090042)的階段性成果之一。